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台孝经碑》

作者:朱文杰 时间:2018年12月26日


  “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西安碑林有《石台孝经碑》,此碑造型极富特色,称得上是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巨碑。人们称此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这不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由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

  这通石碑碑侧的一段行书,是当年碑刻成之后,唐玄宗作的批注:“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述了孔子与其弟子们的问答辞。全书共分为18章,主要讲述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

  虽然我对《孝经》提倡的“事君如事父”特别反感,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它是从人性本善、孝敬父母出发,即孔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中还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其中倡导的“天子之孝”,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让黎民百姓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牢笼中透一口气。因而《孝经》是博大精深的,但对于《孝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丰腴净利,颇有盛唐书法气概。《旧唐书·本纪》中称唐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公元710年和713年,临淄王李隆基两次发动兵变,杀伯母韦皇后,立父唐睿宗;后赐死姑姑太平公主,接受父亲禅让,黄袍加身,史称唐玄宗。为避“名不正言难顺”之讳,他希望能通过以“孝”治天下,来赢得民心。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部,让子弟精读勤学,并于第二年亲自书写《孝经》,刻碑以示天下。

  《石台孝经碑》是碑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通石碑。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整个构图生动、威武,充分显现了开元盛世的堂皇和大唐基业的雄风。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