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市  长:宋洪武

  副市长:刘建明  何俊明  李铁兵  高怀德  许春霞

  咨询员:熊邦高

  秘书长:范从顺

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

  一、工作部门(33个)

  市政府办公室:

  秘书长:范从顺

  副秘书长:薛居俊  李本陕  杨德安  马  涛  张昌华

  副主任:邹俊杰  郭安平  鲁琦

  计划局(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

  局长:王平

  副局长:杨安荣  李春庆  亢岁润

  项目办主任:杨安荣

  工业经济局:

  局长:龚光喜

  副局长:鲁延清  张康平  杨玉鹏  陈孝群

  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主  任:史云龙

  副主任:杜保华  张永强

  教育局:

  局长:杜科持

  副局长:龚涛  张柏林(正县)

  副县级督学:吴年志  来培

  体育局:

  局长:陈建安

  副局长:柯晓明

  科学技术局:

  局  长:徐长生

  副局长:李典森  高平  范承文

  公安局:

  局长:秦康健

  副局长:何强  梁远钧  陈帮华  赵春富

  监察局(与纪检委合署办公):

  局长:陈鸿志

  副局长:朱宝平  王甫俭

  民政局:

  局长:张先德

  副局长:吴应德  刘正刚

  司法局:

  局长

  副局长:刘永亮  吴强民  周定健

  财政局:

  局长:崔有学

  副局长:何宇度  廖贤平  任玉柱  邵向农

  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局长:吉东明

  副局长:胡德玉  邱兴成

  编办主任:胡德玉

  编办副主任:刘次俭

  劳动局

  局  长:崔峻崇

  副局长:彭军  管坤厚  刘学福

  城乡建设局:

  局长:熊宗波

  副局长:高胜延(正县)  朱纪森  尚志高

  环境保护局:

  局  长

  副局长:吴家治

  交通局:

  局长:王军

  副局长:郑育华  王照泰  唐国斌  徐子成

  农业局:

  局  长:王云武

  副局长:王纪刚(正县)  马晓旬

  林特局:

  局长:王信维

  副局长:张继方

  水电水土保持局:

  局  长:王武杰

  副局长:刘运发  陈彦明

  商业局:

  局长:黎明

  副局长:段来鹏

  审计局:

  局  长:李振剑

  副局长:宋天佑(正县)  肖  峰

  审计处副处长:刘永康

  统计局:

  局  长:屈善良

  副局长:范振荣

  文化文物局:

  局  长:王鼎志

  副局长:林康丽

  卫生局:

  局长:王永清

  副局长:于辉瑶  吴树山

  计划生育局:

  局  长:李道义

  副局长:王化群(正县)  熊建平

  农业发展办公室(扶贫办公室):

  主任:孙哲元

  副主任:杨春禄  丁义兴  龙君  杨健

  乡镇企业局:

  局长:陈俊彦

  副局长:史立新  李平安

  土地管理局:

  局  长:李增祥

  副局长:王家升

  物价局:

  局  长:张兴民

  副局长:张晓明  王三彪

  矿产资源管理局:

  局长:史裕星

  副局长:马合川

  二、直属行政机构(2个)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局长:陈浩

  副局长:陈彪

  信访局:

  局长:刘建华

  副局长:罗峥嵘

  三、直属事业机构(3个)

  广播电视局:

  局长:周盛和

  副局长:罗向东  陈桂芳

  旅游局(外事办、侨务办):

  局长(主  任):罗成

  副局长(副主任):杨柳

  移民开发局:

  局长:熊邦杰

  副局长:吴应彦  张震

安康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工作要点

(2000年1月24日)

  2000年是西部大开发的起步年,也是“九五”与“十五”计划的衔接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三步目标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委确定的2000年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全区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西部大开发为主线,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为重点,全面带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体地讲,就是要:加快全区经济结构调整;搞好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实施科教兴安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确保社会稳定。

  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指标是: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8%,第三产业增长10%;粮食总产量10.8亿公斤,油料总产量4.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50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商品零售价格涨幅维持在1.1%;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3.5%。

  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中省今年经济工作要求与我区实际、宏观经济走势与我区预期目标结合起来,选准突破口,抓住增长点,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就全区而言,要着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矿产和药物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经济适用房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等六个方面狠下功夫,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实现全区农业的恢复性增长。(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两高一优”为目标,立足区情,扬长避短,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逐步做到以山致富、减耕增收、靠优提效。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主攻多种经营骨干项目,增加经济作物的比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速生高效畜禽和特种水产等养殖业,积极探索精细、设施、绿色、环保农业的新路子;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各种离土不离乡的非粮、非农经营;引导广大农户学会市场分析和效益对比,把增加收入作为选择的根本。要抓好基本农田内的粮食生产,依靠良种普及、科技应用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大幅度提高单产和品质,保证总产,提高效益,并逐步腾出一些良田上经上特。(二)大力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把其作为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扎实推进,全面搞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实现山青水秀、人民富裕目标。围绕五年完成退耕还林393万亩的目标,把今年80万亩的任务逐级分解下达,规划到地块,落实到农户;突出抓好江河两岸、库塘上游、交通沿线、城镇周围、屋后房前等重点地域,尤其要加快瀛湖周边的绿化治理;坚持种苗工程先行,搞好中心苗圃基地育苗和扩大农户合同育苗;注重造林质量,落实管护责任;把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山地综合开发、产业化建设、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将退耕地优先发展比较效益高的经济林特和优质草场,避免盲目趋同和低水平重复,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尽快制定封山育林的移民迁安规划,搞好异地扶贫安置;在认真落实种苗补助:以粮代赈政策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确保每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 300平方公里以上。(三)抓紧以兴水治旱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三个层次:对有水源地区,坚持“小工程,大群体”方向,搞好万塘工程建设,大抓旱改水,八年内使全区水田面积由现在的6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对缺水易旱地区,实施集雨节灌工程,每年修建集雨窖10万口,五年内建成50万口,增加蓄水能力1500万方,发展水浇地100万亩;对退耕还林规划予以保留的坡地,继续搞好坡改梯,兴修石坎水平梯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要害是搞好水资源的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和拦截地表水——大面积地搞好库、塘、渠、窖、池建设;积极挖掘地下水——河谷川道地带打井抽灌;加快开发空中水——增添人工降雨高炮设备,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力度。同时,要高度重视防汛问题,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四)打好扶贫攻坚决胜战。继续坚持扶贫队伍驻村、扶贫资金和帮扶措施到户的有效办法,集中力量抓好“温饱工程”实施、小额信贷到户、实用技术推广、异地下靠迁安、世行项目建设等各项扶贫工程,确保如期圆满完成10万贫困人口脱贫、1万多人下靠迁安和3个国贫县、3个省贫县的脱贫“摘帽”任务。高度重视和精心做好局部重灾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和生产恢复,确保万无一失。(五)努力夺取当年农业丰收。依靠加强田间管理和粮、经“双六”技术的全面推广,争取粮、油、经的当年丰收和群众当年现金收入的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提高经济效益

