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人物传   辛树帜     

辛树帜

    辛树帜(1894—1977),字济先,湖南省临澧县人。西北农学院首任院长,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和古农史学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9岁起入私塾读书,后进常德第二师范。21岁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博物系,毕业后在长沙明德中学及湖南第一师范等校执教。1925年自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生物学,翌年转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分类学。1927年归国,被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学教授兼系主任。1932年任教育部编审处处长,次年编审处扩充为国立编译馆,任首任馆长。
    辛树帜在1932年与石声汉一道来西安游览期间,考虑到西北土地辽阔,农业落后,遂萌发了在中国农业发源地兴办一所农业学校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提出,便得到戴传贤、于右任、焦易堂等人的大力支持。同年12月成立“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他任筹备委员,并委派专人负责筹集资金、建设校舍等工作。1936年7月,南京政府教育部任命他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开始招生。
    西北农专设在武功县张家岗(今属杨陵区)。初建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初期,陕西灾害频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张家岗是个贫穷的村庄,交通闭塞,无水无电。辛树帜受命至此,筚路蓝缕,艰苦备尝,终于把学校建起。当时设有农艺、畜牧、园艺、森林、农经和水利六组(后改成系)。他千方百计为学校延聘了许多著名学者专家来校任教,诸如杨亦舟、张德粹、沙玉清、余立基、祁开智、吴耕民、谌克谋、章君瑜、涂治、王恭睦、沈学年、周昌芸、薛愚、刘慎锷、孔宪武、黄其林、齐敬鑫、盛彤笙等,组成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由于他办学思想明确,强调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注重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西北农专很快办成了一所引人注目的农业高等院校。平津沦陷后,原北平大学等院校西迁,成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农学院畜牧系与西北农专合并,筹备成立西北农学院,辛树帜任筹委会主任,随即被任命为西北农学院首任院长。
    1946年,辛树帜奉命筹建兰州大学。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应中央邀请前往北京,旋即任命为西北农学院院长。他重返西农后,面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好多课程难以开设的困难,又一次发挥了他友人多、交游广、影响大、桃李门生遍天下的优势,先后从外地外校聘请了一大批知名教授,如数学专家管竹,电工专家康清,化学专家俞劲、吴中禄,肥料专家赵云梦,木材加工专家汪秉全,兽医专家粟显卓,水利专家蒋咏秋等。特别是他的得意门生和亲密战友、留学英国的植物生理生化专家石声汉教授,也从武汉大学来到西农,这对他后半生的学术生涯起了很大作用。
    辛树帜重视科研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提倡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从事科学研究,以科研来提高教学质量。他从西农在育成碧蚂1号和6028等小麦良种;引棉上原,发展关中植棉事业;防治吸浆虫和豌豆象等病虫害;培养瑞士奶山羊;以及整理古农书等方面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中认识到,只要发扬优势,坚持不懈,西农在育种、中国古农学、西北特殊问题(黄土研究、秦岭研究、柴达木盆地研究)、水分生理、盐碱土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可以居于全国的前列。西农在他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西农培养的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北五省区,大多成为当地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的主要骨干。
    辛树帜在从事农业教育过程中深感整理祖国农学遗产的重要性。1952年,他就倡议在西农成立了“农史小组”,组织石声汉、夏伟瑛、周尧、酆裕洹、翟允禔等一批有志于从事古农学研究的教师,积极开展古代农业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农史小组成立10年间,就整理出版了数百万言的古农书专著,并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他以身作则,带头从事古农学研究,其主要著作有《禹贡新解》、《易传分析》、《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还与王作宾共同整理出了《〈农政全书〉一百五十九种栽培植物的初步探讨》和《〈救荒本草〉各种植物学名表》等。这些著作都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20世纪50年代中期,辛树帜还发起组织了一个陕北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综合考察团,到陕北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写出了《陕北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考察报告》,对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提出改进意见,为根治黄河的综合规划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据此在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阐述了解放后祖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和根治黄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他在随后写成的《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中提出的古代“平治水土”经验和综合治理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直到晚年,他还亲自率队跋山涉水,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指导编写了《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一书,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7年10月,辛树帜因病去世,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