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 概 说   1.1 陕北     

1.1 陕北

    陕北,即陕西省北部地区,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延安、黄陵、洛川、黄龙、富县、宜川、甘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榆林、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清涧、绥德、子洲、米脂、横山、靖边、定边等25个县市。面积81765平方公里,人口370余万(据1981年出版的《陕西省地图册》)。
    陕北,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保德、军渡相望;西邻甘肃、宁夏,与华池、盐池接壤;北连沙漠,以内蒙的伊克昭盟(东胜)为邻;南至金锁关,以铜川、白水、韩城为界。明弘治本《延安府志》疆域、建制沿革记述:“……元祐升为延安府,金仍旧,元改延安路,本朝洪武二年归附府,名因之,领州三、县十六:肤施、安塞、保安(即今志丹县)、安定(即今子长县)、延川、延长、宜川、甘泉、鄜州(即今富县)、洛川、中部(即今黄陵)、宜君、绥德州(即今绥德县)、清涧、米脂、葭州(即今佳县)、吴堡、神木、府谷”,“东至黄河山西界305里,西至庆阳府合水县380里、南至西安府同官县界430里,北至沙漠界650里,户46790户有奇、口696950口,田37531顷20亩有零”。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四县宋金为西夏地,元为米脂地(见雍正十三年纂修《勅修陕西通志》)。“明初榆林为榆林庄,本绥德卫屯所,东胜失守,始筑榆林城,成化间移延绥镇于榆林庄,置榆林卫,分中东西三路为守,雍正九年为府,领榆林、怀远(即今横山县)、靖边、定边四县”。(见道光二十一年纂辑《榆林府志》)。
    延安府建制后来几经改易,遂成今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领府谷、绥德、黄陵等25县。清雍正三年鄜州领洛川、中部、宜君,直隶陕西布政使,绥德州领米脂、清涧,直隶陕西布政司,葭州领吴堡、神木、府谷,直隶陕西布政司。雍正九年榆林升为府,领榆林、怀远、靖边、定边四县,乾隆二十六年裁并为延榆绥道,鄜州、洛川、中部、宜君归属西乾鄜分巡道。民国初就清制,置各道道尹,陕北属榆林道。解放后设延安、绥德、榆林三个专区。不久,绥德专区并归到榆林专区。
    陕北,在历史上是重要的“边防用武之地。”秦将蒙恬、太子扶苏就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绥德县城内大理河畔,疏属山上迄今保留有蒙恬墓(当地群众尊为“将军墓”)和扶苏墓。唐宋以来,为了安边护疆,更是选用智士名将坐镇把守,至今延安宝塔山石壁之上留有范仲淹亲手所题“嘉岭山”三个耀眼大字。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陕北更占有光辉的一页。举世闻名的25000里长征在这里落脚;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这里曾经战斗过13个春秋,领导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陕北是一块红色的老革命根据地。
    (附“陕北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