  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继续深化企业的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坚持形式多样、因厂制宜、因企施策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未改制企业尽快实施改制,尤其对亏损严重、名存实亡、复活无望的企业,要下决心破产、出售、兼并。对已改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要重视解决企业“改良”居多、改革不彻底的问题。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苦练内功,促进各项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争取国家“债转股”政策支持,继续落实“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亏损企业“复活工程”,帮助困难企业特别是有全局影响的重点企业尽快扭亏脱困,使全区国有工业企业亏损总额下降15%,盈利总额上升15%;辖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7.4%。(二)努力优化工业结构,壮大特色工业实力。注意发挥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和效益诱导作用,紧紧围绕区域特色经济的基本框架,集中力量培育主导和带动性强的支柱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做大骨干企业,加快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促进秦巴医药、安康丝绸、富硒食品、汉江水电、金州矿产五大特色工业的迅速壮大。在组建茧丝绸、制药行业企业集团上有实质性动作。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壮大,科学细致地做好技改项目尤其是“双高一优”、“财政债券”项目的争取工作,加快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步伐;突出抓好绞股蓝系列药品、盾叶薯蓣系列产品、葛根素系列药品、丝绸产业、烟草产业、魔芋产业、富硒食品产业、杜仲系列、矿产资源系列、水电产业等十大科技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开发深度,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每个环节的大幅增值;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把现有名牌产品做大、做深的同时,加快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创立和打响一批能够吸引区外投资、占领区内外乃至国内外市场的名牌产品。注重行业规划和布局,加强行业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三)进一步落实关键措施,实现工业生产增速提效。切实解决好企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齐心协力做好企业的“封闭贷款”工作,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进一步放宽搞活企业开拓市场的营销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放手实施营销战略;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形式,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生产的协调和指导,扎实做好对重点骨干企业“支、帮、促”,实施对企业负担的有效监督,创造生产经营的良好环境;切实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这两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有较大的突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突出解放思想、拓宽领域、培育大户、提质增效四个重点,加快实现由服务型向开发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小型分散作坊向规模集团化企业、封闭内向型向开放外向型四个转变。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万户、私营企业300家,确保实现三年“五个翻番”和非公有制经济达到全区经济总量的40%以上的发展目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置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农业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优势资源开发等领域进军;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大户带动的作用,重点培育产值5000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5个,1000万元的企业1 5个,500万元的企业30个;引导、鼓励城乡能人大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机关分流人员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切实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贷款难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坚持依法办事,规范税费收缴,坚持杜绝“三乱”,保护其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遵守市场准则,规范经营行为。发展乡镇企业,要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突出抓好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骨干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骨干产业培育,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植龙头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及矿产等资源的深度开发升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创立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发展股份合作制或改制为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农村小城镇建设,合理布局乡镇工贸小区。

  四、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等有利时机,大力强化区位优势。(一)明确主攻方向。在巩固农村“三通”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交通基础建设,加快能源电力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通讯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要本着力争超前的原则,下功夫提高公路网络等级,在“十五”期间力争全区公路基本实现安康到西安高速化,地区到县二级化,县到乡镇油路化,村级公路晴雨畅通化;结合西康铁路建设、阳安和襄渝线扩能、机场二期扩建、汉江航道整治,凸现立体交通枢纽地位。电力建设要加快汉江干、支流梯级电站开发,努力建设我区水电能源基地;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提高供电质量和农户用电普及率。城镇建设要突出安康中等城市建设,搞好标志性建筑、广场、绿地和环城道路等工程建设,抓紧地改市的报批工作,以此促进中等城市、县城、农村小城镇三级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山川秀美工程思路,切实抓好实施。同时,进一步提高通讯质量,搞好旅游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二)突出重点项目。继续坚持两手抓、两个同时推进的原则,一手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环境条件迅速改善;一手抓经济开发项目建设,推进经济总量扩张。地区确定全区重点建设项目2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7个,经济开发类项目11个,总投资81.3亿元,计划当年投资18.1亿元。这些项目全局意义重大,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组织实施,努力开创全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新局面。今年全区重点前期工作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2个,经济开发类项目12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大服务、协调和督办力度,全面推行项目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力争有一批项目通过立项和提前进入建设。(三)加大争取力度。地、县市的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加大赴省进京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的频率和力度,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倾斜扶持;各有关业务部门要组织力量,确定专人,落实必要的前期经费,准备高质量的项目资料,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一批项目挤进中、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以解决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为重点,落实专业银行及早介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和区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四)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继续实行一名地、县市领导抓一个重点项目的制度,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和“一个窗口对外,封闭式管理”的模式,教育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要加强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重大项目稽查制度,强化重点项目法制化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工程质量。要搞好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内容的“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全局抓项目”真正融人我区长远发展之中。

  五、搞好财税金融工作,促进城乡市场启动

  全区财税工作,要抓好增收、节支、改革、纪律四条措施,争取财政状况不断好转。在增收上,突出抓好财源建设,培植发展后劲,壮大增收实力;坚持以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和稽查,严防漏税,打击偷税,足额按时收缴入库。在节支上,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教师、干部、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并尽可能增加对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在改革上,继续搞好县市财政零基承包试点,落实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理顺地、县市和乡镇的财政体制关系;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逐步使财政投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机构改革,分流不在编人员和清退临聘、计划外用人,减轻财政负担面。在纪律上,坚持把各种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统管,实行行政事业收费收支两条线,杜绝坐收坐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购买力,搞好政府采购、会议统一结算和银行代发工资,反对各种铺张浪费,坚持杜绝公款个人消费;加强审计监督,搞好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违纪问题。全区金融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家信贷政策,积极组织存款和调度资金,满足重点项目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扶贫开发、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和粮油茧烟等大宗农副产品收购所需。研究具体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全区商贸流通工作,要认真研究社会集团和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之后的消费特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把所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即期消费;合理引导并积极培育住房消费、节假日经济消费、休闲旅游消费以及文化教育体育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商品销售和其他服务业由滞转旺;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企业改制,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努力扩销提效;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努力搞活农副产品收购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省际、区际、县际边贸,搞好县城向集镇、村镇销售延伸。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利益。

  六、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坚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实现大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西部大开发主要以市场化、社会化和大开放的方式进行。但解放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一些传统的守旧观念、思维模式和习惯势力仍在束缚着对外开放的思路和行动,是抢抓机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主要障碍。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两开”战略,实施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四换”举措,敢于突破旧的框框、旧的习惯,用新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开拓新领域,探索新途径。其次,要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政策环境不宽松,服务环境质量低,一些地方和部门办事拖拉,个别单位和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敲诈勒索、无理刁难等问题。加强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宣传,增强全民的开放意识;制定改善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既定的优惠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在土地价格、服务性收费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新政策,使软环境能与国际贯例接轨;建立或明确外商企业投诉的应诉机构,重视投诉问题处理,坚决杜绝欺外排外的狭隘行径,严厉查处敲诈勒索外来投资者的腐败现象。再次,要主动加强对外协作。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和大力开拓招商引资和经济协作的新领域,促成和策应区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安康地区流动。利用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媒体宣传和参加各种洽谈会、经贸会、博览会等形式,介绍安康的优势资源、开发项目、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寻求合作伙伴,到我区投资办厂、经商建市、开发资源或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继续巩固和发展与苏陕对口协作地市、中部协作区和陕川渝鄂毗邻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协作。

  七、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搞好千里精神文明长廊建设。以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为龙头,不断提高“三为主”工作质量,深入开展创建综合服务示范县活动,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加强基础建设和基层工作,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全年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下,计划生育率达到92%以上。坚持“科教兴安”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加大“普九”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各类适用人才培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加大监测、检查和治理的力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完成广播电视传输二期工程,提高广播电视通村率和宣传质量;建立健全各类信息网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龙头,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初保”工作,搞好“健康工程”实施,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抓好地方病防治,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城乡卫生水平。认真实施和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民政、人事、劳动、档案、统计、气象、地震、外事、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确保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严打”斗争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三五”普法与化解各类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相结合,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解决好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农民负担、职工下岗和基层干部作风等重点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及时、妥善处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八、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实现全年目标,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实干、苦干、带头干,在于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实、再落实。(一)统一思想,改进作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来,统一到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上来,结合本县市、本部门的实际,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一个开发项目中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发展中去。把“三讲”、“四教育”激发出来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着力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领导精力分散问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广经验,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通过一件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抓好“马上就办”和“首问负责”两项制度的落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二)全面夯实发展任务,逐级落实领导责任。把全年各项发展任务,以目标责任制的形式逐级量化分解到单位、到基层、到人头,明确项目责任人,实行领导责任制。(三)加强督办检查工作,确保全年任务完成。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落实督办力量和责任,对已布置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通报,发现问题,反馈情况,促进落实,推动全局。改变工作部署多检查少、责任状签订多兑现少、表彰奖励多通报批评少的状况,加大奖惩兑现力度,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圆满实现。

  安康市人民政府2000年工作总结

  2000年,是安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旱涝交替的特大自然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西部大开发为主线,坚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路子,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13%、9.9%。主要表现是:

  一、农村经济在抗灾中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千方百计弥补灾害造成损失。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97万吨,比上年增长24%,油料总产量3.64万吨,增长40%,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有所改善,品质提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攻农业骨干产业项目,努力增加经济作物的比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骨干产业建设有较大进展。蚕桑、烤烟、茶叶、黄姜、魔芋、果品等骨干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50万亩,其中今年新增85万亩,骨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4%,骨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78%。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各种离土不离乡的非粮、非农经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努力搞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山川秀美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在上年退耕还林还草41.48万亩的基础上,当年退耕还林还草1 5万亩,治理荒坡2万亩,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国家补助政策得到兑现。坚持“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方向,积极实施万塘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农业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实施温饱工程面积178万亩,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农村新村建设起步实施,效果较好。

