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三、陕西省获奖论文     

三、陕西省获奖论文

    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1980年至1985年全国档案学优秀论著评奖中,陕西省获奖论文三篇(均三等奖)。附录如下:
    (一)试论技术管理文件材料的归属问题
    咸阳市档案局 马祝维
    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哪种档案为好,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首先应搞清什么是技术管理文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等几个概念。
    技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除操作技能外,广义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有人称它是使用科学的艺术。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管理,就字面讲是管辖、治理的意思。在经济范畴内的含义,是使某一组织的活动得到最大效果的一种机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凡是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都必须有管理,这种管理就表现为计划生产、组织劳动、指挥耜协调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活动等一系列的职能。管理的范围是很广的,有民主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国土管理、企业管理等。茜理,着重在运用智力,控制是管理的基础,不能控制的事物是很难管理,而管理却比控制具有更高的功能,因而,管理已是一门科学。
    技术管理,是指对技术活动的管理。就是对各种生产操作方法、技能、工艺过程、作业程序以及相应生产工具设备的管辖控制的一种职能,是使各种技术手段、技术能力、技术方法和相应设备工具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的一种协调功能。它与技术活动关系非常密切,其管理的目标是使技术活动各环节相互协调,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获得最大的效果。
    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就是记录和反映那些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各项技术活动内容的文件材斛。它产生于技术管理活动之中,同时指导着技术工作的有效实施。它的产生,实际上是技术活动本身的客观要求。
    技术管理文件材料作为技术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立卷归档成为档案,是它的必然归宿。将它归向何处,是归入文书档案还是归入技术档案,这是档案工作中应该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许多单位和部门都将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这样做是以《技术档案管理学》一书的论述为依据的。
    《技术档案管理学》一书在“区分技术档案和文书档案的基本原则”中没有对管理文件包括技术管理文件的归属作出原则规定,而只在“区分技术档案与文书档案的一般方法”中讲到“工厂、矿山、设计、勘测、基本建设和自然科学研究等生产技术部门”区分技术档案与文书档案的方法时,则将“生产技术管理文件”纳入“文书档案的范畴”(《技术档案管理学》第54—55页),这样做是否科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下。
    一、从理论上讲,技术管理文件归入文书档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原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反复阐述管理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都具有管理二重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它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影响制约;它的自然属性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是一系列科学方法的总结。”(《国民经济管理学》第11页)“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均有二重性。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并无本质区别。但是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却因社会经济制度不同而有很大的或根本的区别。”(出处同上,第12页)这 是因为,管理的社会属性方面,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社会制度,统治阶级的意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管理的自然属性方面,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劳动对象和生产特点来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规划,并用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反映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联系日益增强,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也就越来越明显。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都是如此。管理的社会属性方面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管理的自然属性方面的内容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技术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技术情报工作、科研试验工作、标准化工作、新产品试制的组织管理、日常工艺和技术档案、技术革新及技术措施的管理等工作。”(《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管理知识手册》153页)技术管理作为用于直接生产过程并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理所当然地也具有管理的二重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它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按照不同阶级的意志进行管理,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自然属性体现着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处理的是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因而在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掌握运用。技术管理既然具有二重性,那么它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一下决定事物基本性质的根本矛盾问题。大家匍道,“根本矛盾是贯穿于事物和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和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是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和过程的始终、不规定事物和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每个事物都有它的根本矛盾,同时又都包含一些非根本的矛盾。根本矛盾不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电大本第110页)在技术管理中,它的社会属性方面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的自然属性方面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决定技术管理基本性质的根本矛盾则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这是因为,技术管理的根本内容是管理技术活动,人与自然的矛盾是贯穿技术管理活动始终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都是如此。这种矛盾是连续一贯的,不到运动过程完结之日,亦即人类与自然界有一方灭亡之日或自然界已被人类全部认识、掌握之日是不会完结的。