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活在当下
——-读《洛川县志》有感

作者:杨宝池 时间:2022年03月03日


  金秋九月,欣闻《洛川县志(1990-2010)》(以下简称《洛川县志》)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正打算“讨要”之时,好友巨海便送来一本,可谓朴素美观、典雅厚重:黄色的套盒,墨色的封面,加之烫金的书名,从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封面、护封、书脊、版式、环衬以至扉页、插图、封底、版权页,从外到内渗透出一股浓浓墨香,无不体现出编修者对志书内外质量的重视和装帧设计艺术的追求。综观全志,可称为一部指导思想正确,体例完备,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文风端正,特色浓郁,融资料性、科学性和著述性于一体,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佳志。

  地方之志者,一域之史也。洛川历有《万历邑志》、《顺治邑志》,亦有嘉庆、光绪、民国本《洛川县志》,具有编修方志的悠久文化传统。1989年编写了建国后首部《洛川县志》,重点记述1949年至1989年全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2008年秉盛世修志之风,启动《洛川县志(1990-2010)》编纂,该部断代续志,继承前志体例,采取编章结构,除卷首彩图、概述、大事记外,共设30编140章505节,末设附录、索引、后记,约120万字。我虽然只是粗览该志,但还是很容易从全书中体会到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变,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作为一个续修县志,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历史,但其不朽的地方文献必将传之久远。相较于1994年出版的《洛川县志》,篇幅更庞大,内容更丰富,史料更精准,体例也更完备,在遵循方志续修体例的基础上,突出了洛川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面貌巨变,是有一定的特点和亮点的。

  一、突出经济优势,昭示地方特色

  洛川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世界上古原地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带之一,历为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素有“陕北粮仓”之美誉。大自然赋予洛川世界最佳苹果优生条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洛川县调整产业结构,使苹果成为县城经济的主导产业,栽植面积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是全国唯一的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和国家优质苹果出口基地,以“苹果之都”而驰名中外。《洛川县志》将大农业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各类进行拆分,升格设置了苹果、畜牧两编,着力凸现洛川“果畜佳合”的苹果产业特色,是非常值得的。在第七编中,将“苹果栽培”作为第一章,用语体文记述了生长条件、育苗、栽培和果园管理,是合理而科学的。为彰显苹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章下设技术实验、培训、推广三节,进而记载了苹果的宣传推介、营销体系、市场建设以及企业选介。第四章通过果业经济(生产效益、贮藏包装、苹果加工)的数字列表显示,全县总产量达67.65万吨,总产值达17.21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4.5%。该编用5章18节9个图表,约3.5万字,浓墨重彩记述洛川县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恰当的。

  在“苹果”编前后分设行政建置、生态环境、人口、城市建设、农业、林业和水利、工业、交通运输等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邮政、通讯、商贸服务、财税金融为洛川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在党的领导、地方政府、公检司法、人事劳动、人民团体等编中,用充分的资料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进行记述,并突出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要事、特事。这种写法非常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揭示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起到了很好的“资政、存史、教化”作用。

  二、资料选用新颖,装帧庄重美观

  彩页居于志书的开卷之首,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前置照片清晰直观,分类别合理配置,注重新旧对比,不仅与志书内容环环相扣,而且反映了地方发展的优劣之势。集中编排的115幅照片中,自然资源和名特产品14幅,展示了洛川县资源的潜在优势;文化设施及活动8幅,显示出当地整体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文明状态;城乡建设、水利水保、教育、卫生、基础建设59幅,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洛川20年的巨大发展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7幅,体现出洛川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反映《洛川县志》编修工作4幅,突出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志书编纂的重视、支持和大力协作;其余的23幅,既可以了解到洛川在陕西、延安所处的地理位置、县域行政区划、地貌、交通、旅游等概况,也感受到中央与省、市领导对洛川改革与发展的关心与指导,使读者更直观地认识洛川、了解洛川、感受洛川、热爱洛川。