  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认真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形式多样、因厂制宜、因企施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和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改制企业普遍焕发活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产销衔接较好。秦巴医药、安康丝绸、绿色食品、汉江水电、金州矿产五大特色工业增盈成效明显,市直工业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开始步人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发展轨道。被列入全省重点脱困的3户企业,基本实现扭亏。非国有工业呈现出大户增加、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较好势头。旬阳30万担打叶复烤厂、超细活性氧化锌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增加了工业发展的后劲。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15.5%。安石二级路一期、关丁和旬甘二级路建成投用,旬阳汉江大桥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安平二级公路等一批建设项目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农村“三通”巩固提高,白河县率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汉江梯级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石泉电站扩机建成发电,喜河电站开工准备就绪。岚皋花坝、镇坪三大峡电站基本完工,岚皋蔺河口等一批地方电站建设顺利。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加快。安康黄石滩水库、紫阳毛坝关电站、安康电信大楼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启动良好。

  四、财贸金融平稳运行,消费市场稳中趋旺。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9.70亿元,为实现“两个确保”、“两个保证”,维护正常运转,做出了积极努力。金融秩序正常,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成绩。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全面结束,全市22个农村基金会已按上级要求全部作出妥善处理。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元。

  五、对外开放迈开步伐,招商引资取得实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成功地举办了“两会一节”活动(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五届协调会·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陕西安康龙舟节),组织参加了西安中国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常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杨凌农高会、西安经贸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组织考察了江苏省常州和四川省巴中、广元等地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和扶贫综合开发工作。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29余个,合同引进资金34亿元。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发展活力,树立了安康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六、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入夏后的多次特大暴雨和风雹,引发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塌,造成了不可抵御的局部毁灭性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困难。面对严重的灾情和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市政府把抗洪抢险和生产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好。由于各级组织指挥有力,上下团结一心,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良好。

  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落实“三三制”的要求,千方百计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医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安康医院医技大楼建成,2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落实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三为主”继续巩固,“三结合”得到加强,落实了对育龄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措施,全市人口保持了低生育水平,自增率控制在计划以内。人口普查登记工作进展顺利。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通村入户率不断提高,电视覆盖率达到85%以上,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八、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制度,积极开展创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活动.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廉洁从政自觉性不断提高。加强了对农民负担、企业负担的监督管理。全面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了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对“法轮功”、“门徒会”等反动组织的顽固分子,实施了有效监控和严厉打击,保持了全市社会大局的稳定。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市上下的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撤地建市任务,实现了安康人民多年的夙愿。地级安康市一届一次人代会和政协会胜利召开,健全了领导机构,通过了“十五”计划,规划了发展蓝图。这标志着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市在困难和矛盾很多的情况下,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由地到市的平稳过渡。成绩来之不易,体会极为深刻。(一)必须坚持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从安康经济欠发达这一基本市情出发,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主动地争项目、跑资金、引外商、谋发展,保持了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势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咬定当年发展目标不动摇,采取各种弥补措施,稳住了发展阵脚,赢得了工作主动。(二)必须坚持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按照加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调整所有制结构;以安康中心城市建设为带动,加快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努力调整地区经济结构。把结构调整始终贯穿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调整中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动力。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实践,坚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导和推进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方面,从解放思想人手,以开放的姿态和改革的精神,加快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这一方针。以“三讲”为动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城乡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深层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减缓、企业效益较低、财政困难加剧、建设资金短缺。这既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也有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因素制约,还有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抓经济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的问题。需要在新的一年努力加以解决。

  重要会议

  2000年2月14日,行署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动员地直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迅速进入岗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努力抓好地委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圆满完成200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做出新的贡献。宋洪武专员作了题为《积极进取,狠抓落实,为圆满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4月18日,行署召开廉政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0年全区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宋洪武专员作了题为《加大力度,从严治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讲话。

  4月19日,行署召开全区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王世科副专员就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宋洪武专员作了题为《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区,全面开创全区依法行政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4月24日,行署召开全区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全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安排部署全区人事编制管理工作。会议就全区清退计划外用工和精减不在编人员,以及事业单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作了专题部署。行署副专员王世科讲话。

  7月7日,行署召开全区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中、省领导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全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李铁兵副专员讲话。他强调,一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中、省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立即行动起来,进行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治各类事故隐患;三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肃事故查处工作;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7月28日,行署召开全区灾害防范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6月以来,全区先后5次遭受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大风冰雹袭击,人员伤亡极为惨重。宋洪武专员强调,一定要增强灾害防范意识,进一步明确灾害防范工作的重点,实行分兵把口,认真落实灾害防范责任。何俊明副专员主持会议并讲话。

  8月20日,行署召开全区县市长紧急会议,传达贯彻省政府8月12日在宁陕县召开的陕南三地市专员市长县长紧急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区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宋洪武专员作重要讲话。

  9月5日,行署召开全区灾民安置暨民政工作会议,何俊明副专员讲话强调,一要切实抓好灾民安置工作,确保灾民安全过冬;二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切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三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灾民安置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9月28日,行署召开全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全省地市主管工业专员市长和经贸委主任座谈会议精神,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以确保全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全面实现。刘维东副专员作了题为《再接再厉,奋力拼搏,全面实现我区国企改革脱困的奋斗目标》的讲话。

   10月27日,行署召开全区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新局面。李铁兵副专员讲话。

  安康市人民政府(原地区行政公署)常务会议

  2000年,地区行政公署共召开常务会议8次,讨论研究了30个议题。

  2000年1月28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1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建安康丝绸企业集团问题。会议确定成立丝绸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宋洪武同志任组长、刘建明、张昌华、龚光喜、张利忠同志任副组长。

  1月28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中国中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五届协调会问题,会议确定成立由宋洪武同志任组长,黄玮、刘建明同志任副组长,地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筹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会议筹备工作。(二)关于省2000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筹备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会议确定成立由刘建明同志任团长,地区计划、工经、旅游、科技等部门和县市政府分管县市长为成员的安康地区代表团,积极筹备参展,确保取得实质性收获。(三)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四)关于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资金管理有关问题。(五)关于召开行署全体会议有关问题。(六)关于“三讲”教育整改准备问题。

  3月7日,王世科副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3次常务会议,专题讨论行署各分管领导2000年重点工作方案。

  4月10日至11日,王世科副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蚕茧收购价格问题。(二)关于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三)关于组团参加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问题,确定成立由何俊明同志任团长的安康地区代表团,参加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四)关于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五)关于全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确定成立由王世科同志任组长,马涛同志任副组长,地区财政、地税、劳动、人事、社保、人行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安康地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移交工作的具体问题。(六)关于全省水利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会议确定,召开全区防汛工作会议,以行署文件下发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地区财政预算安排防汛经费。(七)关于全省政府系统办理建议提案和政务督查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会议确定,以行署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区政府系统办理建议提案和政务督查工作会。(八)关于依法行政五项制度。会议确定,以行署名义印发依法行政五项制度,召开全区依法行政工作会议。

  5月13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全省卫生工作五个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农村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议、全省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陕西省红十字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陕西省爱卫会第十二届二次委员会暨全省农村改厕宣传动员大会精神,确定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同意将岚皋、旬阳两县作为全区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成立由惠宏琏同志任组长的安康地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继续实行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奖代补政策。(二)关于全省人口普查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确定以行署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搞好全区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三)关于2000年地本级财政预算问题。会议原则同意地区财政局关于2000年地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意见,召开地直单位财务工作动员会。

  7月8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我区参加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北京新闻发布会有关问题。(二)关于全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确定成立由刘建明同志任组长的安康地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两改一同价”工作会议,以行署名义下发关于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的通知。(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问题。(四)关于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确定召开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五)关于全省粮食生产与流通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六)关于全区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确定,由张昌华同志负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9月13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行署领导成员分工调整问题。(二)关于全省企业上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问题。(三)关于全省地市主管工业专员市长和经贸委主任座谈会精神传达贯彻问题,确定召开全区主管工业县市长座谈会。(四)关于地区武警支队营房建设问题。(五)关于地区民兵武器装备库修缮问题。

