第十章 明清安康道教人物        

第十章 明清安康道教人物

  明清安康道教没有立言创教的高行炼士,大多数是谨遵戒规,自我修行的道人。其中一些或修建宫观、或铺路架桥、或赈孤恤婺、或仗义行侠,为地方作了许多好事,留下了许多佳话。康熙兴安知州王希舜曰:“兴之为地僻而远。然自古名流逸士托迹之所在,则吉光片羽,未始非吾道之借也。”又说:“兴安穷山邃谷,白云万重,其中固多仙佛之踪宜矣。然其自此笃生修炼者,或百世而得一人,或千百世而得一人,则亦未必非川岳之所降也。”谈安康道教文化,自然要触及这些曾为安康道教发展做过贡献的道人。因此,据地方志和碑版所载,纂辑如下:

  羽化尸解者

  窦崇真:明人,居风洞山面壁数十年,道成羽化。(《紫阳县志》)

  雉脚仙:明崇祯时修炼于任河之罗仙坪,功成飞升。(《紫阳县志》)

  胡载道:河南人,明万历丁丑进士,官四川监军道。好丹砂,寓于石泉数年、丹成、尸解去。(《石泉县志》)

  邱明壁:邑北元真观,地擅旬(阳)柞(水)两溪之灵。明壁芒鞋来此,剪荆棘,筑墙垣,培松柏,种药卉。修炼有年。……后住持长安之丹阳宫,垂三十年,宗风大振。弘治十年正月,忽谓门人曰:“吾将逝矣。”言毕,曲肱而逝。(《旬阳县志》)

  《陕西通志》引《旬阳县志》:明弘治年间,邑北路丫头沟有崔仙姑者,幼解修炼术。父故石工,尝修凿茅坪铺碥路以利行人,女日馈壶浆,先期谓父:岩下凿一龛以御风雨,父竣其事。女许字周姓,女将嫁时,驱鸡飞过旬河南,至碥下洞中坐化。人闻鸡声寻见之,遂名为仙姑碥。传说康熙初年,兴安总兵万永琪骑行过碥,马蹄已落崖下,陡见一女子伸区掌以承,马蹄得不坠,遂修祠建楼祀之。

  宋八仙:名公超。清道光时人。单身傭工,得资悉供慈善事。后体貌忽异,有雇者俱诺。次日无一家无宋在焉,人因目为仙。忽隐去,旋访悉坐化于东乡红庙,常现形为人治病。居民立像祀之,祈祷响应。(《紫阳县志》)

  王道元:山西临汾人,幼学道。康熙四十二年,寻真至邑北百神洞,洞窈深,自下而上,屋顶有一孔,上漏天光,中有百神像。道元栖息其中,遂萎化焉。(《旬阳县志》)

  李志诚:柳村铺人。精修炼之术,以医治人疾。寓百神洞,悟性命圭旨,善修养,喜施与,逢旱祷雨,每数日不食。晚年丹成,先饮水以涤肠腑。因趺坐问其徒曰:“端否?”曰:“端”。遂留偈而逝。士人移尸洞侧,与王道元并祀焉。(《旬阳县志》)

  另外,安康传说还有刘化真人者,在城人士。扶危济困,人们爱戴之。死后成仙显灵,郡人修祠以祀之。白河县冷水有萧三娘,因救落水少女而溺死,死后显灵,船工修庙祀之。

  黄冠隐士者

  吕柟:高陵人。明正德年状元,为一代理学名臣。避逆瑾之乱,微服策蹇,寓金州之纯阳宫。(《兴安州志》)

  水孚沙:四川水。寓于石泉。性嗜酒、工书,后隐去,不知所终。(《石泉县志》)

  穆坤:字简臣,江南吴郡太仓人。年十四补博士弟子员,声名藉甚。康熙丁卯秋,里人杨仑选旬阳县令,邀之偕行,诺之。概然曰:“吾闻是邑丹砂勾漏之地,《记》所称洞壑幽深,一尘不染者,其即子房从赤松子游处也。寓籍兴安最久,往来汉南间,题咏极多。有《汉南咏怀诗》传世。(《兴安州志》)

  刘瑞云:汉阴人。少好学,善鼓琴,精奇门之术。深沉有器量。崇祯初,以贡士廷试至京。朝有善鼓琴者,闻公名,结为知音。因讽曰:“方今之世,遁迹林下可也。”公感其言,优游原野,与物两忘。常行市中,有恶少从后秽詈,公弗校焉。其所居乃鬻自乡人者,一日,有牝鸡引小鸡数十自炕中去,扑之。得白金百。曰:“此伊家所藏以遗后人者,非我应有。”召其子予之。其人辞不受,曰:“我先人未尝藏金于此也。”两人相让久之。由是人皆高公之义多,乡人之介节焉。……公生平行谊率多类此,吴逆的将王屏藩驻师汉中,厚币聘公。公知其败,却聘不就,韬光晦迹,以令名终。(清·许又将撰文)

