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畜牧业   第五章 饲草 饲料   第一节 牧草种植  

第一节 牧草种植

  (一)种植面积
  陕西牧草种植主要在陕北地区。50年代曾广泛开展牧草种植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其后一度中断。1979年重新开展牧草种植工作。
  1983年8月,胡耀邦视察青海、甘肃回程路过延安时,向农牧渔业部在延安召开的北方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作了关于种草种树的指示。9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大规模种草、种树,彻底改变我省干旱地区落后面貌的决定》。《决定》发出后,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同时发出有关种树、种草的决定,大力开展种树、种草工作,出现了种草热潮。1984年,全省种植牧草273万多亩,比1983年的250万亩,增加23万亩,增长9.2%。当年榆林地区种植牧草147.6万亩,延安地区种植牧草113.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7.6万亩和33.9万亩。1985年,全省种植牧草260万亩。同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召开陕北种草、种树经验交流会,奖励了靖边、榆林、清涧、吴旗、延安、延长、延川、志丹、长武、淳化、合阳、陇县及神木县尔林兔镇、洛川县后子头乡、耀县稠桑乡、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茶坊试验站、黄河护岸林带建设指挥部等17个先进单位。
  1980—1985年,全省共种植牧草1144万亩,累计保留有草面积651万亩,牧草采种地100多万亩,年产草籽5000多吨,每年可调出草籽1500—2000吨,销往西北、东北、华北等地。榆林地区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共种植牧草700多万亩,累计保留有草面积368.8万亩。靖边县一年种草96.6万亩,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表彰奖励。
  (二)牧草品种
  陕西牧草种类繁多,大量种植的有以下几种:
  苜蓿 是陕西农村养畜的主要饲草,种植历史悠久。1949年全省苜蓿面积69.4万亩。1980年苜蓿面积最大时,达到1863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3%,以渭北旱原地区种植较多。1982年富平县种植苜宿5万亩,用以发展秦川牛和关中奶山羊。千阳县1984年有苜蓿地13万亩,平均每户6亩,每头大家畜4.5亩。苜蓿产草量,水浇地平均亩产2000—4000公斤,旱地1000公斤左右。到1985年底,全省苜宿地保留面积131.6万亩。
  沙打旺 1969年榆林县从江苏省引入沙打旺种植,表现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沙、生长快、产草量高。因当地无霜期短,积温低,沙打旺结实率低。1972年采用垫沙压碱、搭蔽防风等办法,使1500多亩荒碱滩上种上沙打旺,平均亩产青草5000多公斤。从1979年起,在丘陵、沟壑区进行风土驯化,提高结实率。历时4年,培育出驯化的三代植株,建立种子繁殖基地2.1万亩,亩产种子15—30公斤,比未驯化前提高60—120倍。到1982年全县种植面积发展到6.6万多亩。
  榆林地区草原试验站1979年8月在靖边县海则滩弃耕地上种植沙打旺40亩,翌年9月亩产青草1798公斤,为天然牧草产量的23倍。第3年亩产达4162.5公斤,比对照区的97.5公斤高出42倍。
  1983年绥德县从吉林省引进速生沙打旺,当年春播,当年结籽,最高亩产85公斤。1984年发展到3000多亩。1985年延安地区在宜川、延长、延川县建成27万多亩沙打旺种籽繁殖基地,年产种籽150吨。1985年,全省沙打旺保留面积182.3万亩。
  聚合草 1975年榆林地区草原工作站从吉林省公主岭引进两株聚合草母根进行试种,表现耐寒、耐碱、产草量高。1976—1977年又陆续引进种根1.6亩,在汉中种猪场、兴平县种猪场等7个单位建立种植基地340亩。1978年,全省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青草4万吨。同年,汉中地区聚合草面积达2288亩。1979年榆林地区聚合草种植面积扩展到1592亩。安康地区从1977年引入聚合草试种,翌年,全区各县试种成功,亩产青草1万斤以上。
  草木樨 在陕北、渭北及商洛地区大量种植,每年播种面积40—60万亩。1985年全省保留面积100多万亩。
  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蹲点工作组于1984年在神木县尔林兔镇西葫芦素村的下湿盐碱滩地草场上种草5120亩,其中草木樨4300多亩,亩产青草1365.5公斤,最高2463公斤,总产草量(折干草)1850吨,除留足本村家畜补饲所需外,还支援了毗邻的内蒙古牧民。
  紫云英 陕西地区历史上常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同时用作饲养牲畜。
  毛苕子 在关中及渭北部分地区多作棉田绿肥,也用作牲畜饲草。1985年共有31.3万亩。
  小冠花 1974年由美国引入。曾在延安地区和宝鸡市等地种植。1983年延安地区种植小冠花4246亩,1984年种植6000亩,当年收获种籽1000余公斤。到1985年,全省小冠花面积总计3.4万亩。


  红豆草 1984—1985年在关中和陕北地区种植近2万亩。合阳、澄城、陇县已建成6000余亩的红豆草种籽基地。
  三叶草和黑麦草 主要在宝鸡市种植,1985年分别有5.5万亩和2.6万亩。
  水生饲料 ①小球藻 1961年,陕西省畜牧兽医工作队在43.7平方米的温室水面,生产小球藻液47.8万公斤,采收浓缩液5250公斤,晒成干粉5709公斤,供应35个单位藻种1100公斤。②水葫芦1973年宝鸡市引进种苗1.5万公斤,水葫芦养殖水面发展到385亩,产草175万公斤。1976年放养面积达到1633.6亩。岐山县大营公社八角庙大队用温床盆养法,从1973年10月到1974年3月底,水葫芦种苗由入盆时的304株增加到1800多株,越冬保种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