而技术管理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则不能贯穿于技术管理的始终,因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性质是变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按资产阶级的意志进行管理,体现了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按无产阶级的意志进行管理,体现了劳动者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因此,在技术管理中,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非根本矛盾,体现其自然属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则是根本矛盾,这个根本矛盾决定着自然属性是技术管理的基本性质,决定着技术管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众所周知,区别文书档案与技术档案的根本界限和理论依据就在于技术档案产生于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等实践活动,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文书档案是记述和反映阶级斗争、政治活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有关社会科学的文书材料均归入文书档案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文件材料均归入技术档案中,既然技术管理同属自然科学范畴,那么记述和反映技术管理的文件材料理应归入技术档案中保存。何况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在来源、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等几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亦体现了技术档案的特点。倘若无视技术管理文件材料的自然属性,看不到这是它的基本性质而将其归入文书档案中,便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违背了区分文书档案与技术档案的理论依据。
    《技术档案管理学》之所以要将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档案,其理由是“生产技术工作是管理与组织生产、施工和科学研究等技术活动的工作,它和技术活动是不同性质的工作”(《技术档案管理学》第55页),这里讲的“不同性质”,在概念上是含糊不清的。管理的性质是什么,书中未作任何分析。诚然,技术管理和技术活动本身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以及根据矛盾决定事物基本性质的哲学观点来分析,从基本性质上讲,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不是性质不同,而是具有同一属性,自然属性便是它们的共同性质,也是它们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反映它们的文件材料应同归于技术档案范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技术档案是合乎科学原理的必然结论。
    二、从实践上说,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不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在检查企业档案工作时发现,将技术管理文件归入文书档案,给档案工作实践带来了不应有的问题。主要是:
    1.立卷归档作难。实践中有关技术问题的综合性文件材料很多,将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文件分别归入文书档案与技术档案,使人难以准确地把握和分析。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不一致,在立卷归档时感到无所适从。比如,企业中出了技术事故,经技术人员调查作了技术鉴定,找出事故原因,写成调查报告,领导根据调查情况作了处理。对这样的文件材料该如何立卷归档?有人认为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鉴定,应立卷归入技术档案;有人则认为出事故的原因在于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不够,技术管理措施不得力,属于技术管理问题,应立卷归入文书档案;还有人认为这个文件材料既有技术管理问题,又有技术活动问题,按照主从关系应立卷归入技术档案。几种意见,各有道理,结果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就在于将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作为区分文件性质的标准,将同一属性的文件材料视为不同属性,人为地割裂开来。使人对包括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的综合性文件,难以确定其归属。许多业务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认为,如果将关于技术问题的文件材料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文件,一律归入技术档案,就会避免这种意见分歧和立卷归档的困难。
    2.造成档案管理混乱。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文件有着密切的甚至割不断的内在联系,硬将它们截然分开,分别归档,人为地害断其内在联系,使反映技术管理与技术活动的整套文件头尾分家,就会造成档案管理上的混乱。比如,基本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文件材料与技术文件材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与竣工验收时和竣工后形成的文件材料,其中既有技术活动文件材料又有技术管理文件材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套材料。
    施工前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
    (1)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工程协议书及图纸会审记录。
    (2)施工总规划及施工说明书。
    (3)施工计划和组织管理的技术措施。
    (4)开工报告。
    (5)地耐力土质试验记录及建筑物定位测量检查记录。
    (6)施工预算书。
    (7)三大材料的节约计划措施。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
    (1)施工任务书及工程更改书。
    (2)材料试验单及预制构件出厂证明书。
    (3)一、二、三级技术会议记录。
    (4)各种施工记录(如测温记录、施工日志、沉陷观测记录、夏季防雨冬季防冻措施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等)。
    (5)质量记分卡、质量事故处理及质量返工报告。
    (6)补充技术操作规程。
    (7)有关专家建议材料和施工经验材料。
    竣工验收时和竣工后形成的文件材料有:
    (1)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书。
    (2)竣工图纸及工程决算证明书。
    (3)竣工验收会议记录及竣工技术总结。
    (4)收尾工程总结。
    (5)施工与技术管理总结材料。
    (6)先进经验总结推广材料。
    这样一个成套的建筑工程施工文件材料,倘若将技术管理文件与技术活动文件一分为二,将施工前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技术措施、三大材料的节约计划;施工中的质量记分卡和质量事故处理及质量返工报告、补充技术操作规程、有关专家建议材料和施工经验材料;竣工后的竣工技术总结、收尾工程总结、施工与技术管理经验材料、先进经验总结推广材料归入文书档案,其他材料归入技术档案,势必割裂整套施工文件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导致技术档案与文书档案各自残缺不全,破坏了科学管理档案的客观基础。与此同时,还容易造成文书档案室与技术档案室的意见分歧,形成要么双方都管,档案出现重复;要么都不管,档案出现空白的局面。加之,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不一,文书档案室归办公室领导,技术档案室一般归生产技术部门领导,不能统一管理,因而不可避免地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
    3.查找利用不便。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必然带来了利用工作中的麻烦,降低了利用效率,浪费了许多利用者的时间。利用者查找技术管理文件一般都到技术档案室去找,他们认为技术管理文件与技术活动文件紧密相关,必然在技术档案室保存,找不到,才到文书档案室去查,造成两头跑,有时重复往返几次,甚至跑空趟。象前边列举的施工文件材料中的某些技术管理文件就是如此。利用者反映,将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保存,令人难以理解。