  10月29日,宋洪武专员主持召开行署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关于北京医科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更名并转为民营研究院问题。会议同意“北京医科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同意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转为安康地区民营研究院,同意将陕西安康药用植物开发研究所转为民营研究所。(二)关于安康黄石滩水库建设问题。(三)关于建立安康汉江生物科技工业园区问题。原则同意建立安康汉江生物科技工业园区,纳入江北综合开发规划;成立由刘维东同志任组长的安康汉江生物科技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四)关于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中方国有股份改造问题。会议确定成立由刘维东同志任组长的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改制中的有关问题。(五)关于平利县长安等四乡行政区划调整问题。会议确定,平利县原长安乡、双杨乡撤乡合并为平利县长安镇;平利县原正阳乡、张家乡两乡合并为平利县正阳乡。   (唐安庵)

  安康市人民政府(原地区行政公署)办公会议

  2000年2月29日,王世科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安康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的清理整顿工作。副专员刘建明参加了会议。

  3月15日,受惠宏琏副专员委托,薛居俊副秘书长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保护国家通信光缆安全问题。

  3月21日,何俊明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陕西省贫困地区科技扶贫示范园安康园区建设有关问题。

  4月5日,王世科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地直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由地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向地区财政局移交管理问题。

  4月11日,王世科、何俊明副专员召集安康、旬阳、紫阳、汉阴4县市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农业的领导以及地直有关部门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我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

  4月13日,王世科副专员在汉阴县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安石二级公路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开工有关问题。

  5月11日,李铁兵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我区石油成品油市场供应紧缺问题。

  5月22日,何俊明副专员在紫阳县蒿坪镇主持召开办公,专题研究紫阳县综合扶贫示范村建设有关问题。

  7月6日,惠宏琏副专员主持召开地区招生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听取招办关于大、中专招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2000年招生工作有关问题。

  7月12日,惠宏琏副专员在安康市双溪乡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双溪乡兴红小学迁建工作的有关问题。

  8月29日,何俊明副专员在宁陕县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紫阳县向宁陕县异地迁移安置灾民问题。

  9月10日,刘建明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岚皋县农电体制上划和110千伏变电站选址建设问题。

  9月16日,刘维东副专员在石泉县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安石二级公路石泉段建设问题。

  9月30日,李铁兵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区秋茧收购管理工作问题。地委副书记黄玮参加会议。

  9月22日、10月13日,刘建明副市长两次主持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地直企业离休老干部医疗保障问题。

  10月13日,刘维东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陕西中科(旬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纳米项目改二版上市有关问题。

  10月25日,刘建明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公路重点项目建设扶持政策。

  11月7日,刘建明副专员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就城区大桥路等主要干道的电信、移动通讯、广播电视杆线整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地委委员、安康市委书记杨达才参加会议。

  12月13日,刘维东副专员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唐安庵)

  重要文件

  2000年4月19日,行署关于印发《行署领导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根据地委工作会议关于2000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行署各领导确定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并整理形成《行署领导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月25日,行署关于印发依法行政五项工作制度的通知。这五项制度是:《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程序的规定》、《地方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程序的规定》、《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行政机关错案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6月23日,行署关于印发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9月15日,行署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灾民生活安排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6月以来,全区多次遭受暴雨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灾后重建任务相当繁重,切实做好灾民生产生活安排至关重要。要求加强对灾民生产生活安排工作的领导,加快灾民建房工作进度,认真搞好灾民的生活安排,努力搞好当前农业生产,积极稳妥地组织劳务输出,加快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切实抓好灾害防范,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搞好当前灾民生活安排。

  9月14日,行署关于认真做好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假日旅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假日旅游工作的领导,努力改善旅游客运条件,全力扩大住宿接待能力;加强假日旅游市场管理,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加强旅游宣传,努力树立我区良好的旅游形象。

  11月27日,行署关于撤销安康地区设立地级安康市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一、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汉滨区。二、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三、安康市辖原安康地区的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阳、白河县和新设立的汉滨区。四、经地委、行署研究决定,新设立的安康市委、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月1日正式挂牌。

  12月27日,市政府关于表彰白河县率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决定。白河县自1998年以来,在实现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的基础上,抢抓加快“三通”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大办交通事业的积极性,真抓实干,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全县19个乡镇全部油路化,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极大改善了全县交通基础条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也为全市加快地方公路建设步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市政府决定,对白河县率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予以通报表彰。   (唐安庵)

  重要活动

  2000年2月25日至27日,张伟副省长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等有关负责同志来安康及紫阳县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地区扶贫和实物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检查了扶贫和实物救灾工作。

  3月29日至31日,巩德顺副省长到岚皋县四季乡长梁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

  4月3日至4日,湖北省十堰市市长马荣华来安访问,双方协商了两地市携手参与西部大开发问题。

  4月29日至5月1日,民政部区划司副司长代军良一行5人来安考察地改市工作,地委书记陈有德、行署副专员何俊明及地改市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汇报。

  5月20日至23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黄进来安调研,在地直及石泉县、汉阴县、岚皋县等有关单位进行了考察。

  6月5日至7日,省委、人大、省政府领导徐山林、崔林涛、张保庆、张伟、潘连生先后来安康出席“两会一节”,并视察指导工作。常州市市长孟金元率常州市政府代表团来安访问,专程参加“两会一节”活动。

  6月14日至15日,中央委员、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胡富国,在副省长张伟的陪同下,来我区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视察了紫阳县蒿坪镇蒿坪村综合扶贫示范点。

  6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来安访问,参观考察了瀛湖风景区、地区缫丝二厂、正大制药公司等。

  8月2日至4日,程安东省长带领张伟副省长、王忠民秘书长及省级有关部门领导来安视察灾情及灾后重建工作。8月3日赴紫阳县联合乡渔泉村察看了灾情,晚在安康召开陕西省政府安康、汉中灾后重建现场办公会议。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周大兵来安考察汉江水电开发,实地考察了喜河电站坝址、石泉水电厂及扩机工程、安康水电厂等。

  12月12日至14日,程安东省长带领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安视察灾后重建、冬令群众生活安排及工资发放工作,实地视察了平利、镇坪、岚皋三县,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   (唐安庵)

  抗洪抢险和生产救灾

  2000年夏季,安康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洪水和风雹袭击。从6月1日到7月15日,全区先后5次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6月1日至3日,全区普降大到暴雨,紫阳、岚皋等县降特大暴雨。6月16日至21日,全区普降大暴雨,镇坪、平利遭受特大冰雹灾害,风力高达7级,冰雹最大直径20毫米,平地积雹5厘米以上。6月25日至28日,全区10县市又普降大到暴雨,镇坪、平利、岚皋等县部分地区降雨达250多毫米。7月1日至4日,全区再次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连续受灾,一些地方多次出现大面积滑坡;7月12日至14日,全区境内连降大到暴雨,汉江安康城区段流量达12700立方米/秒,超过警戒流量2700立方米/秒。紫阳县7月11日至14日普降大到暴雨,联合、毛坝、瓦庙、麻柳、高滩、青荆、绕溪、高桥等乡镇降特大暴雨,12日20时至13日20时24小时降水210.4毫米,境内任何流量达4000立方米/秒,水位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特大洪水水位还高出3米,出现了置县488年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

  由于降水强度大,次数频繁,加之久旱无雨,土壤岩石疏松,暴雨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部分重灾县形成局部性的不可抵御的毁灭性灾害。全区受灾人口141.3万人,农作物成灾112万亩,绝收48.7万亩。因灾冲毁农田21.8万亩,河堤、堰渠1230公里,各类水利设施2500多处,公路1100多公里,输电线路224公里,通讯线路315公里。倒塌民房27600间,危房37600多间,7890户、33100多人无家可归.7135户、33100多人无田可种。有365所学校、93个乡镇政府机关、16个基层法庭、50个乡镇派出所、16个司法所、38个计生服务站、12个乡镇卫生院、58个基层广播站严重受损。因灾死亡276人,其中紫阳县死亡213人。全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5亿元。这次特大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一些地方几十年艰苦努力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毁于一旦,群众多年积累的生产生活资料荡然无存,数万受灾群众顿时无粮吃、无衣穿、无房住、无地种,给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灾害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生产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心系灾民的安危冷暖,奋不顾身,连续作战,在大灾面前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了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基本作法和经验是: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生产救灾工作组织协调有力。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极为关心,温家宝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李建国书记、程安东省长和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带领省级有关部门赶赴紫阳重灾区,指挥生产救灾工作。陈有德书记、宋洪武专员和地委、行署、人大、政协几套班子的领导以最快速度分别赶赴灾区第一线,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地委、行署根据全区生产救灾工作实际,立即调整工作思路,确定全区生产救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生产救灾为中心,以灾民生活安排为重点,以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为关键,以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增产增收为根本,结合新村建设和城镇发展,精心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夺取生产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成立了由书记、专员亲自挂帅的地区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综合、灾民生活安排、生产自救、“三通”恢复、教育医疗卫生、赈灾募捐接待、宣传7个工作组、确定11名地级领导联系10个县市的生产救灾工作,向紫阳、镇坪、平利、岚皋4个重灾县派出了生产救灾工作组,协调指导生产救灾工作。

