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作者: 时间:2009年03月11日

   吕不韦(?~前235年),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人。入秦以前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常居邯郸,家财巨万。时秦国昭襄王在位,孙子异人(即子楚)被当作人质扣留在赵国都城邯郸。吕不韦在邯郸结识了异人,与异人来往密切,以钱财资助异人,决定涉足政治,扶立异人登上王位。他到秦国游说,劝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收养异人为子嗣,使异人继承王位有了条件。而身处困境的异人得到吕不韦的资助,生活条件好起来,且娶了赵国一家富豪的女儿为妻,所以异人对吕不韦是感恩不尽,言听计从。
   公元前257年,秦军攻打邯郸,吕不韦乘乱帮助异人逃离邯郸,回到了秦都咸阳。公元前251年,安国君即秦王位,即秦孝文王。在位两年后孝文王死去,异人继承了王位,即秦庄襄王。庄襄王为回报吕不韦,封吕为文信侯,食洛邑10万户,任秦国丞相,掌握了秦国的大权。庄襄王死后,儿子嬴政继位,年仅13岁,朝政大权仍然操在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在执政期间,对发展农业生产比较重视,灌溉关中的郑国渠就是在这时修建的,使得关中耕地面积逐步扩大,连年丰收。他还广招大批文人学士聚集门下,约三千多人,其中持儒、墨、道、法、兵、农(阴阳家)等诸家学术观点者皆有。吕不韦命这些人撰写文章,各抒己见,编成了《吕氏春秋》(吕览)。该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6卷,160篇,二十多万字。它综合了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观点,纵论从自然到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兼收并蓄,包罗万象,集战国时期百家学术思想之大成,成为当时秦国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国的政治思想基础。《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对研究我国先秦的历史和文化有极大的价值。
   此外,吕不韦还指挥了秦国反击东周及各诸侯进攻的战争,进而灭了东周,使秦国向中原有了更大的发展,攻韩取13城,击魏占20城,置东郡。
   随着秦王嬴政年龄渐大,思想日益成熟,吕不韦无法继续主宰秦的国政,两人之间的政治矛盾日趋激化。长信侯嫪毐趁秦王政加冕之机欲发动叛乱,被秦王一举平息。秦王又乘机罢了吕不韦的相职,把他贬回洛阳。一年多后,秦王又令吕不韦迁到蜀地,吕不韦便饮毒酒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