    由此不难看出,将技术管理文件归入文书档案的弊端。
    以上仅以企业单位为例,其实这些问题在一些事业单位和企业主管部门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改变技术管理文件的归属问题,是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从发展上看,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归入文书档案,不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众所周知,技术管理是伴随着企业管理的诞生而出现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从世界范围看,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二是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三是五十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的特点是采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管理。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时间短,家底薄,经济技术比较落后,因而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处在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过渡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尽快改变管理上的落后状态,关键是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如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规划论、排队论、模拟技巧、投入产出法、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现代管理技术都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学习掌握运用的。如果说在过去,我们许多企业是处于传统管理阶段,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更多地体现了主观意志和传统经验的话,那么,现在,从科学管理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则更主要地体现了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特点来进行管理的特征。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管理活动本身日趋技术化,管理与技术逐渐融合,将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截然分开将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能。作为真实记录社会历史、生产建设、科学技术发展轨迹的档案来说,必须适时而正确地反映这些重大变化,而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面对现代化管理的新形势,倘若我们依然将技术管理文件归入文书档案保存,不仅给立卷归档造成更多矛盾,给档案的管理利 用带来许多麻烦,而且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对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这显然是不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只有同现代化建设同步前进,才能适应客观需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现代管理日趋技术化决定着技术管理文件材料应该归入技术档案,这是现代化建设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发展上讲,都不应将技术管理文件归入文书档案,而应归入技术档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档案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任务日益加重,为了搞好档案的科学管理,我对技术管理文件的归属问题作了粗浅探讨,由于经验不足,难免失于偏颇,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论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
    陕西省档案局 张中合
    渭南印刷机器厂 王恩汉
    从科技档案是不是生产力,到“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的讨论,反映了档案界对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然而,探讨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则是一个如何把经济学理论,恰切运用到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中来的重要课题。
    一、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命题与表述
    不可讳言,目前对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的讨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赞同“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命题;有的持否定意见;还有的认为“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与“科技档案工作经济效益”的提法并存,同时成立,等等。到底哪种说法较好一些呢?我们认为“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命题比较明确些。同时又觉得探讨“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不应拘于从一般经济观点出发,恭于统计的方法去考察问题,而是设想从一个广义的空间,从社会“实践”的范畴,去揭示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实质和表现。
    “任何社会实践都会产生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就是这一社会实践的效果”。“社会实践的效果是多方面的,经济效果,即经济方面的效果,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政治效果 教育效果等等。有益的效果就是效益,无益的效果是零效益或负效益。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方面有益的效果”。于光远同志的这一论述,显然是把经济效益的概念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而不仅仅是从经济活动的范围去探讨,去认识,并且注重人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什么苛求比例关系。事实上,人类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一种非常复杂,多因素的过程,一味地试图用“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取得的经济成果的比较”的办法来衡量人类实践活动的效果,有时是难以办到的。当然,这绝不是一概排斥质和量的统一,在有些条件下,相对地进行定量的比较也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科技档案工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实践”,同样也会取得有益的效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这种有益的效果,称之为科技档案的效益呢?科技档案的效益自然也是多方面的,有教育的,法律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科技档案在经济方面的效益,即“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命题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
    如何对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表述呢?我们认为: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科技档案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在经济方面所获得的有益效果。这一表述,同样适合于其它档案工作的实践。