  (二)充分发动群众,是夺取抗灾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扬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面对暴雨洪水灾害,基层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涌现出镇坪县斐河乡乡长谌宝、平利县大贵镇毛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正怀、紫阳县联合乡农民刘运行等一批英雄人物,他们为抢救群众献出了自己或家人的宝贵生命。各级民政、财政、粮食、卫生、交通、电力、电信、水利、农业等部门多次派出工作组,调拨大批救灾款物。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基干民兵奋勇拼搏参与抢险救灾。各新闻单位也及时赶到灾区,跟踪宣传报道。至10月底,因灾造成的交通、电力、通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和绝大多数农田得到了及时修复,倒房、危房得到基本恢复重建,保证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三)多渠道争取社会援助,有力地支援灾区重建。为争取社会援助,行署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赈灾募捐支援灾区活动的通知》,并对外开展宣传,造成了万众一心支援灾区的声势和热潮。国家防总、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常州市,陕西武警总队、省交通厅、民政厅、省农电工委、长庆石油勘探局,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商洛等中省部门和兄弟地市,以及社会各界纷纷组团深入灾区,慰问群众,捐赠款物,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至10月底,全区共接收赈灾捐款706万元,衣物138万件,面粉140吨、大米155吨,各类药品1370箱、化肥84吨、食品饮料4000箱,为救灾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坚持实物救济原则,保证了灾民生活需要。按照“救灾到户,实物救济”的原则,在认真摸底,逐级审核,准确掌握灾情的基础上,结合村务、政务分开,及时下拨救灾物款,加强救灾物资管理,有效地解放了灾民吃、穿、住等实际困难,确保灾民安全越冬。

  (五)精心安排,扎实搞好灾民建房。层层建立灾民建房包帮到户责任制,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限期完成。积极探索县外、区外灾民异地安置,拓宽安置渠道。至11月1日,全区安排倒房重建6321户、15317间,已基本竣工3790户、8606间,开工在建1978户、5707间。区内跨县搬迁安置204户、865人,省内搬迁安置131户、570人,外省搬迁安置868户、3442人。

  11月20日,地委、行署召开全区生产救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生产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生产自救工作,分析当时生产救灾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生产救灾工作。至此,抗洪抢险和生产自救基本告一段落,生产救灾工作转入冬春群众生产和生活安排上来。   (唐安庵)

  政策研究

  [综述]  (一)机构延革。安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组建于1990年,其前身是安康地区经济研究中心。1986年,在全国兴起研究制定地区发展战略热潮的情况下,当时的地委、行署为了尽快制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组建了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县两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工作。为了进一步拓展研究工作,1990年,成立了安康地区行政公署研究室。与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合署办公,主要负责行署有关重大决策的前期考察论证,指导、综合、协调全区各行业、各县市政府的调查研究工作。(二)主要成果。自1986年地区经济中心成立以来,研究室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安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旬阳经济大县研究论证、宁陕等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白河等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滚动研究、紫阳等县扶贫开发研究、汉阴、岚皋等县的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全市区的“三个五”发展战略研究等。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决策咨询、参谋作用。(三)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研究室自己承担调研课题进行研究外,还通过承办的市委、市政府机关刊物《安康经济》杂志,组织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形式多样的研究对启迪全市各级领导的思想,影响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西部大开发对策研究] 2000年,市政府研究室把西部大开发作为政策研究的中心课题。研究室撰写的《构筑西部桥头堡之间的战略支点——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定位》一文,通过分析西康铁路通车后安康在西部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及其发展潜力,明确安康在西部开发中地位和作用,进而确立安康的发展思路和重点。该文提出西部开发必须依托长江经济带、欧亚大陆桥、西南出海通道和中心城市的线、带、点推进,而安康正处在长江经济带、欧亚大陆桥、西南出海通道及两大中心城市(重庆、西安)之间,区位优势极为优越,应充分发挥安康区位优势,把安康作为西安和重庆两大桥头堡之间战略支点。这一构想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毗邻地区的高度重视。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公布以后,研究室又围绕如何用足用活中央政策进行重点研究,形成了《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抓紧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的建议》,着重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才开发、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大政策问题提出了安康的对策建议。

  [WTO对策研究]  围绕加入WTO对安康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对策研究。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室组织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部门领导从各个方面进行调研,着重对人世对安康市经济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形成了一批研究报告。提出要早作准备,变被动应战为主动出击,着力抓好畜牧、蚕桑、中药材产业和有安康特色的食品工业,高度重视WTO人才建设和“政府人世”的准备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2000年,研究室在市政府分管领导率领下,组织人力赴全市7个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融资问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形成了调研成果。

  [工业化进程问题调研]  提高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安康市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根本性而又紧迫的问题。如何真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其认识还不统一,困难很多,阻力较大,一些具体问题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通过对该课题的调研,研究室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草案。研究室撰写的《关于我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政策设计》一文提出了推进安康工业化进程要从政策上解决的七个问题:①兴办科技工业示范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园区,为大力兴办工业树立示范样板。②组建工业企业服务中心,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创造良好发展环境。⑧建立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培育资本融资市场,为企业筹措资金创造条件。④建立企业技术引进推广市场、构筑技术创新机制。⑤建立工业企业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加快工业人才开发。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降低市场准入条件。⑦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安康中心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受市政府领导委托,研究室就安康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政府经营城市,项目企业运作>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加快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机制,这就是树立政府经营城市的思想,通过组建城市投资开发公司和项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走市场化开发建设城市之路的思路。

  [城镇化专题研究]  就进一步加快安康市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加快小城镇思考建设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李国强)

  人事工作

  [清退计划外用工和精减不在编人员]  清退计划外用工和精减不在编人员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各级党委政府200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市委、政府交给人事编制部门的一项硬任务。市县人事编制部门把清退精减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调查摸底,精心制定《实施意见》,周密安排部署,集中主要精力,全力组织实施,按时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0年全市共清退计划外用工和精减不在编人员10829人,其中,清退各类计划外用工6912人,彻底清退了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各类计划外用工;精减分流不在编人员3917人,全面完成了精减任务,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不超编。分流的去向为整体化转628人,支教支医213人,行政调配107人,到校任教863人,到企业任职61人,提前退休752人,提前离岗581人,带职分流311人,辞去公职42人,其它359人。通过清退精减工作,减轻财政负担220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800万元。