  ——以上隐士

  吴道真:明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万石乡观头团前坊保人,生于弘治年间,正德二年八月,其父吴万善将道真舍之武当山戈教净为走徒。嘉靖丁亥(1526年),受净乐宫提点戈教静分派,自武当山来到金州天池山,虔心化缘本州旬阳、平利二县之良善者,创建天池山迎真观。金州知州萧汝舟审实批准树碑。《明·华宗元《修理天池山迎真观圣殿落成记》。

  张访道:失其籍贯,明嘉靖十年(1531年)武当山太和宫住持道人。同年云游至金州来越里蔺河水北岸修行。十二年化缘募修朝阳山玄天宫(今岚皋流芳乡朝阳庙),奉祀真武大帝。《李进打石香炉碑》

  成怀:原为僧人,旬阳县东有关子沟有流水抵于汉江,故其江曰回复滩。常倾覆货物,淹溺人民。明嘉清九年(1530年),成怀于滩之上建祖师殿,假神之灵援拯民之良善而误遭于此者。据碑文载;“其神之原出于太和(山),我太上文皇帝尊崇大盛,盖玄武神之极显灵者也。”(明·季统斋《新建回复滩祖师殿显灵碑记》)

  王真道:金州来悦里人,嘉靖末修行主持天池山迎真观,募化乡里,与信士王贵贤修凿天池山雷神洞,洞深340米,高185米,内修神坛,高浮雕坊檐、廊柱,檐柱上饰花卉人物;洞门雕檐罩,门两旁高浮雕羽人升天和跨凤飞天画案。神坛上所供雷部真武像佚。(明·庆四年(1570年)立《雷神洞碑》)

  司马阳明:汉阴城隍庙庙祝,乾隆七年(1742年),“阴雨连旬,庙地几为泽国,栋折榱崩,泥彩剥落,当事所不忍坐视时也。”于是拓置后基,以寝宫为正殿,建寝宫于后宫,拜殿于前,左右置六司,树牌坊,易乐楼,设东西角门,规模宏敞,气象一新。历时十年,次第落成。起于癸亥(1743年)三年,终于壬申(1752年)九月。庙祝司马阳明与徒李来朴赞襄而与有劳焉。”(清·许又衡《重修城隍庙碑》)

  尹寿兰:失其里籍。清康熙年间住持牛山庙。修真炼性,以七月望三为醮会之期,牛山始名显郡中,并历传弗替,寿兰之名亦因彰著。雍正十三年(1808年),寿兰年老无徒,因思“从前是山界畔,野火焚庙俱失无存。约请三铺团山铺、秦郊铺、三渡铺)士民乡地人等,将伊所住山场界畔一一踏清,因立簿籍一本,以便垂后。后遂羽化而去。《牛山庙碑记》

  杨本合:失其里籍。“乾隆年间,云游至牛山,为之披荆丛,剪茅茨,苦心募化,纠工庀材,于三清殿后,创建正殿三间,廊房二所,将(牛山)土主神位移居后殿,以为修全功竣,永绵庙祀无忧也。讵知庙成之日,即伊羽化之期也。”(清·万士显《牛山庙碑记》)

  崔本修:据《牛山庙碑》云: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有羽客崔姓,名本修者云游至此(牛山),众等见其持正,不募外缘,实以清修为念,公请诣山。崔姓慨然就地,即以庙事身任。为之勤心图度,苦力经营。后会众姓于七月望三以承祀事。不数年间,而四方之焚香顶礼者,仍如寿兰时焉。且于正殿新造回廊一所,山门一座。又将三清神像及五瘟、药王、梓潼诸像装颜,从新创建新像数尊。且将各殿墙壁复为易换。(乾隆四十六年《牛山庙碑记》)

  程本真:蜀人,乾隆年间,云游至旬阳仙姑碥,见道路险峻,立志修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乞旬阳知县邓梦琴给引劝输,云:“木度易朽,石砌则平,凿山麓之石,补崖倾之缺,自然之道也,特集费不易耳”。于是四出募化,上至兴安镇守师,下至庶民,各捐资以助。越三年而功竣,路纵九十文,横七尺,自上凿险,或八九尺不等;从上累石,亦如之。人骑俱可坦行。旬阳知县邓梦琴为撰《修仙姑碥路碑》以记其事。