    但必须说明,科技档案与科技档案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技档案本身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信息载体,它与“煤、电、用具”等人类其它劳动产品一样,从本质属性上讲,都是一种物质。就其所含的客观内容看,又不同于物质产品,而是一种知识产品,精神财富。由于科技档案本身不是一种社会实践过程,而仅是一种确定事物的代名词,是一个静态概念,所以,严格地讲,任何企图探讨科技档案本身的经济效益的命题是不能够成立的。而科技档案工作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是使科枝档案完整地、系统地记载科技活动的技术思想和观点,是使科技档案所承载的科学技术能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得以产生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手段和过程,所以作为科技档案工作,探讨它的经济效益问题可以说顺理成章。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或从人们的主观愿望上来看,科技档案也并非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死物”,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从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 目的来看,不论科技档案工作的范围多广,周期多长,其出发点和归宿,还是围绕科技档案的利用,发挥其效益而在苦心耕耘。鉴于这样,为了便于讨论、研究问题,而把“科技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简化为“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是允许的,甚至还是比较明确的。
    二、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条件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科技档案,在其产生形成过程中,耗费 了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种凝聚着人们劳动的精神产品(社会形式),同其他劳动产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物质内容)的属性,这就是科技档案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任何脱离科技档案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观,而谈论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绝不会涉及问题的本质。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发现,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无法计算的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周期律的被发现利用,正是利用了大量科技档案或科技文件材料的可供分析,综合研究的这一使用价值。
    从信息的观点看更加明显,不是耸人听闻。信息是在可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之外,成为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第三种资源。新的技术革命将以信息科学为中心,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工业结构和文化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晌。科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形态的物质,随着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通过物质的相互转化,实现劳动的物化,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发挥,不是自然的,直接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利用出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着眼在科技档案的利用上大做文章,做有效的转化工作,更要在科技档案本身质量上狠下功夫,提高科技档案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性质和特点
    科技档案经济效益往往易被人们忽略或轻视,又不便于作定量计算,其原因固然取决于人们的认识程度,但与其性质和特点有着重要关联。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性质和特点概括来讲,表现形式的潜在性,构成因素的多元性,发挥作用的随机性,作用范围的广域性。作用时间的持久性,效益程度的倍率性等。
    1.潜在性:科技档案,作为科学技术工作的伴生物及新的科学技术活动的条件和基础,其经济效益,一是包含在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的总效益之中,呈现为一种潜在形式;二是只有当科技活动利用了科技档案,其经济效益才能产生和发挥,表现为一种依附性或叫同步性。例如:盐锅峡化工厂,以“隔膜法”技术,电解食盐生产烧碱,由于不断依据科技档案探索、总结改进操作方法,在电解槽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把电流密度由6A/cm2提高到8—10A/cm2,生产能力提高60%,每年可增产烧碱6千吨,企业的综合利润每年增加60万元。在这项企业的综合利润中,作为科技档案被利用而创造的经济效益,显然以一种潜在的形式被包含在总的利润之中。
    一个企业单位的领导,如果对科技档案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这种潜在的科技档案经济效益,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略,或者科技档案部门变成被遗忘的角落,这尤如人们赞赏大厦的富丽堂皇,却不大提及高楼的地基一样。
    2.多元性: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一般说,科技档案的形成、管理、再利用,是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参与工作和劳动人 员共同创造的综合性的经济效益,这种多元性,对定量计算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带来复杂因素、即是设想建立多元联立方程组,或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组,几乎是难以恰到好处。我们也设想,在科技档案直接被套用,仅仅是这种典型的利用形式,如一座新楼的建设,套用了已有的全套设计,或一个复制生产的产品,套用了原有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档案的话,鉴于原来的技术费用和物资消耗已经报销,是否可以说套用时所节省的设计费用就是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呢?笔者仍觉有“贪天之功”之嫌。
    3.随机性: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随机性,是表明在不少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但事先并不被人们预知。比如设备的排故,产品的返修,战时动员生产,工程的抢险、救灾等,多数属于随机事件。
    1981年,陕西省西南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时,宝成、宝天、阳安三条铁路多处被冲毁,交通中断,在抗灾抢险,修复铁路中,西安铁路局档案部门及时提供科技档案5600多卷,各种地形图700余件,保证了抢修进度,满足了恢复铁路运输的需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情况,事先难以预卜,倒是应引起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有应变准备的。
    4.广域性:科技档案作为人类精神财富,彼此可以吸收、借用,无限传播,其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出产生的单位、部门、系统,甚至国界,领域广袤,微观、宏观经济效益兼有。例如,陕西印刷机械厂生产年代最长、批量最大 竞争能力很强的“四开平台印刷机”,是1979年花了不到200元购买了青岛无线电三厂的一套有关档案资料,仅用一个月设计 时间,就投入样机生产,一次试制成功。经省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确认为一等品,供不 应求。这套科技档案所发挥的经济效益,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看,那比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要大得多。
