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唐帝陵,从“历史活化石”中了解大唐开国的传奇故事

作者: 时间:2018年08月16日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

  从远古时代的五帝之首的黄帝陵,到开创统一封建王朝的秦始皇陵,再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汉、唐帝陵,大大小小众多的帝陵散落在陕西大地。

  这些帝陵文化遗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和陕西历史文化的浓缩,也构成了陕西庞大丰厚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一、唐朝为什么称为唐?看大唐的“创业史”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距今已经有了1400年了。

  1、景皇帝--李虎,李唐基业的创始人

  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名臣,与“中国第一老丈人”独孤信等并称为西魏八大柱国;在北周建立后,追封为唐国公。唐朝的“商标”也就是从这会来的。

  李渊建立唐朝后,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增修陵园,名为永康陵。  

  △ 唐永康陵文保碑

  永康陵位于咸阳城东北55公里处三原县陵前镇,为封土陵。四周皆为耕地,当地居民以传统的农业耕种为主。

  永康陵是唐代最早的陵墓,属于魏墓唐陵形式,对初唐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一点从唐永康陵的现存的历史石刻上就能看出来。

  △ 唐永康陵封土航拍(图/华商网友石泉一眼)

  位于永康陵神道西侧的天禄石刻,是唐帝陵中少有的石刻艺术风格,沿袭隋朝石刻造诣,在身体前方两侧雕刻有行云般双翼,意比神兽。  

  △ 唐永康陵的天禄石刻(图/华商网友水过石听)

  它们的设置职能是为了驱除邪祟,象征祥瑞,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天禄石刻后腿残缺一支,似乎诉说着曾经的艰辛。

  2、元皇帝--李昞,子承父业打基础

  那李渊的父亲李昞怎么样呢?李昞娶了他父亲李虎同事独孤信的四女儿,世袭父爵陇西郡公,后被加封为唐国公。

  在李渊登基之后,追封父亲李昞为唐世祖,谥号“元皇帝”,对其位于咸阳城东20公里处渭城区正阳镇后排村北的陵墓进行扩建,封为兴宁陵。

  △ 唐兴宁陵文保碑(图/华商网友郑发三子)

  兴宁陵隔渭水与唐长安相望。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形制和风格和三原县永康陵相同,均为初唐时期陵寝建制,不过唐兴宁陵石雕以及神道走势保存相对完好一些。

  △ 唐兴宁陵神道航拍(图/石泉一眼)

  神道两侧的从南向北计有天禄(俗称独角兽)2个,鞍马4个,狮2个,均两两对称。据当地人介绍,石马与石狮之间原有石人三对亦是两两对称,现已埋入深土层中了。  

  △ 唐兴宁陵天禄石刻(图/水过石听)  

  △ 唐兴宁陵石狮石刻(图/郑发三子)  

 △ 唐兴宁陵石马石刻(图/郑发三子)

  关中地区汉唐陵墓雕刻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刻最珍贵最精彩和最有价值的遗存之一。

  中国现当代雕塑理论艺术家王子云先生认为:“古代遗迹遗制存留今日者,以雕刻艺术品为多,其分类可大致为陵墓石刻及佛教雕像两类。虽均受西方之影响,但已属于中华民族之天才创作。尤以陵墓雕刻实足以代表中国固有之文化精神”。

  二、定都长安,大唐画卷正式开启

  上面说了李渊的爷爷与爸爸,可以知道李渊出生时就是皇亲国戚。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六十九岁,初谥“太武皇帝”,庙号“高祖”,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

  △ 唐献陵文保碑(图/水过石听)

  献陵“封内二十里”,地跨今三原、富平两县,南距唐长安城约50千米,是关中十八唐帝陵中距离京城最近的帝陵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据《唐大诏令集》卷十一的【神尧遗诏】记载:其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百辟卿士、孝子、忠臣送往事,居勿违朕意焉,贞观九年五月六日。

  △ 唐献陵兆域现状航拍图(图/华商网友关中牛刀)

  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献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

  △ 唐献陵封土

  唐献陵的遗存

  ▲▲▲下宫遗址

  △ 唐献陵下宫遗址

  下宫遗址是之前祭祀或休息的场所。

 ▲▲▲华表

  △ 唐献陵石柱现存(图/关中牛刀)

  在唐献陵朱雀门外立有近8米高的石柱(也称华表),上蹲犼兽,下雕盘龙,八棱形的柱体刻满了花纹,显得庄严肃穆,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代表了天地人的关系。

  △ 石柱上的花纹(图/关中牛刀)

 ▲▲▲石虎

  这里的石虎本名为“騶虞(zōu yú)”。石虎在唐朝本也不叫石虎,因为李唐一代避讳李虎的“虎”字,所以不会称“虎”字以及雕刻虎。唐代也多将虎称之为“大虫”“神兽”等。

  △ 朱雀门石虎(图/水过石听)

  有人会问,一般唐帝陵门前都是石狮子,为什么唐献陵是“騶虞”?

  騶虞最早见于西汉霍去病墓和张骞墓。唐太宗昭陵以前,帝陵石刻中置騶虞而不置石狮者,以西魏文帝陵最早。魏晋南北朝陵墓前天禄、辟邪就是以虎为模特、经夸大加工而成或兼以虎、狮特征而制作的神话动物。传说虎为“百兽之长”,能够吞食鬼魅,为了死者的安全,古人有以虎镇墓的习惯。帝陵用騶虞为门兽,以唐高祖献陵的石虎最晚,此后大唐帝陵也有列置騶虞的,但已经不是门兽。

  △ 唐献陵“騶虞”(图/华商网友车矢菊)

  四门的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机敏,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

  献陵陵园四神门外原各有石虎2件,神道有石柱和犀牛各2件,今地表有石柱2件(基本保存完好,西面1件有残损);1件石犀埋于地下,地表石虎仅剩1件。

  △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院的献陵石犀(图/西安碑林博物馆)

  献陵陵区内的石刻文物雕琢浑厚豪放,造型刚毅沉稳、气宇轩昂,雕工十分考究,题材和雕刻手法、水平大大超过前期,其中石雕艺术更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佛龛

  佛龛位于唐献陵东北处。当地人称石佛堂,正面开龛供奉一佛二菩萨,堪称初唐石刻精品,佛龛内刻有佛经。

  △ 石佛龛(图/关中牛刀)

  △ 佛龛上的文字中出现的“献陵”二字(图/水过石听)

 

△ 佛龛上的雕刻(图/水过石听)

  综合:华商网【寻唐迹】系列、《陕西帝陵档案》

  来源:陕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