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一本村史一首歌 扶贫扶志故事多

作者:陕西日报记者 武丹 通讯员 卜相囝 时间:2019年10月08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白水县举行村歌比赛。本报记者 武丹摄

  9月22日,白水县林皋湖畔。

  正午,一场“理论政策+百姓文艺+扶心扶志”的宣讲活动,在林皋镇中塬村村民们齐声欢唱的村歌中拉开帷幕。学理论、听政策、领分红,50余名村民热情高涨。

  活动中,“脱贫之星”同甲有分享了脱贫致富的经验。活动结束时,他顺手递给记者一本《中塬村志》,说道:“这本书,我可一直拿它当宝贝呢!”

  同甲有说:“《中塬村志》让我看到希望,激励我走出贫困。”

  4年前,同甲有被查出直肠癌,一年里多次奔波于西安、铜川两地医院,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同甲有妻子又被确诊为右足骨头坏死。 为了看病,家里四处举债,眼看着黑暗的日子没个头。后来,同甲有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政策帮扶,但他仍消沉度日。

  2018年年初,村里印发了600多册《中塬村志》,书中记载着中塬村的发展历史,收录着村里的名人故事。其中,“90后”残疾人运动员王洁馨战胜病魔,自强自立的故事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正是这个“90后”女娃,让同甲有振作了起来。

  “娃娃虽然残疾,但人家从来没有放弃自己,还代表国家参加残疾人奥运会,为国争光。跟娃一比,我太丢人了……”说到这里,同甲有突然提高嗓门说,“党和政府下这么大功夫支持我,咱咋能自己都不下苦呢?”

  有了精神食粮,同甲有“站”起来了。2018年,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承包了土地种花椒,还担任着村里的护林员,年底他成功脱贫。今年,他又承包了7亩苹果园。

  “加上我自家的10亩苹果园,今年挣6万元不成问题!”同甲有这句话说得中气十足,脸上神采飞扬。

  不止同甲有,不止贫困户。一年多来,小小的一本村志,唤活了整座村子的精气神。

  “《中塬村志》现在是我们村的精神寄托,是大家伙儿脱贫致富的动力源,让村民都拧成一股绳了!”中塬村党支部书记同旭东说,截至2018年年底,中塬村已有39户120人退出贫困户序列。村里在苹果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还新建了150亩花椒园,节水灌溉设施覆盖面积达600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据统计,在白水县,像中塬村这样完成村志(村史)编印的村子已经有52个。

  “目眺林湖波荡漾,遍地鲜菜万家香……”9月23日下午,从尧禾镇门公村车家塬的小卖部里,飘出充满乡土气息的乐曲,歌词质朴,饱含深情。

  循声推开门,记者看见一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身材瘦小,眼睛却神采飞扬。他正坐在电脑前,握着鼠标,盯着屏幕,面带微笑地哼着歌。

  他叫张立升,曾有一支红白喜事乐队,活跃在周边几个县的乡村以及城镇,日子过得还算滋润。2004年正月,他在一次演出途中遭遇了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一度陷入贫困。

  2015年起,白水县开展“村歌”工程,在帮扶干部的开导和帮助下,张立升先后为10个村子谱写村歌,并学会了上网、录音。随着“村歌”工程的不断推进,今年,每月平均收入4000元的他,退出贫困户序列。

  写村歌,让张立升重拾了自信,赚了钱,又摆脱了贫困。唱村歌,也在激发着更多的“张立升”,凝神聚气,坚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创建集体合作社,文化拉动大产业,感受田园风光美……”在杜康镇和家卓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61岁的胡孝明唱着村歌,与大伙儿分享自己“脱贫创业”的幸福;

  “大棚菜,生态园,乡村旅游好休闲……”在杜康镇张家塬村的设施大棚里,农民张杰不由得跟随着村里的广播,加快了劳作的速度;

  “比勤劳,重诚信,讲求淳朴敢创新,干群携手奔小康……”村歌表演活动上,扶蒙村的《放歌扶蒙》把奋斗精神传得更广更远;

  ……

  据统计,目前白水县123个行政村已经完成村歌86首,群众在接受精神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感受着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提振建设新农村的自信心,凝聚起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十足干劲。

  借助“村歌村史”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白水县还在持续开展镇、村史馆建设工作,目前已有3个镇级和7个村级乡愁馆、村史馆、文史馆落成。

  村史里寄托奋斗,村歌里写满祝福。经过两年实践,白水县已经把“村歌村史”工程与扶贫扶志有效结合,探索出了扶贫扶志和乡村治理的新路径,为30万白水儿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