    定性的讲,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优劣与利 用范围的广域程度成正比例。
    5.持久性:从总体来讲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不像其他物质产品,使用既有现实性,而且又有历史性,甚至有的技术思想绵延千古。像天文、地质、水文、气象等科技档案时间越长,价值越高(对于其他科技档案情况也相似),其经济效益是否与时间之间成复杂的函数关系,尚不可断言,但由于可多次利用而欲求得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极值”是不大可能的,当然并不是说其经济效益从负无穷大——正无穷大,而是存在一个区间(开区间或闭区间)的积分值。但无论如何,在科技档案寿终(知识本身)之前,是无法建立积分公式的。
    6.倍率性:为了说明这问题,先举两例,(1)成都市钢管厂科技档案总室和分室共52人,1982年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费16万之多(工作范围之广,工作量之大是可见一斑),仅是该厂318车间,因设备图纸齐全,提供准确、及时,使设备作业率提高5%,每年增产钢材1200吨,获利350万元,等于以上消耗的21倍多。(2)某市煤气公司,在市内增设一段供气管道,因设计时用了与现场不符的蓝图,漏绘了一条原有管线,致使施工中将一条管道误为废管而切断,造成熏死居民四人,赔偿5万多元的重大事故。这个损失与所供图纸的档案工作消耗相比,何止百倍。
    以上两例,经济获、失的计算未必精当,但是可以看出,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确有正、负之别的倍率关系。影响倍率大小的因素很多,既取决于档案所载技术的先进程度,又取决于档案本身质量的高低以及档案工作效率的大小等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以上性质和特点,既联系又相区别,我们深入研究这些性质和特点,将为建立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或计算奠定理论基础。
    四、提高科技档案济经效益的途径
    目前虽然尚不能确定完整的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建立一套适用的计算公式,对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地评估和计算,但根据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性质和特点,定性地决策提高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办法还是办得到的。从“低消耗,多受益”的基本原则出发,增大工作效应,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发挥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途径还是不难寻求的。
    1.从工作要求上:
    (1)牢固树立科技枇案工作服从于“四化”建设的观念,积极主动提供利用,改变那种“消极守摊,被动应付”的局面,以提高与科技活动的“同步性”,提高利用串。科技档案利用率=(利用案卷数÷馆藏案卷数)×100%。由公式可见利用案卷数愈多,利用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大。
    (2)对应收集归档的科技档案须严格鉴定,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准确、协调,提高案卷质量,提高正效益,减少或避免负效果。
    (3)丰富馆藏,提高利用满足率。科技档案满足率=(提供利用的案卷数÷要求提供的案卷数)×100%。
    (4)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与利用次数成正比,与可供使用时间成正比。这就要求注意档案的保管条件,改进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技术,延长档案寿命,增大复用系数,提高科技档案完好率。科技档案完好率=(完好档案案卷数辛馆藏案卷数)×100%
    (5)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广域性,要求科技档案工作适应性要强,除了要有必要的复制条件外,要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不可墨守“原本提供,按图索骥”的传统作法,应从不同角度,进行选题汇编、摘编,荟萃精华,搞二次资料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6)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随机性,向科技档案工作者提出:必须加强利用信息预测工作,事先作好准备,增强应变能力等。
    2.从人员要求上:
    除了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外,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讲究智能结构,加强智力投资,切实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
    当然,还可以从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积极的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上,演出有声有色的活剧来。
    (三)关于中国档案害虫种类的探讨
    西安公路学院赵秉中
    一、文献上记录的档案害虫
    关于档案害虫的专著至今尚未见到,见到的仅有国内外出版的“档案保护技术”论著中的简要记录和“仓虫”论著中的零星记载。档案害虫虽然是仓库害虫的一部分,但仓虫论著中记录的重点对象是为害粮食、食品、药材、器材、织物等仓贮物方面的虫种。除赵养昌等同志在1956年—1960年间对全国119个点进行“仓虫”调查时,包括了“档案害虫”外,其它论著中对为害档案和书画的虫种仅作一般记录,甚至略去。因而有关档案害虫种类的资料不但十分贫乏,而且各家的记录差别很大。除毛衣鱼、烟草甲等少数几个品种多数论著中有记录外,其它仅出现在一两种论著中,并且记录的很不具体,例如《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中记录的“皮蠹科”、“窃蠹科”; 《档案保管技术学》和《档案材料的保护和修复》等书中记录的“白蚁”、“蜚蠹”等虫类都很概括。因为皮蠹科、窃蠹科昆虫的种类很多,仅常见的仓库害虫中的皮蠹科昆虫就有36种之多;白蚁在全世界的种类已超过2000多种,我国也不会少于150种;蜚蠊目在全世界有3500多种(有的书说是7000多种),我国记录的也有50多种(有的书说是110多种或168种)。如果按这些记录来确定档案害虫的种类,档案害虫将大大超过仓库害虫的种类,实际上根据现有材料来看档案害虫仅约占仓库害虫的10%左右。
    为了研究工作的参考,现将几种主要论著中所列为害档案的虫种列于下表:
    二、中国档案害虫种名的统一
    为了研究和防治档案害虫工作的需要,为了消除档案害虫虫种名称的混乱,避免一虫多认或数虫相混的现象,根据现有材料,对”中国档案害虫”的种名进行统一是十分必要的。在统一时究竟以那家的材料为依据呢?作者认为赵养昌等同志编著的《中国仓库害虫区系调查》一书中所列虫种名称比较正确可靠,因而应以此书为蓝本来统一各家论著中所使用的虫种名称。
    1、各书使用中国名称的统一
    档案害虫的中国名称各书叫法不一,因此出现了虫名的混乱,往往把一个虫种会误认为几个虫种或张冠李戴。例如大家熟悉的《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中所列的人参粉蝎、标本甲、蜘形标本甲三个虫种在中国的情况怎样?看法不够一致,有人认为这三个虫种是分布欧洲地区的虫种,我国无分布;有人却把它笥窃蠹科、蛛甲科中无关的虫种混淆起来,甚至与皮蠹科虫种相混。数年来通过多种材料的互相对照,才弄清“人参粉蝎”就是“药材甲”;“蜘形标本甲”就是“黄蛛甲”;“标本甲”就是“白斑蛛甲”。而白斑蛛甲曾一度又与“日本蛛甲”相混淆,通过试验,日本蛛甲在乏食的情况下能咬食文件纸张,所以在档案害虫中列入“日本蛛甲”更为确切。这三个虫种在我国均有分布。《档案保管技术学》中所列的红缘皮蠹(Antnrenus scrophulariae Var. nov)即陈耀溪《仓库害虫》中的花背皮蠹,据陈书记载“在大连的鸡毛及皮毛标本中曾有发现,据Hinton(1945)记载,过去曾在福州发现,系一新变种”,但定名的223种仓库害虫中没有记载,赵养昌在《中国仓库害虫》一书中曾把红缘皮蠹改为红圆皮蠹(Anthrenus picturatus hinto-ni Mroczkowsky),因而档案害虫中应采用红圆皮蠹。《档案保管技术学》中的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sicolor Creutzer)即陈耀溪《仓库害虫》中的红斑皮蠹,据陈书介绍,在 “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地已有发现”。据赵养昌《中国仓库害虫区系调查》中记载,“花斑皮蠹混淆为肾斑皮蠹(Trogoderma versicolor)或红斑皮蠹(T·varium)”。由此可见《 档

