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录人文 教化一方
——《吴起县志》通读浅谈

作者:李宪亮 时间:2023年08月22日


  编修方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1960年10月,梅白同志要去荆门县委做书记。毛泽东同志告诫他说:你到荆门以后,先要读荆门旧志,熟悉荆门的过去;还要修新县志。要做到“先修志,后修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发愤著《史记》的目的,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编史修志,既是先贤“通古今之变”的法门;也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治国理政的首选法宝。

  2020年4月,欣闻《吴起县志(1990—2013)》(以下简称《吴起县志》)出版发行,我便迫不及待的向吴起县档案局“讨要”了一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通读全书。《吴起县志》全书30编、116章、381节,165万字,图片350多幅。下面谈谈读后感:

  一、主旨清晰,方向正确。

  “以志资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发展基因。家有谱,乡有约,州县有志,国家有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注意发挥地方志的资政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吴起县志》是吴旗县“前志”(三秦书社1991年版,简称“前志”)的续编。是在中共吴起县委领导下,由吴起县人民政府主持,县档案局组织编纂的吴起县第二部社会主义新县志,全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存真求实的编纂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1990—2013年吴起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二、构架科学,一目了然

  一部志书质量的好坏,首先要看篇目设置构架是否科学,分类是否恰当。仔细推敲《吴起县志》的篇目,认为总体结构清晰、分类得体、排列有序、查阅方便。该志篇目设置根据吴起县的时代和地方特点,按建置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部类横向编排。志首设图照、序、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志中平行设置政区、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述、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水务、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贸服务业、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政权、政协·社会团体、人社·安监·民政·监察、公安·司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精神文明建设、民生·民俗·宗教、重大事件纪略、人物30编;志末设附录、索引、编纂始末。

  三、体裁丰富,详略得当

  地方志的记述体裁基本上来源于司马迁《史志》的八书和班固《汉书》的十志。其发展的总趋向,是和正史保持一致。《吴起县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中、小篇平行章节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事;卷首图照统揽全书,概述总摄县情;志中文、表互为补充,附录殿后辑文存史。该志采用中、小编平行章节结构,编与编比较均衡。全志30编,除重大事件纪略编,编下章最多的8章、仅有一编(综合经济管理),其次是6章、也只有三编,5章的有七编、4章的有五编、3章的有九编、2章的有四编。为了避免记流水账,该志采用各类统计表295个,这样使整个志书条分缕析、文字精炼、篇幅减少。同时,该部志书结构采取编、章、节、目、子目、黑体六个层次。例如:第十一编城乡建设第三章县城与小城镇建设里市政设施建设下面有子目【道路与桥梁建设】、黒体有白石咀市政道路、刘渠子二道街……等。这样使整部志书重点突出、兼顾一般,详独略同、彰显特点。

  四、审名纪地,据地书事

  一部县志记载的范围虽限于一个区域单位,即所谓“一邑之小”,但其内容却极为广泛。从纵的角度看,既记古又记今;从横的角度看既记自然、地理,又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记社会风土人情、人物,不仅是有关自然科学的“博物之书”,而且是一地社会科学的“一方之全书”。《吴起县志》对地方特色事物采用升格、编章内突出、设置重大事件纪略加强记述。该志通过对彰显吴起地方特点的事物,包括建置区划、地名所源的吴起大将军、秦长城与明长城、传统文化及民俗,除利用述体无题导言外,进行浓墨重彩的记述,起到彰显吴起历史底緼、突出地情特色的效果。吴起地貌特殊(“九川一河两涧两流域”),自然环境篇目突出了地貌特征。1998年吴起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舍饲养羊”发展战略,在农林牧渔相关编目,对退耕还林及成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记述;经济综述与工业编则突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的转向、升级和改革,相应地升格记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发展,突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城乡建设、商贸服务业和教育科技在编章内突出记述。设置重大事件纪略集中反映吴起发生的三大(“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吴起,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门记述”)特色事件,“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亦是对前志进行补遗,突出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的史实。此外对前志记述缺少的“三反”“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运动和知识青年在吴旗“上山下乡”予以补记,增强了资料性,强化了深刻性。

