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行政组织   第一章 西周至清陕西行政组织   第二节 秦汉至宋金道、路、府、州、郡、县  

第二节 秦汉至宋金道、路、府、州、郡、县

    一、秦:内史、郡、县
    秦王朝建立后,为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委派官吏对地方实行有效治理。首先在战国时期各国创立郡县制基础上,把全国重新调整为36个大郡。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的郡有内史、汉中郡、上郡和陇西郡。在郡下设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行郡县两级制,一级为郡,二级为县。内史是以官名代郡名,与陕南陕北上郡、汉中郡、陇西郡是同一级的。具体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内史:咸阳、景陵、长安、杜、芷阳、樊乡、废邱、槐里、柳中、栎阳、骊、蕞、戏、高陵、鄠、蓝田、泾阳、池阳、汤社、樗里、下邽、频阳、鄭、武城、彤、宁秦、重泉、临晋、合阳、北徵、杜平、怀德、夏阳、衙、白水、汪、雍、虢、陈仓、美阳、眉、杜阳、汧、秦、平阳、好畤、壤乡、高栎、斄、武功、漆、栒邑、云阳、鹑觚、商、华阳。

  上 郡:肤施、高奴、雕阴、鄜、阳周。

  汉中郡:南郑、褒、成(城)固、西城、洵阳。

  陇西郡:故道。

  九原郡:新秦、榆中、固阳、北假、临河。(以上均在今内蒙古境)
    二、两汉:部、州、郡、县
    两汉时期,由于国土辽阔,郡县繁多,中央直接管理有困难,为此,从汉武帝时起,把全国划分为14个监察区,作为中央在地方的监察机构。其中设在今陕西地区的(包括跨入的)监察区有司隶校尉部、益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和并州刺史部。即有“部”的建制之称。设在监察区内的陕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仍和全国一样实行郡县兼封国制,一级为郡(包括王国),二级为县(包括公、侯、国、邑)。设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秦朝内史相同,也是以官名代郡名,与陕南陕北各郡是同一级的。具体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司隶校尉部:
    京兆尹:长安、新丰、昌陵、船司空、蓝田、华阴、郑、塞、下邽、南陵、奉明、霸陵、杜陵。

  左冯翊:高陵、栎阳、翟道、池阳、夏阳、衙、粟邑、谷口、莲勺、鄜、频阳、临晋、重泉、合阳、祋祤、武城、沈阳、怀德、徵、云陵、万年、长陵、阳陵、云阳。

  右扶风:槐里、渭城、鄠、周至、斄、郁夷、美阳、眉、雍、漆、栒邑、隃麋、陈仓、蒯城、杜阳、汧、好畤、虢、安陵、茂陵、平陵、武功。

  弘农郡:商、上洛。

  益州刺史部:

  汉中郡:南郑、洵阳、西城、褒中、安阳、城固、沔阳、锡。

  凉州刺史部:

  武都郡(后为汉中郡):故道、沮。

  安定郡:阴槃。

  北地郡:直路、鹑觚。

  并州刺史部:

  上郡:肤施、独乐、阳周、浅水、奢延、雕阴、龟兹、定阳、高奴、白土、高望。

  西河郡:富昌、美稷、大城、鸿门、圜阳、圜阴、增山、虎猛。

  朔方郡:朔方、三封、临河、窳浑、渠搜、沃野、广牧、临戎、呼遒。

  五原郡:九原、五原、临沃、宜梁、河阴、曼柏、成宜、稒阳、西安阳、河目。

  云中郡:沙南。

  三、魏晋:州、郡、县

  魏晋时期,由于国土大小和郡县多少不等,魏时分全国为13个州,晋时分全国为21个州。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5个州,均在州下设郡,郡下设县,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州、郡、县三级,一级为州,二级为郡,三级为县。具体行政组织如下:

  雍 州:

  京兆郡:长安、杜陵、灵武、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槃、渭城、渭南。

  冯翊郡:临晋、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勺、合阳、夏阳。

  扶风郡:池阳、眉、雍、汧、陈仓、美阳、好畴、陇关、隃麋、苑川。

  安定郡:鹑觚。

  北地郡:泥阳、富平。

  始平郡:槐里、始平、武功、鄠、蒯城。

  新平郡:漆、邠邑。

  华山郡:郑。

  司 州:

  上洛郡:上洛、商、拒阳、丰阳。

  弘农郡:华阴。

  武都郡:沮、故道。

  梁 州:

  汉中郡:南郑、褒中、沔阳、城固、西乡、黄金、兴道。

  荆 州:

  魏兴郡:西城、晋兴、安康、锡、洵阳。

  上庸郡:上廉。

  并 州:

  上 郡:三城、临河、定阳、鄜城、洛川、长城、贰县、杏城、黑城、统万城、朔方、大城、五原、代来城。

  四、北魏:州、郡、县

  北魏在强盛时期,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据《通典州郡》记载,全国共设111个州,519个郡,1352个县。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16个州,在州下设郡,郡下设县,行政管理体制同魏晋时一样,为州、郡、县三级制,一级为州,二级为郡,三级为县。其具体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雍 州:治长安。

  京兆郡:长安、霸城、杜、鄠、山北、新丰、阴槃、蓝田。

  冯翊郡:高陆、频阳、万年、莲勺、广阳、鄣。

  扶风郡:好畤、始平、槐里、周至。

  延寿郡:夏封。

  渭南郡:南新丰。

  咸阳郡:池阳、石安、灵武、宁夷、泾阳。

  北地郡:富平、泥阳、弋居、云阳、铜官、土门、宜君。

  岐 州:治平秦。

  平秦郡:雍、周城、横水。

  武都郡:虢、平阳、苑川、南由。

  武功郡:美阳、漠西。

  东秦州:

  陇东郡:汧阴、长蛇。

  南秦州:

  修城郡:广长。

  南岐州:

  固道郡:梁泉。

  东益州:治武兴。

  武兴郡:武兴。

  槃头郡:苌举。

  落丛郡:明水。

  梁 州:治汉中。

  汉中郡:南郑、汉阴、城固。

  晋昌郡:兴势、龙亭、南城。

  褒中郡:褒中、武乡、廉水。

  华阳郡:华阳、沔阳、嶓冢。

  丰宁郡:丰宁。

  东梁州:治安康。

  安康郡:安康。

  金城郡:直城。

  魏明郡:汉阳、宁都。

  北梁州:

  魏兴郡:西城、锡、广城、旬阳、长乐、吉阳。

   洛  州:治上洛。

  上洛郡:上洛、拒阳。

  上庸郡:丰阳、商(附阳亭)。

  苌和郡:南商。

  泾 州:

  新平郡:白土、三水。

  赵平郡:东阴槃。

  华 州:治华阴。

  华山郡:郑、华阴、定城、夏阳、敷西、合阳。

  澄城郡:澄城、五泉、三门、宫城、南五泉。

  白水郡:白水、姚谷、南白水。

  北华州:治中部。

  中部郡:中部、石保、狄道、长城。

  敷城郡:敷城、洛川、定阳。

  夏 州:治化政。

  化政郡:岩绿、华融。

  阐熙郡:山鹿、新

  金明郡:广洛。

  代明郡:呼酋、渠搜。

  东夏州:治编城。

  编城郡:广武、沃野。

  朔方郡:魏平、政和、朔方。

  定阳郡:临真、临戎。

  上 郡:石城、因城。

  北汾州:治义川。

  义川郡:永宁。

  乐川郡:安平、城中、大斌(附沃野镇)、五原、安阳、受降城、悦跋城、朔州、银城、稒阳。
    五、西魏:州、郡、县
    西魏时全国约有102个州,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22个州。在州下设郡,郡下设县,行政管理体制同魏晋一样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一级为州,二级为郡,三级为县。其具体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雍 州:治京兆。

  京兆尹:长安、霸城、杜城、鄠、山北、新丰、阴槃、蓝田。

  冯翊郡:高陆、广阳、万年、莲勺。

  扶风郡:始平、好畴、槐里、周至。

  延寿郡:下邽。

  渭南郡:渭南、灵源、中源。

  咸阳郡:池阳、咸阳、泾阳。

  宁夷郡:宁夷、甘泉。

  宜 州:治通川。

  通川郡:泥阳、富平、云阳、土门。

  宜君郡:宜君、铜官。

  岐 州:治岐山。

  岐山郡:雍、周城。

  武都郡:洛邑、眉城、陈仓。

  武功郡:美阳、漠西。

  陇 州:治陇东。

  陇东郡:杜阳、长蛇。

  汧阳郡:汧阳。

  南秦州:

