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区志
——《西安市碑林区志(1994~2008)》推介

作者: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西安市碑林区志(1994~2008)》是陕西地方志丛书,由吉勇先生主修,历经八年,于2012年7月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这部志书综合运用志、记、传、述、图、表、录等形式,上接前志,下记1994~2008年碑林区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主体设24个专业篇目,志前设序凡例、总述和大事记,志末设附录和后记,共30个部分。全书设类目121条,条目380条,子目507条,总计100余万字,历史图照和当代图照213幅。其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体例完备、结构严谨、记事明晰、行文流畅、特点突出,是一部记述碑林区历史过往的史志文献,也是一部可信、可读、可用、可借鉴的地方佳。笔者认为,《西安市碑林区志(1994~2008)》(以下简称《碑林区志》更为突出区情特色:

  一、资料翔实

  地方志是地方区情的载体。清代学者章学诚说过:“今天下大计,既始于州县,则史事责成,亦当始于州县之志”。编修城市区志又不同于编修州志、府志、县志和专业志。《碑林区志》是西安市中心城区的地方志,记载本行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兴衰变迁,局部反映城市发展轨迹和功能。从历史沿革来讲,碑林区行政区划建置晚。编纂区志,缺乏必要的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又没有其它地方志书可借鉴。因此,碑林区完成首轮修志和二轮续修志实属不易,不仅它编纂成书早,更重要的是这部志书编纂质量高。修志与续修志书需要发掘、搜集、整理大量的史实资料,工作繁杂琐碎,有时为一个小小的含糊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考证。这就要求修志人员不仅要有慎密严实的治学作风,还要有合作包容的团队精神,绝不是找几个人关在房子里拍脑袋,估摸拼凑而成。合格的编纂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对当时区情熟悉了解,又亲身融入了阶段性工作,现在又执笔参与到修志工作的老同志来完成。《碑林区志》用较多篇幅,记载本地区特有事物,鲜明地显现了区情特色,起到“存史、资育人”作用,为认识、研究碑林区情的人们,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既服务于当代,也将流传于后世,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

  二、相承相续

  《碑林区志》二轮续修志,这部志书有机地与前志衔接,是在前志基础上的承继,又是前志史实的延续。前志下限断至1993年底,后志上限承继1994年初。这只是对史实而言,对后志主体而言。有人把前志后志关系比喻为“藕断丝连”,就是说史实或主体一定要“藕断”,后志不能随意叠加,不能滥复载前志史实。就具体问题而言,一定要“丝连”。如前志下限未完结的事,就不能刀切豆腐两不沾。如果那样,读者就无法了解事物整体情况。再如国民经济某些指标数据,如果只记述前志下限以后,就无法进行比较,看不出事物发展和变化。还有些沿革和选记不作承前简述,形成断面失去完整性,其可读性、实用性降低。这些问题,在《碑林区志》二轮续修志中,都得到妥帖的处理。

  三、篇目增减

  《碑林区志》修志时体例和篇目设置,是科学合理的,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模式。二轮续修志承继了前志分志和篇目设置,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增加了新的设置。细化调整为:一承、二并、三删、四增。一是前志下限以后某些内容,没有了或变化较少的,后志可将所需记述的史实,纳入其他合适篇目或条目中。二是前志中没有或在前志中没有单设的,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设置新篇目、新条目。三是类目及以下设置,应根据内容进行删、增或并。如前志中设有“镇压反革命”“反动党团登记”“夜市”等,现在就不需要再设置。前志下限以后出现的,如“讯息产业及互联网”“移动通讯”“广告业”“中介业”“装饰业”,还有超市和专卖店等,就需要设置新篇目、新条目。《碑林区志》二轮续修志,就是这样从多方面避免篇目雷同,记载繁简适度,区情特色突出。

  四、补遗纠错

  《碑林区志》首轮修志,其质量是肯定的。但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疏漏和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关于建国路的命名时间,应当是1943年,而前志记为1952年;关于1993年6月7晚9时许三位日本人在长安城堡大酒店被杀,前志记载“为同行人所杀”,而实际是被桂林人海亭、曹修德杀害。海亭、曹修德2004年7月10日被抓,2005年10月27日被执行死刑等。后志对前志纠错,也是对读者和未来负责任的态度。纠错不能简单理解为勘误,重点是纠错而不是勘误。将纠错补遗另列分志,让人产生较强地分离感。将补充和补遗随后志篇目记载,并都列出充分的考证依据,做到不伪、不偏、不漏。所以说《碑林区志》二轮续修志补遗纠错,是有别于首轮修志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二轮续修志主要责任之一。

  五、时政服务

  《碑林区志》是严谨的、高雅的,又相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部志书不仅是各级领导了解和掌握碑林区情的资料书、必读书,也是机关工作者桌头案尾的工具书、参考书。对有意了解碑林、认识碑林的人们有益,对有意认识西安、研究西安的人们也是不可或缺的。碑林区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因境内中外闻名的金石宝库—宋代“碑林”而得名。自公元582年隋建大兴城起,历经唐长安城、五代、北宋、金宗兆府(郡)、元奉元路和明、清的西安府,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为西安,碑林地区一直是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大区而著称。这些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遗存和史志文献,在《碑林区志》中有记载。人们记忆中的老西安老味道,在《碑林区志》中能找到其中的记述,也能看到位于今碑林区太乙路地区唐长安城“东市”,长乐坊地区“八仙宫”“罔极寺”,柏树林地区汉代“董仲舒墓”“关中书院”,长安路地区“荐福寺(小雁塔)等历史故事。其中位于南院门地区传统小吃种类繁多,南院门街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竹芭市街的“樊记腊汁肉夹馍”、“王记粉汤羊血”等百年老店名扬西安城,时至今天已成为西安市民解馋过瘾的去处,也是外地游客乐道垂涎慕名寻觅而至,抖音网红打卡地。也就是说,《碑林区志》是一部富有地方特色的志书,传播功能丝毫不逊于一般教科书。

  《碑林区志》作为陕西省首部城市续修区志,它详尽记述碑林区行政区划的变更,留住曾经熟悉的地名典故、市井民俗、方言俚语、传统村落等信息史料,让需要深入研究碑林区情的人们,找得到、看得见、记得住。就续修地方志而言,只有在承继前志基础上的创新,才能使续修志的质量不逊于或超过前志。一部续修志如能把握住地方特色,就会有亮点、有品味。《碑林区志》充分记述区域内名胜古迹(永宁门、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驻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商贸服务新业态等,碑林志书的价值、特色就彰显在当代和未来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鄢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