  五、续承前志,创新独特

  撰修县志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志书部部相承,不能断修;第二方面是指志书记述事物的连续性,做到记述不断线。创新是指方志编纂的内容、方法随着社会的演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创新。《吴起县志》是吴旗县前志(1991年三秦出版社版)的续编志。为了保持基本事物叙事的完整和历史的纵深,本志在坚持上限1990年衔接前志的同时,摒弃自然断限的编纂方式(所有叙事机械地均衔接首轮志书下限时间记述),而是选择性地对国计民生、社会事业、历史人文在编、 章导言和部分章节中进行历史勾连,对部门单位机构沿革进行追溯。方志是记述社会地情的文献,而不仅仅是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在通过部门参加,按照县志框架搜集资料编写部门志稿的同时,总纂人员还利用互联网时代资料资源共享的平台,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补充大量的全国、陕西省、延安市,包括吴起县的背景资料,订正不正确的表述,对不规范的缩略语进行规范或注释,查补发文单位和含糊的表述;对吴起历史材料,利用陕西省地方志的地情资料数据库有关资料予以综合成精华以保持历史的完整。如,吴起古道,首轮志书并没有记载。原因是吴起建县较迟,原分属保安(今志丹)、定边、靖边和甘肃安化(今华池)四县。为勾连吴起古道,包括秦直道、驮道的内容,从志丹、定边、华池等周边县志、陕西省交通志中搜集资料,保证本志交通溯源的完整。此外,通过吴起境内的社会调查和部门资料的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多元情况下记事的相对完整。该志坚持平实叙事的同时,遵循《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述体中的必要议论适度”, 在总述、编章下无题导言、重大事件纪略等部分 “适度”议论,对旅游资源、山水风光 “适度” 状物。陕甘宁边区时期,吴起于1942年建县,建县前地名 “吴起”,建县后县名 “吴旗”,2005年10月县名更改为 “吴起”。几度变更,带来志书表述的困难。全志坚持 “历史称谓”的地方志记事原则,在泛称时用 “吴起” “全县” “境内” “县境”,在确指时用 “时名”吴起或吴旗记述;再确指通记时用 “吴起 (旗)”记述。

  六、工作高效,团队专业

  志书编纂组织至关重要,是一本志书能否成功编纂的前提条件,只有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编纂组织,才能编纂出一本精品佳志。《吴起县志》根据部门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档案局及时进行志书的分纂总纂工作,采取 “边征集边分纂边总纂”的高效率工作模式。县档案局聘用县内5名有修志经验的离退休领导干部组建分纂队伍,他们熟悉县情,是很多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聘请始终在前沿一线修志的具有30多年修志实践的编审(正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志与上海市志编纂的主要业务负责人梅森担任总纂,开创县志编纂先河,利用互联网和网络资料进行 “倒逼式”总纂通稿,电子文稿网上传输,无纸化编纂。分纂人员按编框架归纳各单位志稿,总纂进行精修并调整充实删节文稿,撰写各编的无题导言。总纂和分纂与承编单位流水修改核定。在他们的强力推动下,《吴起县志》编纂工作快速推进,2018年底就完成了所有的编纂任务。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意思是说,修撰方志,主要目的在于让执政者了解一方民情,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执政方略。《吴起县志》既是吴起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了解县情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央、省、市以及兄弟县市全面、系统掌握吴起县情的有效渠道。这部县志既全方位展示了吴起县过去23年的历史风貌,也为吴起县的新时代文化建设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希望吴起县各部门充分认识《吴起县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阅读学习,通过对《吴起县志》的研读来拓宽视野、启迪思想、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

  

  附:作者简历

  李宪亮,号渔樵耕读,吴起县人。现任宁夏文史馆副馆长(副厅)兼《宁夏文史》主编。编著出版《境由心生》(古体诗赋集)、《中国年俗文化概观》、《西夏艺术荟萃》《中华传统仪礼》、《宁夏历代诗词集》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