┏━━━━━━━━┳━━━━━━━━┳━━━━━━━┳━━━━━━┳━━━━━━━━━━━━━━━━━━━━━━┓ ┃ 书 名 ┃ 作 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所列为害档案的虫种(中名) ┃ ┣━━━━━━━━╋━━━━━━━━╋━━━━━━━╋━━━━━━╋━━━━━━━━━━━━━━━━━━━━━━┫ ┃ 文件材料保 ┃Ⅱ·R·米津、 ┃ 中国人民大 ┃ 1957 ┃ 人参粉蝎、标本甲、衣鱼、蜘形标本甲、 ┃ ┃ 管技术学 ┃H·A·采列维 ┃ 学出版社 ┃ ┃ 皮蠹科、窃蠹科 ┃ ┃ ┃ 吉诺夫(苏) ┃ ┃ ┃ ┃ ┣━━━━━━━━╋━━━━━━━━╋━━━━━━━╋━━━━━━╋━━━━━━━━━━━━━━━━━━━━━━┫ ┃ 仓库害虫 ┃ 陈耀溪 ┃ 农业出版社 ┃ 1965 ┃ 烟草甲虫、药谷盗 ┃ ┣━━━━━━━━╋━━━━━━━━╋━━━━━━━╋━━━━━━╋━━━━━━━━━━━━━━━━━━━━━━┫ ┃ ┃ ┃ ┃ ┃ 毛衣鱼、红圆皮蠹、中华圆皮蠹、百怪皮蠹、 ┃ ┃ 中国仓库害虫 ┃ 赵养 昌 ┃ 科学出版社 ┃ 1966 ┃ ┃ ┃ ┃ ┃ ┃ ┃ 烟草甲、药材甲、谷蠹、中华粉蠹 ┃ ┣━━━━━━━━╋━━━━━━━━╋━━━━━━━╋━━━━━━╋━━━━━━━━━━━━━━━━━━━━━━┫ ┃ 贮粮害虫图册 ┃ 郑州工学院 ┃ 科学出版社 ┃ 1975 ┃ 毛衣鱼、书虱 ┃ ┣━━━━━━━━╋━━━━━━━━╋━━━━━━━╋━━━━━━╋━━━━━━━━━━━━━━━━━━━━━━┫ ┃ 档案保0技 ┃ 冯乐耘 ┃ 中国人民 ┃ 1980 ┃ 档案窃蠹、烟草甲、红缘皮蠹,鳞毛粉蠹、 ┃ ┃ 术 学 ┃ 胡让等 ┃ 大学出版 ┃ ┃ 竹蠹、黑皮蠹、花斑皮蠹、短鼻木象、毛衣 ┃ ┃ ┃ ┃ 社 ┃ ┃ 鱼、裸蛛甲、蟑螂、怪甲、白蚁 ┃ ┣━━━━━━━━╋━━━━━━━━╋━━━━━━━╋━━━━━━╋━━━━━━━━━━━━━━━━━━━━━━┫ ┃ 档案材料的 ┃ 雅·帕·凯思 ┃ 档案学通讯 ┃ 1981 ┃ 西洋衣鱼、家衣鱼、蜚蠊、蛀书虫、书虱、 ┃ ┃ 保护和修复 ┃ 帕利亚(印) ┃ 社 ┃ ┃ 白蚁、谷粉虫、象鼻虫 ┃ ┣━━━━━━━━╋━━━━━━━━╋━━━━━━━╋━━━━━━╋━━━━━━━━━━━━━━━━━━━━━━┫ ┃ 中国仓库害 ┃ ┃ ┃ 1982 ┃ 毛衣鱼、中华圆皮蠹、档案窃蠹、大理窃蠹、 ┃ ┃ 虫区系调查 ┃ 赵养昌等 ┃ 农业出版社 ┃ ┃ ┃ ┃ ┃ ┃ ┃ ┃ 方胸粉蠹、百怪皮蠹、家白蚁 ┃ ┗━━━━━━━━┻━━━━━━━━┻━━━━━━━┻━━━━━━┻━━━━━━━━━━━━━━━━━━━━━━┛