  鄢全法:湖北安陆府京山集鄢家榜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乾隆十五年归武当山,添为兰岩宫道末。受本师分派;云游至旬阳县仙河里老虎岩朝阳洞,众姓恭请住持是山。鄢与徒万来荣,虔诚募化旬(阳)郧(西)白(河)各邑,修整道路,扩凿洞宫,沿岩横排洞宫五孔,修炼密室一孔,内供三清、真武、娘娘、药王、观音等,神像彩饰。焕然一新,又置庙产若干庙。朝阳洞仙山于是名声大著,逢会之期,两省三府朝拜进香者如鱼贯。朝隆五十四年无疾而终,在世阳寿七十春光。(据《老虎山朝洞碑文》)

  陈池阳:汉阴人,乾隆元年(1736年)生于月河里农家。幼慕道,礼周至县楼观台为道士。乾隆四十五年为汉阴道会司。(据《修太白庙碑文》)

  赵本镜蒋来云汪合兴:据《显月寺补修功德碑》载:“清嘉庆三四年间,有道人阳法者,不守清规,干犯法戒、常输地庙,大半花落,除欠旁人借贷银贰二两,又使(用)各佃户定手银百余两。以致庙宇倾圯,神像暴露。左近真诚信士数人,目睹心伤,不忍荒废,因于四方道朋中细心选取,见湖省赵氏本镜、川省蒋氏来云、汪氏合兴者,本性真醇,仙体非常,依稀希夷之得道,仿佛洪景之炼丹,敦表来寺照管香火。三人自出已资,清完阳法归债。犹复募化十方,换新各神金身。布施长短不齐,更用已资百余千文。从此神通广大,所求各遂。众首头念鼻塞平步青云凶田宝鼎之修养,会首虔诚经理之殷勤,与一切善士信人乐输捐助之诚恳,不有以记之,殊非所以表扬功德也。(清·魏施溥《显月寺补修功德碑》)

  周道:失其名。兴安府城隍庙道士。据《重续兴安府志》载:“有知人鉴。总兵马金魁,当未达时,师常周恤之。然马无正当职业,日以赌博为事,屡输屡借,师无吝色。一日博负,衣履皆偿赌债。夤夜逡巡庙旁,无面见师,倦而倒卧庙门。是夜,遇梦城隍神出府,冥吏谓师曰:“金甲神拦路。”饬师遣逐之。师以噩梦不足信,睡去,梦如故。异之。出视则金魁赤身睡庙门,师呼起,金魁羞愧无以自容。师曰:“斯时教匪方积,汝何不投军以奋功名?”金魁辞以无衣无履,师为置衣履、备用资,俾其投杨忠武麾下。自是金魁扶摇直上,未几受兴安城守营都司,迨后官至总兵,皆师成全也。或曰:师以金魁魁梧奇伟,知其必为大器,借鬼神以激励之。如是,则师盖为有道之士矣。

  按:马金魁,安康县人。嘉庆初由乡勇随征兴安、汉中,累给五品顶戴,赐花翎。后随杨遇春、杨芳赴叶尔羌,击走张格尔。道光二年迁督标参将进中卫副将。张格尔复叛,又随杨遇春进讨,擒张格尔于喀尔铁盖山,加总兵衔。

  贾守忠:紫阳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住持紫阳县安溪新塘村药王殿,虔诚修道,护持殿宇,四方信奉者踵至。因置安家河洞儿湾山地一分,以为香火之资。随又整饬庙规,制订戒律(俗称五戒),内容如下:

  ——戒后住持不得招留闲杂人等;

  ——戒无论亲疏会首,不得招留赌博;

  ——戒妇女无事来往,不得舂碓研磨;

  ——戒各家占拿庙中之产,任凭会首处治。

  自订戒律之后,庙貌威容俨然而灵益显,香火常输之供益隆。

  谭教钰袁教成:光绪末位持药王庙。时朝廷颂新章,筹办学务,二道合商捐租五石以助紫阳县城学房;捐租六石助本地学房。又以县文昌宫学款不敷,捐黑湾租课六石。谭纳复念本地小学难成,捐私积银一百两为底本定案,永远不易。当地人赞之曰:“神圣之庇民也,祈晴祷雨,灾祲疾疹,禳解有灵则奉币帛、舍资财、施田地而酬神思者比比然也。岂谓取神之有、纳之积,以广济乎人哉。斯不惟神之功与德不可思议,允洽祀典;而道纳之慷慨好义,超乎贪吝纵欲之徒亦远矣。”