  [人才资源开发]  (一)在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我市人才资源基本情况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开发领域以及主导产业、特色工业领域人才需求底子的基础上,按照人才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人才结构调整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制定了《安康市“十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明确了我市人才开发的目标任务、措施。(二)以组织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培训、考核、奖惩等单项法规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政策,严格把关,审查办理了405名市县机关公务员过渡的录用审批手续,组织完成了207人参加的全市基层工商所录用公务员考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为市县机关招录了104名预备公务员。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了53名农村基层工作者。研究制定了《安康市科级公务员(党的机关工作者)竞争上岗试行办法》,修订完善了科级公务员任免工作程序,对市直科级领导空缺岗位,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市直有14个单位拿出了65个岗位开展竞争上岗。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实施细则》,分期分批向县区和市直部门下达了培训指标,落实培训人员。举办了四期初任、任职培训班,两期乡镇人事干部培训班,一期西部大开发研讨班。此外,还邀请日本友人赖成为住来安向市直有关部门公务员讲授日本公务员管理和行政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有关部门配合,严格推荐和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促进了考核奖惩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三)扎实开展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与市委党校、市医学会、中医学会、安康市教育学院、安康师范学校等单位密切协作,举办了两期全市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895名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具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同时积极启动县区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考察审批了石泉等4个条件成熟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并授予匾牌,指导县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四)进一步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组织部门配合,向省推荐优秀人才3名,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3名。推荐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名。同时为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了为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配备助手工作。全市审定了40多名专家助手。(五)为人才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严格审查,及时办理的原则,及时为250余名符合条件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办理了向省推荐手续,为1800余名晋升中级职称人员办理了审批手续,为200余名已获高级职称人员办理了准聘手续,为537名专技人员家属办理了“农转非”手续。认真组织了10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1150多人参加的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并及时为考试合格人员办理了合格证书和资格证书。45名军转干部和6名随调家属得到了妥善安置。(六)乡村人才开发工作开始起步。根据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把乡村人才开发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了乡村人才开发完成“五个一”的目标,即:制定一个规划、拿出一个实施办法、抓好一个试点、为一百名乡村人才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完成一万名村土人才的培训任务。在调查研究,走访有关部门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康地区乡村人才开发实施方案》,开展了乡村人才开发试点,为162名乡村人才评定了相应的技术职称。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了当地的人才开发办法,并积极配合农、林、水、畜牧、兽医等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职称评聘管理改革]  在中高级职称职数管理上,取消了指标管理,实行结构比例管理。各事业单位在规定的控制比例范围内,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科学合理设岗,按岗评聘。在职称评审方面,废除了过去由固定评委会评审的办法,建立了评委信息库,每次评审,由人事部门按专业在总库所属的系列分库中随机抽调评委组成执行评委会,负责本次评审。评委会结束后,本届执行评委会职责即行终止。通过这种办法,较好地克服了评审工作中的弊端,增强评审工作的公正性。

  [引进国外智力]  2000年,全市人事部门把农业引智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主动出击,一方面,积极引进日本水稻旱育稀植专家原正市,果树栽培专家加滕作美和久保信吉三位专家来安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出去参加有关洽谈会、培训会,洽谈引智项目,培训专技人才。2000年先后派员参加了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九届引进日本花甲专家工作研讨暨项目洽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的“2001年度聘请外国专家暨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还组织县区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在宝鸡举行的美国东部黑核桃引种与栽培国内培训班,组织全市16名专技人员分两批参加了在汉中举办的大粒樱桃引种与栽培技术培训班和百熟草种植管理培训班。通过扎实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满意的效果。全年共申报和组织实施引智(含农引推)项目13个,并通过这些项目争取到了13.1万元引智项目经费。

  [人才市场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人才交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已有8个人才市场,三个县已建立了乡镇人才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人才交流服务网络。(二)进一步充实了人事代理内容,拓展了人事代理面。全年市级人才市场共为105人新办了人事代理,为30多人续办了人事代理,研究制定的委托人事代理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已公布实施。(三)人才市场的中介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人才配置功能逐步体现。市人才市场坚持全日制对外开放,一年来共接待招聘单位78家,为各类用人单位推荐人才600多人。举行全市性人才交流洽谈会一次,接待招聘单位30多个,接待求职人员1000多名,达成意向协议200多份。参加全省组织召开的人才交流会两次,为全市引进了一批医疗、农林专业的紧缺人才。此外还推荐91名自费中专毕业生到深圳、东莞等地就业。缓解了本地的就业压力。(四)安康人才专修学院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学生205人,专兼职教师40余人。

  [工资退管政策]  根据中省工资福利退管政策,按时完成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增资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工作,及时办理了日常增资业务,完成了全市23个种类1316人的津贴清理审核工作。组织县区退管所长对全市五个县的退管工作进行了交叉检查,开展了形势多样的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宣传服务,极大地激发了老同志再次创业的热情。

  [机关事业保险制度改革]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暂行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基金统筹、个人帐户建立、基金转移、养老待遇计发、养老金给付、个人帐户继承、基金管理等办法。同时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市电影公司、市影剧院、歌剧团等单位的养老保险问题,妥善处理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转变供给方式和转制单位的社会保险统筹问题,有力的促进了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截止12月25日统计,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1981个;占单位总数46.76%;投保在职职工36479人,占职工总人数51.25%;投保离退休职工6173人,占离退休职工总人数42.8%;收缴养老保险金3298.62万元,收缴率为92.8%;拨付离退休职工养老金2800.1万元,拨付率为100%;结余养老金498.52万元。其中:市本级参统单位197个,占单位总数97.98%;收缴养老金2149.72万元,收缴率为98.5%;拨付离退休职工养老金1787.80万元,拨付率为100%;市本级参加失业保险单位51个,占应参统单位数54.8%;收缴失业保险金3.11万元,收缴率为38.56%。   (刘宪鹏)

  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

  [党政机构改革准备工作]  (一)通过开展行署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行政审批事项、职能配置以及乡镇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专题调查,并对汉中撤地建市前后机构编制变化情况、部门的职能调整、事权划分等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完善了市级机构改革方案(草案),深入扎实地为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做准备。(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从严控制人员增长和不合理流动,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撤地设市和机构改革前冻结编制的有关规定,全年除省编委明文规定需要设置的机构外,没有增加机构编制,市直单位进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安康市于1999年全面推开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止2000年10月底全面完成了任务。通过改革,基本实现了机构精减、编制压缩、冗员分流、减员增效的总体目标。

  (一)按照“精干、效能”和“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对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重复设置、职能相近或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合并。尤其是在乡镇机构设置中,坚持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原则,按照不同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未来事业发展需要,分别进行了撤、并和转制。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市直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压缩机构29个,占总机构数的19.9%。单位个数由改革前的146个精减为117个。10县区改革前事业单位3144个,改革后事业单位2594个,压缩机构550个,占总机构数的17.5%。

  (二)多渠道压缩人员编制,着力减轻财政负担。在改革中,坚持一律不升机构规格,不增加人员编制,不逆转经费形式。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以及承担职能职责情况,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确定经费形式和比例。对维持全额拨款不变的事业单位严格精减10%的编制。定额补贴或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转成自收自支或转为企业,并通过精减合并机构,合理设置岗位,进一步压缩了人员编制。市直事业单位通过撤、并、转、减,共核减事业编制1107名,其中核减全额拨款编制191名,精减率为15.8%。据初步测算,年可减轻财政负担192万元;10县区事业单位机构由改革前的33003名压缩到31851名,共核减编制1152名。其中改革前全额拨款25000名,改革后全额拨款编制20361名,压缩编制4639名,压缩率为18.6%;定补单位编制增加3513名,自收自支单位编制增加574名,从总的情况看,超额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减编10%的任务,据初步测算,年可减轻财政负担938.91万元。

  (三)认真落实《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条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全市首批应登记的3140个事业单位已全部登记结束,取得了事业单位进入市场进行活动的“身份证”。   (邱光杰)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2000年,根据中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安康市在总结近年来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县乡三级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2000年6月,原中共安康地委组织部、安康地区人事局以安地人计发[2000] 48号文件印发了《安康地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试行意见》,这标志着安康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意见》对聘用原则、条件、程序、聘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受聘人员的有关待遇、争议仲裁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对落聘人员提出了带职分流。提前离岗、提前退休、到企业任职、辞职等分流的相关政策,为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新的用人制度,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操作依据。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重点把握了三个环节:(一)合理分解职能,科学设置岗位。各事业单位根据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内设机构、职责任务、编制数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拟定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写岗位说明书,作为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标准和依据,制定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报经其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二)坚持竞争上岗的原则和程序,真正体现优聘劣汰。各县区和市直的事业单位在竞争上岗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除三级职员以上的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双项选择,层层聘用。同时,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全市清退计划外用工和精减不在编人员工作有机结合,按照科学合理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公开报名、综合考核、民主测评、择优聘任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上岗人员和精减分流对象,平稳地推动了各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三)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对不同的人员签订相应的合同,实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工勤人员实行技术等级考核制。并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种类别填写《事业单位聘用人员花名册》,报人事部门备案后,单位法人代表与各类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

  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有2300多个事业单位推行了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占应改革单位的81.7%。此项改革还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通过改革,缓解了财政压力,搞活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事业单位内部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谢启军)

  [专文]

