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寿

作者: 时间:2009年03月12日

   韩延寿(?~前57年),字长公,西汉大臣。原籍燕国(汉武帝第三子刘旦的封地,范围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人,后徙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其父韩义,因劝谏谋反的燕王旦而遭迫害,朝廷遂提拔延寿为谏大夫。后历任淮阳、颍川、东郡太守、左冯翊等。
   韩延寿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他治理地方,以感化为主,深得民众拥戴。河南颍川多豪强,历任郡守均不易治理。他上任后,经常召集地方父老,设宴求教,逐个地向他们询问民间风俗和老百姓的疾苦,劝导百姓以和睦友爱来消除怨恨,并制定婚丧嫁娶的法规,反对铺张浪费。在他的感召下,颍川社会风气迅速好转。几年以后,韩延寿调任东郡太守,由黄霸来接替韩延寿治理颍川。黄霸在其治理基础上实现了大治。
   韩延寿崇尚礼义,喜欢教化。他每到一处,一定要聘请当地的贤士,以礼相待,加以任用,并广泛地征求他们的建议,虚心地采纳他们的批评意见;他大力举荐在丧事中推让祖先遗产的子弟,表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修建和整顿学校;在春秋两季乡射比武中,设置钟鼓管弦,吹奏古乐,推广宾主迎送揖让的礼仪。每当修筑城墙,收集赋税时,总是事先明令通告规定期限,把按期执行看做一件大事。这样,下属和百姓们都敬畏他又拥戴他。他对属下的批评意见亦能虚心听取,从谏如流。一次外出时,一随从因迟到而遭他指责并准备惩治,后来他了解到这位随从迟到是因为老父突然来到而忙于接待时,便改变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他在东郡任职的三年中,真正做到有令就行,有禁就止,言出法随,以至各类案件大大减少,使东郡成为全国治理成绩最好的一个郡。
   在任左冯翊时,韩延寿去高陵途中遇兄弟二人为争田产而告状并相互辱骂,他为此非常难过,认为自己没有管理好郡内民众,责任在己,遂闭门思过。此事感动了地方官吏,也感动了告状的兄弟俩,韩延寿耐心劝导他们兄弟要和睦相处。此后,郡中百姓关系融洽,再没有为了争执是非而到官府去打官司的。
   韩延寿与任御史大夫的萧望之有矛盾,双方相互指责对方侵吞公款。萧望之列举韩延寿在东郡时私铸兵器等事件,上奏检举其超越职分,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公卿又把韩延寿对萧望之的揭发视为诬陷典法大臣的举动。公元前57年韩延寿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民众千余人相送并争献酒食,莫不为之流涕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