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满月

作者: 时间:2016年05月05日

 

    陕北的风俗渗透和散发着许多人类古远文明灿烂的艺术光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一种闹满月的民俗活动至今还在各地极为盛行。

闹满月就是每当谁家新添了可爱的小宝贝后,当满一个月的这一天,民俗称满月,这家孩子的祖母、外祖母、姑姑、姨姨及这家人的亲朋好友拿上用最好最好的面粉蒸上些面鱼、面石榴、面花篮共12个;买上一件衣服前来祝贺庆喜。作为主人家也早有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割肉打酒,做糕蒸馍,有个别富裕人家,甚至杀猪宰羊,雇吹手,海待客人,像过个小事情一样,尽心尽力地招待好前来庆贺的每一位亲朋好友。饭食一般设三顿,头一天晚上是肉臊子饸饹,象征“长寿面”一样,祝孩子长命百岁,饭后本村客人一个个回去,主家和亲戚还得忙一阵子,把家具收拾停当后,还要蒸次日早上所炸的油糕,晚上一家人喜笑颜开地围在一起叙旧论今。  

次日早上,主人家要早早起来,忙于烩菜炸油糕,准备早饭,吃糕民间有步步高升及意,即孩子将来能举官成名。饭后来的客人把自己所拿的礼物全部拿出来摆在炕上,暗有攀比之意,人们都会围拢在产妇和孩子跟前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这孩子长的是丑还是俊,这里长的像张,那里长的像李,孩子将来长大后适应干什么工作,并问孩子闹不闹,奶水足不足。如果是双胞胎(不过双胞胎最好是双男对女,若是一男一女,民间说是童男童女转世,命薄财浅,令人担忧)更惹人羡慕。有的妇女拉着拉着也会互相交谈自己生孩子的感受,也有的会问孩子起了奶名没有,如果没有一家人便会议论起来,老一辈还是抱着以前那种老脑筋,主张给孩子取些什么臭臭狗狗憨憨等一类卑贱的名字,而青年人则坚决反对那老套,认为到了什么年代了谁家孩子还叫这些名字,一来不好听,二来孩子大了会惹同伴们拿名字取笑,受些闲气,还是起个时薪洋气的好听,如雯雯焱焱、之类怪好听的,这时年老的也就再不言传了。

 下午是正席,好烟美酒,七碟八碗,和过红事坐席一模一样,也讲究炒碟子、添肉块、撒酒场、让客人们尽吃海喝,这样主人也就心满意足了。若有老娘婆接生,饭后主妇抽个空空,避开其他客人,把老娘婆叫到一旁,拿出丈二花红(红布或被面),一个红肚肚和若干钱(具体数看当地的礼俗而定)送给老娘婆,老娘婆见后忙说:咋不要多心了,一庄一院的谁不用个谁,主妇忙道:这是一点小意思,咋就留下这么个规矩,快拿着,这时老娘婆笑眯眯地接了。其他客人这天可以回去,主家并适当地可给拿些馍馍油糕,若家中有年老的还可拿些肉食,但做外婆的这天不能回去,说走会把奶水给带走,同时也能给主家收拾些家具。从这天起产妇就可以下地出门,并能做些轻微的家务活了。

 城里人给孩子闹满月,这一天把亲戚朋友请到饭馆里,十人一桌。好饭美酒,开吃尽喝。饭间产妇和孩子一般不到场,只有男主人挨桌给每一位客人敬两杯酒,而男主人只喝全桌公敬的一杯酒。席间有的人嘴里叫着,手里划着,气氛十分热烈,追求着新时代的高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