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志:记录70年如歌岁月

作者:杨静 时间:2019年09月20日


  来源:陕西日报 2019年09月20日刊登  记者 杨静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地方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记录下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地方志的魅力究竟何在,为何能够延续至今?新时代,地方志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又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讲好陕西故事?

陕西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来,陕西方志事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一代代、一批批陕西方志人,满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三秦大地上默默耕耘。

  如今,陕西方志事业呈现出了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无论旧志还是新志,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品类上讲,陕西都堪称中国方志大省。更重要的是,陕西方志在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展示陕西文化魅力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文化、诠释中国精神中展现了新的气象。

  守护文化根脉 展现陕西魅力

  地方志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天文地理,人事往来,风土习惯,无不尽书其中。而挖掘古物中的文脉,探索文献中的精神,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础。

  1958年,陕西省根据中央部署建立了地方志统筹机构,组织人员搜集资料编纂志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全省第一轮修志和开始于21世纪初的第二轮修志,形成了陕西地方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志高潮。

  第一轮新编社会主义新方志,省、市、县都成立了专门常设的修志机构,修出了数以百计的志书,丰富发展了方志思想和理论。2009年年底,全省全面完成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纂和出版任务,为全省人民呈现了223部(卷)、2亿余字的地方志历史文化长卷,为绵延25年的首轮修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其中,30部志书获得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104部志书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和陕西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

  2009年,陕西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启,记录了1990年至201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历程。截至目前,第二轮规划陕西省志1部70分册、市县志117部,现已完成出版或终审省志58分册,市县志89部。

  此外,围绕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目标,陕西年鉴事业也在全面推进。《陕西年鉴(2018)》全书120万字,框架设计更加合理,重点内容更加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更加鲜明,资料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共有119部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开展编纂工作,其中省级1部、市级11部、县区级107部,覆盖面100%。

  发挥智库作用 服务经济发展

  经世致用乃修志之本。陕西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坚持这一宗旨,不懈发掘地情文化资源,在服务大局、经世致用中多出成果,彰显了方志的活力。

  立足于地方志,服务于乡村振兴,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大力推进名镇名村志的出版,《高家堡镇志》《东岭村志》等列入全国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地方志以独特的方式,留住乡愁记忆,延续乡村文脉,参与乡村品牌塑造,在乡村振兴中留下方志印记。

  西安市校点《长安志·长安志图》《西安府志》等,为研究西安城市规划、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咸阳市依据咸阳钟楼、清渭楼的历史记述,恢复重建咸阳钟楼和清渭楼,并依据《咸阳年鉴》有关“咸阳马栏红”苹果的条目,为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助力。

  此外,阎良、麟游、太白、武功、白水、府谷、横山、旬阳、商南等地方志为当地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园区建设、项目选址、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方面提供服务。西安、咸阳、渭南及凤县、陇县、潼关、略阳、勉县等地以旧志整理为依托,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参与了当地名胜古迹的重建与修复。

  2018年12月,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汉中召开全省读志用志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经验,积极探索全省地方志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围绕“三个经济”建设,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成立专门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明清陕西商贸经济的枢纽和门户地位》《陇海铁路的历史角色——近代关中商贸经济的构建与发展》等科研成果先后刊出。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在景仰先贤、肃穆精神方面,在传播知识、促进文明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近年来,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先后编纂了《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陕西省人民政府沿革史》、《铭记》(4卷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丛书)、《陕西概览》、《陕西帝王陵墓志》、《陕西故事》等,极大地丰富了陕西省情研究的内容,展现了三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积极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以地情资源开发为载体,开展了家谱、家训、家规征集及展览馆、村史馆布展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为地方文化认同、联系乡情、教化邻里搭建了平台,更成为宣传、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名片和窗口。宝鸡市以出台《宝鸡市编纂乡镇村史村志意见》为契机,兴建村史馆、村史墙,梳理乡村历史沿革,寻找乡村历史记忆。商南县全面搜集家谱家训,除县志设专编外,还编写《商南家训》。

  2018年,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全省组织开展第二届“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系列活动。活动围绕“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彰显陕西地域人文特色”的主题,依事释理,以行论道,举例明理,讲好陕西故事,塑造陕西新形象。

  此外,陕西省地方志馆2009年开馆,馆内藏书4万余种;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网站2006年开通,2014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站群建设并与百度共建陕西数字方志馆,累计上传资料18亿字;陕西省方志数据库数字化书籍1141部(册),约10亿字;《陕西地方志》刊物1982年创办,出刊218期;“馆、网、库、刊”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陕西的重要窗口。

  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坚定文化自信,忠实记录当下,见证发展成果,地方志事业在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必将为后世留下横陈百科、传承不辍的精品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