  ——《紫阳合溪药王庙记事碑》

  柯和贵:直隶人。性慷慨、好施与。相貌魁梧,声如洪钟。同治初,偕西蜀管道士,来寓旬阳县东乡石佛寺为住持道士。时殿宇颓环,神像露立,破刹数椽,不避风雨。和贵略为修葺,栖止其间。迨后历年增修,至六年,竟金碧辉煌,庄严灵异。继又修庙沟口泰山庙,小河北佑圣宫及近县南观,并不募民间一钱,人以是奇之。道士又娴弓马,旬邑之武生童,就而请益。于是邑武生、武举半出其门。其他修路、施棺诸善举,多可称道,尤以光绪三年,襄邑侯方文川办理赈务,全活颇众,为尤著。年九十四岁卒,时容颜不槁,见者疑为五十许人。相传道士工吐纳之术云。

  ——《重续兴安府志》节《旬阳县志》

  ——以上为道士附:

  石佛寺道长功德碑记

  郭焱昌柯、管二道长,一燕京人也,一西蜀人也,于同治初年并驻石佛寺。寺之荒圯久矣,道长囊有微资,效市廛权子母。十余年间,南船北车,获利益多。乃于光绪元年集首士议改作,而庀材鸠工,则道长独任其劳,未几而寺成矣。其宏阔壮丽,甲于通邑。有此元(玄)都,山溪生色,计其费至五千金之多,毫不募于里党。吁,亦奇矣哉!夫道长以生财之技,得用财之法,遂为住持之雄。大功告竣,仍书首士姓氏于梁而已不与。此其积而能散,有功不矜何。莫非道人之修持有诸内者,必行诸外也。当旱荒之年,闭籴者视饿殍在野,漠不关心。道长寺有余积,较市价减三分之二籴之以济困乏。粮尽又出其资,贪而壮者,每丁给钱一千,令往羊山负贩粮食以活家口,共出青蚨百余缗。后只收本,不取息,以此救活灾黎甚众。既而县尹方公闻其能,谕令分办赈务,又倡捐钱数十缗,察极贫者散给。其形诸外之善,果为何如哉。《心印经》有云:“太和充溢”,此非明验欤。今转危为安矣,远迩受恩者恩之;城乡之绅民悉韪之,联名请于方公,公慨然匾额曰“义举高风”;而佩服道长者谓:不可不志以碑也。嘱序之。

  予按韩文公送廖道士序,谓魁奇忠信材德之士,溺汲于佛老;苏长公作方山子传,谓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其家在洛阳,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予以为道长类乎此,将来飞渡蓬莱,或晚成事业,皆不可定。至于临近各庙,废坏俱修,则又其余力之所能兼者,亦附志之。

  例授徵仕郎吏部候选州荆癸酉科选拔现主讲敷文书院

  郭焱昌沐乎顿首敬序。

  又:

  光绪二十八年《旬阳县志·方外志》略云:柯道士……躯干魁伟,广眉修髯,发声如钟,……素娴弓马。旬邑故峻岭巉崖,道路率芜秽不治,商民负重行半山中,附葛攀萝,下视绝涧,深不见底,马牛橐运,常逡巡不敢前。道士于县北诸险途募石工,险者夷之,陂者平之,行人立碑以志其德。……道士工吐纳之术,年逾九十,貌若五十许人……率年九十四岁。”据石佛寺柯和贵墓前残碑载:柯氏原籍顺天府城为(今北京城内)西寺牌楼,系满清正黄旗人。

  庄教礼:湖北均州人。光绪初出家紫阳城隍庙,后为该庙住持道士。任紫阳县道会司。善居积,明大义,置庙产甚厚。光绪间,捐田于东来书院,岁收租20石为生童膏火。其他善举,无役不从。合计共出资数千金,无德色。官绅皆为文赠匾以记其事。

  ——《重续兴安府志》引《紫阳县志》

  传说二则

  新编《白河县志》载:

  1、《旧志》载县南飞云山(今圣母山)有道士,鹤发童颜,来去无踪。有樵者路遇巨蟒,追逐甚急。道士见状,投手杖逐之,巨蟒即去。

  2、卡子西坝一带,至今盛传一曾姓道人。某年路经竹溪,有产妇,子不下,母子偕亡。出殡途中,曾道人惊问,“人未死如何能葬?”丧家说:“昨日亡故。”道人说:“人未死,开棺看来。”遂开棺,曾施以针灸,子下母活。产妇家厚礼相赠致谢,曾道人拒收。问以居址?道人说:“家居白河县卡子西坝”,即去。年终,产妇家中派人担礼品来白河县卡子西坝登门酬谢,问得西坝居民,都说:“曾道人即曾法官也,已死多年,法官庙即其葬处。”来人便说明原委,于是曾法官显应故事四处传扬。产妇家遂换礼品为祭品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