  修城郡:广长。

  凤 州:

  归真郡:梁泉。

  兴 州:治顺政。

  顺政郡:汉曲、灵道、沔阳、嶓冢。

  槃头郡:长举。

  落丛郡:落丛。

  梁 州:治汉中。

  汉中郡:光义、白云。

  华阳郡:华阳。

  傥城郡:兴势、龙亭。

  洋 州:治洋川。

  洋川郡:丰宁、黄金。

  怀昌郡:怀宁。

  直 州:治金城。

  金城郡:直城。

  安康郡:安康。

  宁都郡:宁都。

  魏昌郡:石泉、魏宁。

  金 州:治魏兴。

  魏兴郡:西城、吉安。

  洵阳郡:洵阳。

  淯阳郡:淯阳、黄土。

  丰利郡:丰利、熊川。

  洛 州:治上洛。

  上洛郡:上洛。

  拒阳郡:拒阳。

  上庸郡:丰阳、商、漫川。

  豳 州:

  新平郡:白土、宜禄、广寿。

  恒 州:三水。

  同 州:治武乡。

  武乡郡:武乡、合阳、夏阳。

  澄城郡:澄城、五泉、朝邑。

  华 州:治华山。

  华山郡:郑、华阴。

  白水郡:蒲城、白水。

  鄜 州:治中部。

  中部郡:中部、石保、三川。

  敷城郡:敷城、洛川。

  夏 州:治弘化。

  弘化郡:岩绿。

  金明郡:广洛。

  长 州:

  阐熙郡:山鹿、长泽、新

  延 州:治编城。

  编城郡:广武、沃野。

  朔方郡:魏平、政和、朔方。

  神木郡:临真、真川。

  上 郡:银城、因城。

  文安郡:文安、延安、义乡。

  丹 州:治义川。

  羲川郡:义川、云岩、太平。

  乐川郡:汾川、乐川。

  绥 州:治安宁。

  安宁郡:上县、安宁、绥德、安人、延陵、城平。

  安政郡:大斌。

  抚宁郡:抚宁、开疆、真乡(附五原)、怀朔镇、沃野镇。
    六、北周:州、郡、县
    据《通典州郡》记载,北周全盛时全国设215个州,552个郡,1056个县。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21个州。在州下设郡,郡下设县,行政管理体制同魏晋一样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一级为州,二级为郡,三级为县。具体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雍 州:治京兆。

  京兆尹:长安、万年、鄠、新丰、蓝田、渭南。

  冯翊郡:高陵、广阳、三原、富平。

  扶风郡:始平、槐里、武功、漠西。

  延寿郡:下邽、莲勺。

  周南郡:周至。

  咸阳郡:泾阳、咸阳、宁夷。

  宜 州:

  通川郡:泥阳、土门。

  云阳郡:云阳。

  宜君郡:宜君、同官。

  岐 州:

  岐山郡:雍、三龙、周城。

  武都郡:洛邑、陈仓。

  陇 州:

  陇东郡:汧阴、长蛇、汧阳、南由。

  凤 州:梁泉。

  兴 州:治顺政。

  顺政郡:汉曲、灵道、沔阳、嶓冢。

  落丛郡:落丛、长举、广长。

  梁 州:治汉中。

  汉川郡:光义、白云、褒中、城固。

  华阳郡:华阳。

  傥城郡:兴势。

  洋 州:

  洋川郡:丰宁、黄金、怀昌。

  直 州:治金城

  金城郡:直城。

  安康郡:安康、宁都。

  金 州:治吉安。

  吉安郡:吉安、石泉。

  洵阳郡:洵阳、黄土、丰利。

  商 州:治上洛。

  上洛郡:上洛、商、丰 阳、南阳。

  拒阳郡:拒阳。

  豳 州:

  新平郡:白土、三水、永寿。

  同 州:治武乡。

  武乡郡:武乡、夏阳。

  澄城郡:澄城、合阳、朝邑。

  华 州:治华山。

  华山郡:郑、华阴。

  白水郡:蒲城、白水。

  敷 州:治内部。

  内部郄:内部、三川、利人。

  敷城郡:敷城、洛川。

  夏 州:治弘化。

  弘化郡:岩绿、宁朔。

  金明郡:广洛。

  长 州:

