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山域环境   第六章 林草植被   第二节 植被垂直分布  

第二节 植被垂直分布

  太白山山体高大,自绝顶至山麓依次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带、针叶林带、桦木林带和落叶栎林带等自然植被带和人工林果带。根据建群种类不同,每个植被带还可划分一些植被亚带。

  一、高山灌丛草甸带

  在太白山海拔3400米~3771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顶峰气候寒冷,风力强劲,多云雾,砾石遍布。年降水量700毫米~800毫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植物生长低矮,呈匍匐状或密丛状,分枝多,叶角质层厚。主要植物群落为头花杜鹃灌丛、杯腺柳灌丛,在海拔较低处分布有蒙古绣线菊灌丛。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势平缓的地带有禾叶嵩草草甸、圆穗蓼草甸等群落,盛夏鲜花盛开,绿茵如毯。

  二、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800米~3400米。在南坡下限较低,上限较高,分布于海拔2650米~3450米。该带属亚寒带气候,年降水量800毫米~900毫米。土壤为山地灰化暗棕壤,表层有10厘米左右的生草层,下有不明显的隐灰化层,淀积层也不明显,酸性或弱酸性反应,土体多砾石,土层较薄。主要群落为太白红杉林和巴山冷杉林,下部混生有少量牛皮桦。

  针叶林带可划分为太白红杉林亚带和巴山冷杉林亚带。太白红杉林亚带分布于海拔3000米~3400米;巴山冷杉林亚带,北坡分布于海拔2800米~3000米,南坡分布于海拔2650米~3000米。

  三、桦木林带

  桦木林带分布于海拔2300米~2800米,寒温带气候,温凉湿润,湿度较大,年降水量750毫米~1000毫米。土壤为山地暗棕壤。主要群落有牛皮桦林、红桦林,下部混生有少量的华山松。

  桦木林带可划分为牛皮桦林亚带和红桦林亚带。牛皮桦林亚带分布于海拔2600米~2800米,优势树种为牛皮桦,上部混生有巴山冷杉,下部混生有红桦;红桦林亚带分布于海拔2300米~2700米,在一些地段与牛皮桦林亚带分界不明显,下部混生有华山松、辽东栎等阔叶树。

  四、落叶栎林带

  落叶栎林带在太白山北坡分布于海拔800米~2300米;南坡分布于海拔1200米~2200米。该带为暖温带——温带气候,年降水量600毫米~900毫米,南坡可达1000毫米以上。土壤为山地棕壤、山地褐土。组成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群落有辽东栎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和以华山松、油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杂木组成的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落叶栎林带可划分为辽东栎林亚带、锐齿栎林亚带和栓皮栎林亚带。辽东栎林亚带仅分布在太白山北坡,海拔1900米~2300米;锐齿栎林亚带北坡分布于海拔1000米~1900米,南坡分布于海拔1300米~2200米;栓皮栎林亚带北坡分布于海拔800米~1200米,南坡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下。

  五、人工林果带

  在太白山北坡海拔700米~1000米的山麓地带,气候温暖半湿润,年降水量500毫米~700毫米,土壤为山地褐土和土,土层深厚。该带内居民定居的历史悠久,长期的开垦,形成了农田与人工林,以及天然林交错分布的景观。这里地带性植被栓皮栎林有一定的残存,在天然林被砍伐,而又不能被复植,且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分布有次生的杂灌丛。小部分农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人工林以油松、刺槐等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此外还有核桃、板栗、柿子、花椒等杂果经济林。黄土台塬区大力营建猕猴桃、苹果、葡萄、油桃等杂果基地,成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工林果景观带。

  除以上几个植被带以外,在太白山山麓黄土台塬海拔500米~700米为农耕带。该带属渭河二、三级阶地,开垦历史悠久,形成大面积的观光农业景观,也是太白山自然景观带的一部分。该带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一年两熟。近年来大量发展果树种植,以猕猴桃、油桃、葡萄等水果为主。

  太白山植被垂直分布情况见图1-6-10

  

1-6-10         太白山植被垂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