案保管技术学》中的“花斑皮蠹”,既不是混淆种区分后的花斑皮蠹,也不是陈书中的红斑皮蠹,而是肾斑皮蠹。真正的花斑皮蠹是赵养昌《中国仓库害虫区系调查》及郑州工学院《贮粮害虫图册》中所列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 Ballion)。
    2、拉丁文学名在档案害虫定种中的作用
    我们不论翻开哪本昆虫学专著,也不论用哪种文字写成的昆虫书刊,都在各国使用虫名的下面写有拉丁文学名。这是因为自中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就以拉丁语作为宗教、文化、科学研究、生物学等方面的共同书面语。随着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使其一部分已成为世界的共同书面语,昆虫的学名就是这样。一个虫种在世界各国,或在一个国家不论它有多少个名称,都要以拉丁文学名为依据,只有这样才不致在研究、分类、定种、鉴定、检疫等工作中造成混乱。但拉丁文的虫种学名有时也有多种的写法,这对拉丁语知识不够的同志往往会造成误会,发生一虫多认或张冠李戴的现象。因而首先应掌握昆虫拉丁文学名的规律,昆虫的拉了文学名是由该虫的属名、种名和命名者的姓三部分组成。种名部分的写法是固定的,而属名和命名者姓的写法往往会有较大的变化,可以全称写,也可以简写,还可以仅写第一个字母,有时也可以省略。例如“白斑蛛甲”(标本甲)拉丁文学名的写法就有“Ptinus fur Linne”,“Ptinus fur L”,“Ptinus fur”,“P·fur L”四种之多。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白斑蛛甲的种名“fur”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也清楚地看到了属名和命名者姓书写的变化情况。在识别拉丁文学名时掌握了这一特点,就有可能较正确地判断一个虫种的名称。
    三、中国档案害虫的种类
    不论从档案害虫的研究角度来说,还是从防治角度来说,对弄清它们的种类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恩格斯教导的那样“没有种的概念,整个科学都没有了”。因为“一个正确的害虫名称往往伴随着很多文献资料,种类不明就难以利用这些资料”。也就难以进行研究和防治,或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贻误工作。例如我们在研究花斑皮蠹的生活习性或防治时,如果没有弄清它与红斑皮蠹或肾斑皮蠹的区别,而使用了红斑皮蠹或肾斑皮蠹,或使用了三者的混合材料,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甚至以失败告终。
    根据现有材料中所列为害档案的虫种,结合作者对一部分虫种的饲养观察,经过选择整理和虫种名称的统一等工作,将中国档案害虫归纳为5目、11科、26种。其中鞘翅目6科18种,等翅目1科1种,蜚蠊目2科5种,缨尾目1科1种。现详列于下,供研究中参考。鞘翅目 Coleoptera
    窃蠹科 Anobiidae
    档案窃蠹 Falsogastrallus sauteri Pie
    烟草甲 Lasioderma serricorne (Fa-
    
