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其境北界秦岭主脊与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至大巴山分水岭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公里,南北为192.9公里,行政区划面积27091.9平方公里。汉中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
汉中市北部秦岭势如屏障,南部巴山高峻雄峙,中部的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岭和巴山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另外,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冲积形成西乡盆地。汉中市海拔最高点在洋县活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
汉中市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主要是东西横贯的汉江水系和南北纵穿的嘉陵江水系。汉江在市境内干流长277.8公里,流域面积196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2.6%。嘉陵江水系分布在汉中市的西部和南部,境内流程141.7公里,流域面积75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7.4%。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6.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44.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1.75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9.6亿立方米。
汉中市因秦岭横亘于地区之北,巴山屏障于地区之南,对气流的运行有抬升阻滞作用,寒潮暑气不易侵入,使本区气候具有由暖温带向热带过渡之特点。以秦岭、巴山海拔800米为界,分为亚热带和暖温带两大气候类型。总体特点为春秋略短,而冬夏稍长。全市年降雨量在618.8—1348.6毫米之间,年日照总时数1183—1651小时。
汉中市已发现的90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35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汉中市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种物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秦巴无闲草,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汉中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汉中市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
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市之一,汉中市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汉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8年4月,汉中市入选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摘自《陕西年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