  实施人才战略  开发人才资源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十五”期间要在综合性的市、县、区人才市场基础上,努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复退军人就业市场和农村乡土人才市场,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加快人才向高新技术、高新产业转移;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推动毕业生和机关事业单位落聘人员进入市场就业;做好退休科技管理人才的二次开发;建成县区农村人才市场,争取全市7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村人才开发站,形成以市级综合性人才市场为龙头,县区级综合人才市场为主干,乡镇级农村人才开发为基础,村级人才服务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既覆盖城市,又延伸到农村的完整的人才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城市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要以市人事培训中心为依托,以行业培训为重点,以县区培训为基础,尽快建立市、县两级人才培训基地和行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抓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才培训无场地、无教室、无教具的“三无”问题。适时修建人才培训教学大楼。加快继续教育步伐,以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行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新办法”为内容的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有实践经验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农村乡土人才数量扩张,质量提高。

  [建立引智示范基地]  围绕安康市生物、矿产、水利、旅游四大资源开发,配合“山川秀美工程”尽快建立市级引智示范基地,行业引智示范园,县区引智示范点,利用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种草养畜、优良果业等引智成果,抓好高新技术农业项目的引进培育。通过示范推广,把引智工作推向交通、医药、化工、建材、丝织印染等各个行业。

  [创新人才观念]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面对安康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站在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人才建设作为安康市“十五”期间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新时代和新机遇,客观上要求更新思想观念,要把人才确定为安康的“第一资源”。安康新千年发展的根本希望在于加快科技进步,在于“科技兴安”战略的实现,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才。要创新人才观念,采取事业召人、感情留人、待遇引人等方式,真正做到千方百计留人才,求贤若渴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创新人才体制]  结合安康市党政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精简、优化、高效”的原则,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育才、聚才、用才机制,加快建立适合不同人才特点,各具特色的人事人才新体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地培养、选拔、考核、任用人才;促进人才的技术、知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劳付酬。对事业单位关键岗位,起关键作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的实际作用试行协议工资制,由单位与个人协商确定工资。

  [创新人才环境]  建立和优化吸引稳定人才的新体制环境,保障人才权益的法制环境、人才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优化人才的政策环境。通过创新环境和政策导向,市场调节,育我所需、引我所缺、输我所余,为我所用,实现人事两宜。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制度,为人才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创造一种简捷、易行、高效的新模式,建立高层次人才来去自由创办企业的“绿色通道”,“不求所有,力求所用”,努力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建设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做好人员定岗、竞争上岗和分流工作。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中基本建立精干、廉洁、高效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以适应政府高效运转的要求。

  [建设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在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中的较快发展,成为具备专长、懂生产、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实施“五一二”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以适应科学技术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建设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队伍]  建立现代化企业人事制度,按照市场体系的运作规则,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制度,千方百计引进、培养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医药化工人才、建筑材料人才、涉外人才、旅游人才、环保人才、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人才和生物工程人才等。

  [建设农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农村乡土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科学技术的重要传播和示范者。必须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稳定现有人才,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步伐,要制定和实施全市每年培训一万名,认证一千名,扶持一百名,表彰十名,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四个一”工程,充分发挥乡土人在农村致富中的“领头雁”作用,达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好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范先进)

  行政监察

  安康市监察局班子成员

  陈鸿志:局长

  朱宝平:副局长

  王甫俭:副局长

  [组织机构]  市纪委、市监察局继续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种机关名称,履行纪检、监察两种职能。截止2000年底实有在岗人数47人,离退休11人。内部机构共设置10个副处级的室,具体为:办公室、监察综合室、教育研究室、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行政监察举报中心)、干部室、党风廉政建设室、监督检查室。

  [反腐倡廉]  (一)狠抓了中纪委四次全会重申和提出的四项规定的落实工作。(二)各类会议得到有效控制。(三)严格了通讯工具的管理。(四)在制止用公款吃喝玩乐方面,在全区推广了白河县乡镇机关办食堂的好做法。(五)提拔任用干部廉政鉴定工作进一步规范。

  [案件查办]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306件(次)。初核案件1059件,立案735件,结案730件,分别较上年增长11.2%、22%、21.9%。处分670人,其中党纪处分409人(警告222人,严重警告101人,撤职16人,留党察看31人,开除党籍39人),政处纪分293人(警告90人,记过64人,记大过58人,降级19人,降职2人,撤职18人,开除留用察看11人,开除31人),免于处分9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8人;其中本机关初核案件线索21件,初核了结16件,当年立案6件(县级5件),结案3件,立、结案较上年分别增长150%、200%。县区自办案件154件,较上年上升13%,乡镇办案492件,平均每乡镇办案2.1件,较上年增长30.2%,全年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201.25万元。全市复查复议复审复核3件,其中党纪申诉1件,政纪申诉1件,双重申诉1件,经审理办结3件,维护原处分2件,变更处分1件。

  查办的县处级违纪案件有:市农机局局长张××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隐瞒财政收入28万元案;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张××违反社会管理秩序案;旬阳县副县长全贤品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嫖娼)案。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一)组织安排了医药市场整顿工作。查处假劣药品1067种次,销毁假劣药品价值20多万元,查处违法案件3起,取缔非法经营户85户,并协助建章立制,规范医药经销行为。(二)认真贯彻全省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抓好春秋两季开学前的收费检查工作,严惩乱收费行为。共检查学校400所,及时查处中小学乱收费案件50件(次),涉及金额24.462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三)抽调入力多次深入市、县区主要干、支线公路明查暗访,查处公路“三乱”问题,保证了区内交通要道畅通无阻。(四)重点抓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农林特产税据实征收等政策的落实。共核减农负担381.5万元,预计今年农民负担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五)切实抓好行风评议工作。2000年,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卫生系统、药品经销系统、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行风评议工作,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最后确定教育、技监、卫生系统获年度行风评议合格单位,药品经销系统被评为基本合格单位。(六)狠刹强行摊派征订报刊的不正之风。下发了文件,强调了纪律。明确指出,对于顶风违纪的,将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同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七)加强了对公车迎亲、旅游问题的检查处理。除坚持经常性检查外.节假日期间还重点对交通要道和旅游风景区实施突击检查。仅国庆节期间,即检查发现有7辆公车参与迎亲、旅游活动,随即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在《安康日报》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曝光。

  [执法监察]  (一)开展了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的执法监察工作。(二)继续加强了建筑领域招投标和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的执法监察工作。先后向市有形建筑市场和火石岩中央直属粮库、紫阳蒿汉油路、安石二级公路等三处工程项目指挥部派驻了执法监察室,加强全程监察。(三)及时作出了《关于保障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安康经济大发展的决定》,要求全市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围绕抗洪救灾工作,及时发出了《关于严肃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工作纪律的紧急通知》,为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纪律保证;为搞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以及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明确纪律,参与检查,努力促进两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四)加强了对教育、人事和行政执法单位在人员招录使用、招生、考试、职称晋升、大中专学生分配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执法监察97项,提出工作建议42项,发现案件线索98件,立案76件,有89人受到党政纪处分。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有效的工作,查处并纠正各类违法违纪资金409万元,挽回及避免经济损失20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一)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二)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度。(三)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四)有效推进了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五)进行了推广秦都区经验的试点。(六)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展良好。(七)建立了市直会计核算中心。(八)改革干部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任前公示,试用期和领导职务聘用制度。

  [廉政宣传教育]  (一)开展了向万立春同志学习活动。市委监察局于年初作出了向万立春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掀起了“学习万立春,做合格党员”的热潮。市纪委监察局还与白河县委联合组织了万立春先进事迹报告团和先进事迹图片展,在全省报告36场,参加报告会受教育人数达2万人。(二)组织了有100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参与的全市纪委监察干部业务知识测试活动,各县市纪委常委成绩平均在85分以上,其他干部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组织电教片观看活动,购置了《反腐败警示录》、《戚火贵的黑白人生》、《湛江走私案》等大案剖析片,在市直30余个单位巡回播放,观看人数达1200余人次;编写印发学习资料7000册,其中《党员干部廉政法规学习手册》5000册,《党政纪知识问答》2000册。举办了一期廉政教育学习班,对市直和各县区近几年提拔的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60多人,集中进行廉政教育。(三)建立了不定期联席会议的制度,形成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部门合力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局面。健全了全市宣传工作网络。6县区纪委设立宣教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0名,确定党风廉政宣传通讯员34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180条,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6条,省级新闻单位19条,市级新闻单位78条,县区新闻单位94条;编辑《安康纪检监察》11期,11000余份,发行范围扩大至乡镇和县区直属部门。(四)积极开展了调研工作,完成调研选题20个。(五)加大了信息工作力度。全年共上报信息125条,被《党风与廉政》和《陕西纪检监察》采用31条,其中本委局审查上报《信息快报》80期。