    
    bricius)
    大理窃蠹 Ptilineurus marmoratus Re-
    
    
     itter
    药材甲 Stegobium paniceum(Linnae-
    
    
    us)
    皮蠹科 Dermestidae
    黑皮蠹 Attagenis picens Olivier
    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le Ba-
    
    
     llion
    红圆皮蠹 Anthrenus picturatus hi-
    
    
     ntoni Mroczkowsky
    中华皮圆蠹 Anthrenus sinensis Ar-
    
    
    
    rOW
    百怪皮蠹 Thylodrias contractus Mo-
    tschulsky
    蛛甲科 Ptinidae
    裸蛛甲 Gibbium psylloides Gzempi-
    
    
    nski
    日本蛛甲 Ptinus japonicus Reiter
    黄蛛甲 Niptus hololeucus(Falderma-
    
    
    nn)
    长蠢科 Bostrichidae
    竹蠹 Dicoderus minutus(Fabricius)
    谷蠹 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
    
    
    
    us)
    粉蠹科 Lyctidae
    中华粉蠹 Lyctus sinensis Lesne
    鳞毛粉蠹 Minthea rugicollis Walker
    方胸粉蠹 Trogoxylon impressum
    
    
    Comolli
    象虫科 Curculionidae
    短鼻木象 Rhyncolus chinensis Voss
    等翅目 Isoptera
    木白蚁科 Calotermitidae
    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
    hiraki
    蜚蠊目 Blattariae
    蜚蠊科 Blattidae
    东方大蠊 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
    凹缘大蠊 Periplaneta emarginata
    
    
     Karny
    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ricius)
    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Li-
    
    
     nnaeus)
    姬蠊科 Blattellidae
    德国蠊 Blattella germanica (Linnae-
    
     us)
    缨尾目 Thysanura
    衣鱼科 Lepismatidae
    毛衣鱼 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i-
    
    
    cius)
    啮虫目 Psocoptera
    书虱科 Liposcelidae
    书虱 Troctes divinatorius Mu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