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作者:陕西日报记者 沙莎 柏桦 时间:2020年08月19日


  来源:陕西日报

  从长安到敦煌,长长的丝绸之路上,闪烁着人类最辉煌的记忆。长安十里繁华,敦煌千年飞天。每一次的发现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每一次的交流都有对中华文化的创新,每一次的诉说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够博采众长正是因为底蕴深厚,唐朝的仕女和敦煌的飞天展示的都是大国的开放和包容。继承和创新,交流和互鉴无论在长安还是敦煌都是时代的使命。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榜上有名。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秃尾河北岸的梁峁台塬之上的石峁城址,是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和区域政体中心。皇城台作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带给世人的新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发展高度的传统认知;揭露出中国史前时代最为壮观的建筑群,反映了石峁社会的高度复杂化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结构复杂的门址、规模巨大的台基、气势磅礴的石砌护墙、设计精巧的城防设施,以及石雕、陶鹰、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级遗物的出土,也确认了皇城台宫城的性质。大台基上新发现的石雕,反映了早期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石峁先民的精神层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物承载着历史发展的鲜活脉络,承载着灿烂文化的高度自信,彰显着华夏文明的无限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呈现。

  从100余项基本建设项目考古调查的完成到5200余处遗迹的发掘,从澄城刘家洼、延安芦山峁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到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址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再到石峁遗址、西汉帝陵和唐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省考古科学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科学资料。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文物本身和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的挖掘剖析,也是对其中所彰显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的揭示,更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传承、发展和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博物馆全面闭馆,而线上公众文化服务活动却未曾停滞。我省文博机构利用陕西省数字博物馆、微博、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文物教育”、陕西融媒体等平台开展“云刷馆”“云看展”和讲坛、讲座及社会教育等线上活动,使我省文博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新的特点,线上博物馆也成为今年文化服务的新主流。截至目前,我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共开展线上各类博物馆教育活动5600余次,受众人数近3亿人次。

  作为全国文物资源大省、文物工作强省,陕西有责任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中不断创新探索,总结经验,为破解文物保护利用难点贡献陕西智慧。从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机构的成立到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栽桩亮界工作的开展,从神木石峁遗址、延安芦山峁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汉霸陵等重点考古项目的实施,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深化工程、乾陵遗址区西乳峰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桥陵基础设施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等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我省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重要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提升。

  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7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98处,博物馆总数达319座;全年全省博物馆举办各类临时展览824个,开展教育体验活动1600多场,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4900万,接待研学团队185万人次;全省群众文保员超过8000人,志愿者巡查田野文物成为全国试点。与此同时,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在陕西上线,我省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博物馆历史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试点省份。如何守护好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努力将陕西的重要遗产和相关设施推介为国家文化地标,陕西围绕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文物工作的核心任务,正在走出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陕西文物担负起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流任务。以秦兵马俑为代表,以西周青铜器、汉唐丝路文物、大唐长安文物、历代陶俑为特色的陕西出境文物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频繁亮相世界各地,先后到过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游世界150多个城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等40多位在展地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展览开幕式或参观展览。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陕西以广阔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2019年我省引进日本《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等境外展览。与此同时,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文化展示的形式走向世界。2019年我省组织以秦兵马俑为代表的精品文物赴新西兰、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展览。2018年我省在英国利物浦举办的《秦始皇与兵马俑》成为利物浦博物馆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展览,被中宣部评为“2018年春节中华文化走出去优秀项目”、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并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英国利物浦“年度最佳活动奖”和“年度旅游体验奖”。曾经只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已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拥有了新的身份——“外交使者”“文化名片”。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从端肃威武的兵马俑到讨喜可爱的“秦亲宝贝”,从妩媚典雅的唐代仕女图到活泼俏皮的“唐妞”,一件件文物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成为名动全国的陕西文化IP;重大历史题材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电视剧,一部部以陕西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为根脉的影视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陕西、了解陕西;《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长恨歌》,一个个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将千年前的周秦汉唐呈现给今人……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的文化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精神向新时代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