  [特邀监察员]  (一)不定期组织特邀监察员参加学习,传达和通报情况,征求工作建议。向特邀监察员发放学习资料60余套(本),征求工作建议25条。(二)组织抽调4名特邀监察员参与了药品经销、教育、卫生、技术监督等系统的行风评议工作。(三)开展了特邀监察员的考察和再聘任工作。对首届聘请的20名特邀监察员进行了工作实绩的考察,有14名表现突出的特邀监察员继续获得聘任。

  [机关管理和服务保障]  (一)建立健全了机关财务、车辆管理制度等制度。(二)认真做好文秘工作。(三)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一辆汽车、一台传真机、一台电视机。(四)筹建了机关综合档案室,并一次达到省一级综合档案室水平;(五)加强了机关财务和车辆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表彰奖励]  (一)市纪委、监察局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评为2000年度全省基层办案工作先进单位。(二)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获得省档案局认定的省一级合格证。(三)市纪委、监察局信访室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授予年度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群众来信来访]  2000年,安康市市县(区)两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617件。其中,办理群众来信6246件,接待单个来访6085人次,接待处理集体上访293批4620人次,处理群体访231批66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总量下降了14.8%,集体上访批次下降13.3%,人次下降了43.9%,仅市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612件次,其中办理群众来信1358件次,接待处理单个群众来访1251人次,接待处理群众集体上访106批1807人次,接待处理群体访94批196人次。2000年市、县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阅批群众来信3841件次,接待处理群众来访4518人次。其中:仅市委书记陈有德阅批群众来信800余件。对这些大量的群众来信来访,市、县两级信访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转办、交办、查办,使大量的信访问题在县和县以下得到处理和化解,为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2000年12月12日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来安康慰问灾区群众生活之余,视察了安康市人民来访接待室,看望了全体信访干部,在听取了信访局的汇报后,程省长对安康的信访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基层信访工作]  2000年,全市基层信访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一)继续在10县区实行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二)加强了信访网络建设。全市乡镇(办事处)和县区直属部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去年的434个,增加到612个;专职信访干部由原来的168人,增加到284人;兼职信访干部由去年的558人增加到746人;(三)开展“文明信访接待”和“民心工程”活动,健全信访工作的制度,加强信访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52个乡镇(办事处)和县区直属单位被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文明信访接待室”。民心工程活动的开展,通过办理信访案件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理好信访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发挥了信访工作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用;(四)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区和乡镇(办事处)都制定了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信访问题“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如紫阳、宁陕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各乡镇各部门签定了信访工作责任状;汉滨区把信访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白河县构扒镇把信访工作列入了镇对村的考核。

  [信访信息]2000年,全市县(区)信访部门共向各级党政机关和上级业务部门提供报送信访信息786条,采用率达90%。其中,市信访局直接向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提供信访信息近500条,采用率达96%以上。这些信息,为领导机关及时了解社会政治稳定情况,掌握处置重大紧急事件的主动权,及时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办信访案件]2000年,全市共查办中、省、市立案要结果信访案件125件,报结123件,结案率达到98.4%。其中,中、省两级要结果信访案件18件,已提前97天全部报结,连续8年名列全省十地市之首,受到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通报表彰;市级要结果信访案件107件,报结105件。结案率达到98.1%。县区自立案件基本达到或超过初信初访的30%,,结案率90%。

  进一步加大对一些上访老户的处理和管束,对上访老户先后进行了两次摸底排查,共排出上访老户80户。对上访老户均确定包案领导和承办单位以及责任人,使上访老户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党委、政府重视信访工作](一)及时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对上年信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51个先进集体和53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二)经常研究信访工作。每逢全国、全省、全市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市委、市政府都要认真分析研究信访稳定问题,并以三办名义联合发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做好当前的信访工作。(三)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紧紧的把信访工作抓在手上,对排查的不稳定因素,实行市级领导包案制度。(四)对重大信访问题主要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协调解决。在市委领导过问下,先后协调解决了外地来安经商办企业和路经安康的外地客商在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两起信访问题,以及山西省一公民反映其子在紫阳县被绑架致死等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市长宋洪武得知紫阳县全安村一小学生身患重病无钱治疗还坚持上学一事后,立即协调市、县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进行救治;对汉阴县漩涡镇茶店小学教师反映农村学校撤并导致该村孩子无学上的问题,即批示地区教育局派员调查处理。段吾勇、熊邦高、黄玮、刘建明、段炳甫、何俊明、李铁兵、刘维东等市上领导率先包查重点信访案件,协调解决信访案件涉及的具体问题。

  民族宗教工作

  [民族工作]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契机,积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制定民族经济发展规划。根据中、省民族工作会议关于研究和制定民族地区中长期规划的要求,①通过深入汉滨区老城办事处对城镇民族工作的调研,具体帮助老城办事处制定了《(2001~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②协助指导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制定了《(2001~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③在抓好老城办事处和江口回族镇这两个城镇和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制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民族工作实际,制定了《安康市关于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2001~2005年)规划》。(二)加快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协调申报扶少项目。2000年,省、市领导先后两次到宁陕县江口回族镇考察,研究解决该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争取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争取资金328万元。市局积极协助汉滨区、旬阳县等县(区)考察申报项目19项,已落实项目2项,资金15.6万元。(三)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扶贫攻坚力度。为了尽快使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根据省民委要求,积极组织紫阳、宁陕两县在考察的基础上,向省民委申报了农村少数民族165户、713人的迁移扶贫计划。(四)根据省民委《关于开展“十五”期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民族聚居地区财政三个确保专项调查的通知》要求,具体指导汉滨区和宁陕县专题调研并上报了《关于民族聚居地区财政三个确保的专项调查报告》。(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市委民族工作会议表彰的1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典型经验材料的审定工作。

  [宗教工作]2000年,安康市宗教工作以加强天主教工作为重点,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一)根据中、省统一部署,围绕加强天主教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了自选自圣天主教安康教区主教的工作;成立了安康天主教第二届爱国会。

  (二)充分利用梵蒂冈“封圣”事件,及时召开天主教界神长教友代表抵制“封圣”座谈会,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的教育,积极推进民主办教等各项工作。

  (三)根据省民宗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宗教教职人员考试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对93名宗教教职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颁发了教职人员证书。使宗教教职人员政策法规、宗教知识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依据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对全市经政府批准开放和依法登记的35处宗教活动场所实施了年度检查。较好的维护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宗教活动场所自身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遗留问题取得新的进展。2000年,先后指导协助宁陕县和汉滨区就江口镇清真寺第二批房地产移交和天主教总堂前三间房屋划拨给天主教等遗留问题予以妥善处理,分别实现了正式移交。使这两处久拖未决的宗教房产遗留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民族宗教日常事务工作](一)按照省民宗委要求,通过排查,及时上报了《关于安康市民族宗教领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几个突出问题》的报告。为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和研究指导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就省政协视察组赴安康视察民族宗教工作,代政府起草了《关于安康市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汇报》;全程陪同视察组深入到民族企业和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考察。

  (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接待工作。①会同汉滨区认真负责的接待了加拿大基金项目官员杜梅一行到梅子铺镇月坝村对人畜饮水工程的验收和小南沟村低产茶园改造项目的考察;②会同汉滨区热情友好的接待了英国道教协会世静主席一行对汉滨区道教协会的友好访问。

  (四)根据省民宗委要求,向中国伊斯兰教第七次代表大会推荐代表1名;向省天主教第三次代表会推荐代表7名;向省基督教圣经学校教牧义工培训班推荐学员1名,向省基督教“两会”陕南片义工培训班推荐学员8名。

  (五)会同汉滨区先后深入到8处清真寺和3处教堂,向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进行“尔德节”、“圣诞节”拜节祝贺。加深了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的联系,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妥善处理来信来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接待民族宗教方面的来访50余人次,处理来信30余件。及时发现和处理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一些敏感性和热点、难点问题,下力杜绝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马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