  除了这些选用角度新颖、具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的照片外,封面的设计和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记忆,能给人以清新和向往之感,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多彩的环衬上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产地批发市场:中间为苹果大酒店,代表着日趋繁荣的果乡经济;右侧的会议大厦形如苹果,象征蓬勃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左侧有状如航母的会展大厅,预示着洛川苹果的美好未来,整体护封表达出洛川人民为谱写“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时代篇章的信心和决心。加之印刷精良,装帧美观,大大提高了志书的外在质量。

  三、记述详略有度,篇目设计科学

  前志已记载的,该志适度复载,涉及人文、历史方面的资料(二十九编“社会生活”),前志限于当时情况未能记载的,该志作为新增内容给予增补;一些必须完整记叙的内容,扼要追溯到实物发端,为了再现洛川的发展变化,修志者进行了充分考虑。为了提高志书的时效,增强志书的社会实践价值,更是将1990年至2010年间的大事,扼要辑于概述之后,以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要求。这一延续的记载全方位的展现了20年来洛川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脉络,且做到了越境不书,逾时不记,断代清晰,详略有度。

  篇目设计是志书水平的重要标志,该志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作为一县的“百科全书”,做到了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并以事物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时间段落作为分类基础,是县城内的人、事、物无所不包,无所不载。改革开放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在该志各章节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编修者为此做的努力。每编前置小序,对章节内容概括提炼,旨在俯瞰全编,勒其概况,起到略窥全貌的导读作用。在文字记述的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字,这样不仅直观地表现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同篇幅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图表穿插于各章节之中,使志书版面更加活泼,更具生机,避免了给人带来的枯燥、乏味之感,这种对篇目设计的充分把握,在保证志书完整详备的同时,自然形成了一部有特色、有内容的优秀志书。

  四、书事周详有序,体例继承创新

  “周”指资料全面系统,“详”指资料翔实可靠。除文档资料外,该志还注意吸纳运用调查资料、口碑资料,在记述洛川婚姻家庭、民情风俗、方言时,特别注重追根溯源,充分体现洛川人文特色。整体篇目取“条目体”形式,以适宜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不断变化,充分展现了“条目体”形式信息量大、结构灵活、层次分明、易于操作、检索便利的特点,全志以“专题记述”目充分、系统、客观记述了洛川有广泛影响、主要和典型的事项,增强了记述的深度,提高了志书的学术品位和可读性。内容构建有序,详略得当,做到了述而不论,赋论于述,突出时代特色,“烤烟”、“苹果”、“旅游”反映地方特点,“文化”、“艺术、”“非遗”体现人文特色,且坚持志书如实记述“一方之全貌”的基本立场,又不忽略一般性事物的记述。在突出全县改革开放这一重点的同时,亦不忽略各行各业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

  附录首先对前志进行了补遗。作为修志工作的这一任务之一,编者花费了很多精力,走访专家学者,进行了洛川古地名稽考、记录了洛川县首批命名的城区街、路、巷道、广场,发布了洛川县优质苹果的四项关键技术规范,既是对前志更好的完善,更是做到了“秉笔直书”的先决条件。其次,对主要艺文的辑存,虽然只有六篇,但通读后不难发现,这些史料文献,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认真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秉承传统,知往鉴来,惠及后世。

  纵观《洛川县志》,历时十余载,数易其稿,今天的终于面世,不仅汇聚了修志者的心血,更是洛川20年历史脉络的真实再现。其丰实的内容,详实的资料,鲜明的地方特色,都足以使其成为一部优秀的方志佳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该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修志者无论如何精心细致,一丝不苟,要编出一部尽善尽美的志书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新时期编修的新方志,保证其在史料翔实的基础上,能让人从中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县的历史脉络,体会其中的发展变革,可供为官者资政,为民者知情,为学者考据,这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志书。

  (作者:杨宝池,洛川县教育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