  阐熙郡:山鹿、长泽、新

  延 州:治编城。

  编城郡:丰林、真川、临真、沃野、魏平。

  上 郡:银城、因城。

  文安郡:文安、义乡、延安。

  丹 州:

  义川郡、丹阳、太平、云岩、门山。

  乐川郡:汾川。

  绥 州:治安宁。

  安宁郡:上县、安宁、绥德、安人、义良、延陵。

  安政郡:大斌。

  抚宁郡:抚宁、开疆。

  银 州:

  真乡郡:真乡。

  开光郡:开光(附朔方)、五原、大城、永丰镇、甘草城。
    七、隋:郡、县
    隋王朝初年全国一片混乱。隋文帝杨坚经过历年整治,到大业三年诏令全国改州为郡,仿效汉制分全国为9个刺史州、分部巡察,作为中央在地方上的监察机构。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雍州刺史、梁州刺史和豫州刺史,监察区不作为地方行政机构。设在陕西地区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行郡县两级制,一级为郡,二级为县。其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雍州刺史:

  京晁郡:大兴、长安、始平、武功、周至、礼泉、上宜、鄠、蓝田、新丰、华原、土门、宜君、同官、郑、渭南、万年、高陵、三原、泾阳、云阳、富平、华阴。

  冯翊郡:冯翊、韩城、合阳、朝邑、澄城、蒲城、下邽、白水。

  扶风郡:雍、岐山、陈仓、虢、眉、凤泉、普润、麟游、 汧源、南由、吴山。

  新平郡:新平、三水。

  上 郡:洛交、内部、三川、鄜城、洛川。

  雕阴郡:上县、大斌、延福、儒林、真乡、开光、银城、城平、开疆、抚宁、绥德。

  延安郡:肤施、丰林、魏平、金明、临真、延川、延安、因城、义川、汾川、咸宁。

  朔方郡:岩绿、宁朔、长泽。

  榆林郡:榆林、富昌、金河。

  五原郡:九原、永丰、安化、丰安、大同城。

  梁州刺史:

  汉川郡:南郑、西、褒城、城固、兴势、西乡、黄金。

  西城郡:金川、石泉、洵阳、安康、黄土、丰利。

  河池郡:梁泉。

  顺政郡:顺政、鸣水、长举、修城。

  豫州刺史:

  上洛郡:上洛、商洛、洛南、丰阳。
    八、唐:道、府(州)、郡、县
    唐王朝从太宗开始就着手治理混乱的地方行政区划。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全面调整了州、县区划,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个道,神龙二年(706年)置巡察使,将道俸为中央在地方的监察区。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又将所设10道析为15个道,并固定道的治所,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关内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在道下设府(州、郡),府下设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行道、府(州、郡)、县三级制,一级为道,二级为府(州、郡),三级为县。其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关内道:

  京兆府:

  京兆郡:万年、长安、咸阳、兴平、云阳、泾阳、三原、渭南、昭应、高陵、同官、富平、蓝田、鄠、奉天、好畤、武功、礼泉、华原、美原。

  华 州:

  华阴郡:郑、华阴、下邽、栎阳。

  同 州:

  冯翊郡:冯翊、朝邑、韩城、合阳、夏阳、白水、澄城、奉先。

  商 州:

  上洛郡:上洛、丰阳、洛南、商洛、乾元。

  凤翔府:

  扶风郡:天兴、岐山 、扶风、麟游、普润、宝鸡、虢、眉、周至。

  邠 州:

  新平郡:新平、三水、永寿、宜禄。

  陇 州:

  汧阳郡: 汧源、汧阳、吴山。

  鄜 州:

  洛交郡:洛交、洛川、三川、直罗、甘泉。

  坊 州:

  中部郡:中部、宜君、昇平、鄜城。

  丹 州:

  咸宁郡:宜川、云岩、汾川、咸宁。

  延 州:

  延安郡:肤施、延长、临真、金明、丰林、延川、敷政、延昌、延水、门山。

  夏 州:

  朔方郡:朔方、静德、宁朔。

  绥 州:

  上 郡:龙泉、延福、绥德、城平、大斌。

  银 州:

  银川郡:儒林、真乡、开光、抚宁。

  麟 州:

  新秦郡:新秦、连谷、银城。

  胜 州:

  榆林郡:榆林、河滨。

  丰 州:

  九原郡:九原、永丰。

  安北都护府:阴山、通济。

  宥 州:延恩、长泽(附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大同城。

  山南东道:

  金 州:

  汉阴郡:西城、洵阳、淯阳、石泉、汉阴、平利、丰利。

  山南西道:治汉中。

  兴元府:

  汉中郡:南郑、褒城、城固、西、三泉。

  洋 州:

  洋川郡:兴道、西乡、黄金、真符。

  凤 州:

  河池郡:梁泉。

  兴 州:  顺政郡:顺政、长举。
    九、宋:路、府(州、郡)、县
    宋初,将全国划分为13个道,但不久又撤销。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15个路,到南宋徽宗时全国增设至26个路。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永兴路、秦凤路、环庆路和利州路。在路下设府(州、郡),府下设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行路、府(州、郡)、县三级制,一级为路,二级为府(州、郡),三级为县。其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永兴路:

  京兆府:

  京兆郡: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陵、兴平、临潼、礼泉、乾祐。

  清平军:终南。

  商 州:

  上洛郡:上洛、商洛、洛南、丰阳。

  同 州:

  冯翊郡:冯翊、澄城、朝邑、合阳、白水、韩城。

  华 州:

  华阴郡:郑、下邽、蒲城、华阴、渭南。

  耀 州:

  华原郡:华原、富平、三原、云阳、同官、美原。

  邠 州:

  新平郡:新平、宜禄、三水、淳化。

  延安府:

  延安郡:肤施、延川、延长、门山、临真、敷政、甘泉。

  鄜 州:

  洛交郡:洛交、洛川、三川、直罗、鄜城。

  坊 州:

  中部郡:中部、宜君。

  丹 州:

  咸宁郡:宜川。

  保安军:

  绥德军:

  银 州:

  环庆路:

  礼 州:奉天、永寿、武功、好畤。

  秦凤路:

  凤翔府:

  扶风郡:天兴、岐山、扶风、鄠、宝鸡、虢、麟游、普润、周至。

  陇 州:

   汧阳郡:汧源、汧阳、吴山、龙安。

  泾 州:长武。

  利州路:

  兴元府:

  汉中郡:南郑、城固、褒城、西、廉水。

  洋 州:

  洋川郡:兴道、西乡、真符。

  沔 州:

  顺政郡:顺政、长举。

  大安军:

  金 州:

  安康郡:西城、汉阴、洵阳、石泉、平利。

  凤 州:

  河池郡:梁泉。

  麟 州:

  新秦郡:新秦。

  府 州:

  荣河郡:府谷。

  丰 州:

  丰宁郡:

  晋宁郡:

  夏 州:

  宥 州:

  云内州:柔服、宁人。

  天德军:

  东胜州:榆林、河滨。

  金肃州:落思城。
    十、金:路、府(州)、县
    金灭北宋后开始仿宋建路。据《金史·地理志》称:金各项行政区划设置是:“建五京,置14路总管府”是为19个路。从此,路便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其中设在今陕西境内(包括跨入)的有京兆府、河南、凤翔、鄜延、庆元、京西警6路。在路下设府(州),府(州)下设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一级为路,二级为府(州),三级为县。其行政组织设置如下:

  京兆府路:

  京兆府: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乾 州:奉天、醴泉、武亭、好畤。

  同 州:冯翊、朝邑、白水、合阳、澄城、韩城。

  耀 州:华原、同官、美原、三原。

  华 州:鄭、华阴、下邽、蒲城、渭南。

  河南路:

  商 州:上洛、洛南。

  凤翔路:

  凤翔府:凤翔、宝鸡、虢、眉、扶风、岐山、普润、麟游、周至。

  陇 州:汧阳、汧源、陇安、吴山。

  鄜延路:

  延安府:肤施、延川、延长、临真、甘泉、敷政、门山。

  丹 州:宜川。

  保安州:保安。

  绥德州:绥德、清涧、米脂、绥平、怀宁、定戎、义合、嗣武。

  鄜 州:洛交、直罗、鄜城、洛川。

  坊 州:中部、宜君。

  葭 州:通秦、弥川、太和、建宁、吴堡。

  庆元路:

  邠 州:新平、淳化、宜禄、永寿、三水。

  泾 州:长武。

  京西路:

  丰 州:富民。

  云内州:柔服、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