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优秀传统,创新年鉴事业

作者:何伟志 时间:2019年10月18日


赓续优秀传统,创新年鉴事业

何伟志

  近代以降,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年鉴传入中国。从初期的年鉴形态传入到19世纪中叶的内容编译,再到民国时期的编纂创始,年鉴在与中国传统史志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嬗变并实现本土化。新中国成立后,年鉴事业进入发展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年鉴事业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年鉴编纂数量最多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从综合到专业的年鉴系统化网络格局,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作为地方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事业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年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年鉴源于西方,但年鉴在我国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中国年鉴根植于中国历史文献编纂的特有文化土壤,从编纂之初就受到历代史书、志书编纂和传统史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年鉴编纂在体例体裁、框架设置、内容分类、编纂手法、记述文风上都与传统史书、志书有相近之处,在编纂原则上,注重客观性、政治性、历史性,注意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在漫长的编纂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中国年鉴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史志文化中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坚持客观真实的记述原则,运用朴实尚简的文风,秉持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发挥治国安邦的社会功能,结合观点正确、体例合规、框架科学、资料翔实、内容全面、记述准确的现实要求,构成了中国史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庚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年鉴编纂,正是我国古代编史修志传统和民族史志文化的现代传承。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和兴盛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同时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发展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过程。全国各地各类年鉴,全面记述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重大成就、宝贵经验以及失误教训,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与鼓舞人民群众斗志。中国年鉴编纂体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历史必然,也是中国年鉴的历史责任,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年鉴事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年鉴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年鉴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包括方志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应当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年鉴必将表现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年鉴编纂不仅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同地方志书一道,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和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应当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独特位置,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总结年鉴发展历史尤其是近40年来的年鉴发展史,我们注意到科学理论对年鉴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年鉴编纂水平提高、年鉴工作的开展和年鉴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坚持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发挥以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分会为主导的年鉴社会团体的阵地作用,繁荣年鉴理论研究,培育年鉴人才。通过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锻炼编纂队伍,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年鉴编纂、研究队伍,造就一批年鉴理论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年鉴编纂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时代需要,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目前,年鉴存在因忽略著述性所造成的可读性不强,记述门类和内容不够综合、全面,地域特色不突出,服务能力不强,精品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年鉴编纂创新要注重体现著述的鲜活性、内容的全面性、地域的特殊性、服务的实用性、质量的精品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创新理论。

  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年鉴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必须充分发挥年鉴横陈百科、无所不包的“宝库”作用,在新时代彰显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优势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年鉴正本清源、存真求实的“志库”作用,深入研究挖掘和跟进记载历史,为传承和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年鉴培根铸魂、教化育人的“知库”作用,借助年鉴这个载体,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年鉴经世济民、资政辅治的“智库”作用,让年鉴工作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全局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年鉴彰善瘅恶、树之风声的“鉴库”作用,守住和用好年鉴阵地,传播新时代需要的正能量和好声音,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发挥如上所述“五库”作用,是年鉴在新时代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年鉴编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促进编纂理念转型升级,找准自身定位,在设计思路和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加强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关照。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年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年鉴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传承中华文脉、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有更大的担当作为。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