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时代特色鲜明的断代志书
——《安康市汉滨区志(1988—2010)》刍评

作者:方琛 时间:2022年03月28日

〈br〉

  2021年6月30日,在汉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会上,时隔31年、人们盼望已久的汉滨区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二部成果——续《安康县志》的《安康市汉滨区志(1988—2010)》(以下简称《区志》)出版面世,它标志着汉滨区地方志事业开始迈向“长藤结瓜”模式的盛世修志历史新阶段。作为坚守“十年磨一剑”全程的一名编辑,此时此刻想的最多的是十余载耕耘的艰辛探索,是不负韶华的一份历史答卷,是汉滨区地方志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沉甸甸的使命。根据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今后我们将按照15~20年左右续修一次地方志。要修编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进程的阶段性史册,就需要牢牢把握每一个“瓜”鲜明的时代性,才能达到以史为鉴,以启未来。在这方面,《区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赘述于兹,就教同仁。

  一、两轮修志的时代性之比较

  时代性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灵魂与核心,是有别于旧志的根本区别,也是未来各个时期断代志的显著特征。我们通常所说的地方性、资料性、可读性、创新性都是围绕时代性展开的。目前全国以续修志书——亦即首部断代志编修为主要任务的二轮修志已进入尾声。回顾这40年两轮志书的时代性成就,呈现出显著的发展与进步轨迹。

  首轮修志的时代性贡献

  首轮修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科学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对“男尊女卑”“贞妇烈女”“人神造化”“帝王将相”“尊卑贵贱”、文字晦涩艰深的旧志封建糟粕的扬弃,代之以男女平等、劳动光荣、社会新风、彰显法治、历史公论、秉笔直书,文字直白易懂,呈现社会主义制度新面貌新气象。陕西省位列《户县志》《渭南县志》之后修成面世的《安康县志》,客观真实地记载了新旧社会人民生活的鲜明对比,用数字说明职工和城镇居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发展变化,令人信服。特别是详记 “文化大革命”浩劫始末、1983年“7.31”安康特大水灾堪称独树一帜,成为信史良志的鲜明标志。

  二轮志书的时代性成就 

  21世纪初续志启动以来,其反映时代性一直是修志人念兹在兹的大事。二轮志书记述的时限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指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要求二轮志书在篇目设置及记述内容上不仅要反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即体现时代性,还要在志书体例框架内,结合本地实际有所创新。清代著名志家章学诚的修志“五难”,即“即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征藏书难,预杜是非难”(章学诚《修志十议》)就把驾驭和把握时代主线放在第一位。

  1981~2010年,是改革奋进的30年,是创造历史的30年,也是不断探索进步的30年。这30年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同等岁月都要巨大、深刻。1988年9月的县改市,是汉滨区从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1989年国务院批准安康市全境对外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兴起;县改市为城市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工业被提到突出的位置予以重视和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如雨后春。 区属工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1亿元增长到39.51亿元,增长40倍;人均GDP达13130元,是1988年的18倍;全区城镇化率由1988年的不足20%发展到45.1%。我们将其时代性概括为“改革”“转型”两条主线,全志都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达到与时代主流相吻合、与前志经济发展主线一脉相承。

  二、创新编纂方法、适应断代志时代性

  首先,以时代性驾驭全局,统分有据,相辅相成。

  《区志》的时代性首先集中体现在全志“概述”(总述)上。结构方面,改前志数字分段为标题分段,事物界定更清晰明确。全篇共设立“承前启后的改革历程”“迅猛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迈向城镇化的新农村”“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文化汉滨百花齐放”六大板块,代表了这个时期汉滨区时代性的全貌。篇首开宗明义:“1988~2010年是汉滨区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县改市、市改区在行政体制上推动了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突出了汉滨区在全市凝聚、带动、辐射的中心地位。全区人民围绕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两大主题创造新时期的历史功绩”,这一论断纵揽全局,以下六个板块概括分述,有统有合。正文各篇均设无题序,对行业、领域予以扼要概括,达到相互支撑,形成这23年的时代性特征。

  其次,立足实际,调整篇目。

  在总纂和复审、终审修改过程中,都围绕时代性进行细致周密的反复调整,经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全面吸纳、消化省、市领导和专家有关时代性的启发和指导意见,进行补充完善。继承与发展方面,前志的非经济类,不分大小级别,一律以大篇统辖部门、单位。这样就导致规格失衡,不易展开。二轮修志将“四大家”一律单设为篇,即《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篇,理顺了篇章节目,适应了县(区)实际。

  前志由于是创修,需要从事物的发端记述,有的甚至跨越几个朝代,因而大多数未设管理机构,这显然是一个缺憾。续志20年中有1995、2002年两次大的机构改革,单位名称、人员编制、工作职责、内设股室等都有变化;乡镇则有1996年撤区并乡、2010年撤乡并镇。这些都发生在续志时限之内。续修志就将部门管理机构一律补齐,上限突破到始设时间,如实记述历次机构改革情况。从而体现出部门、行业的完整性、系统性。

  写好党委、政府“重头戏”,增强“资政”功能。首轮修志在加强政治部类记述方面大多采取条目或自然段简述,资料性实用性不足。续修《汉滨区志》给予必要调整充实。在正文中对党委、政府部门按组织序列设专章依序记述。同时区分党政的分工与侧重。例如同样是“三农”,党委侧重农村工作(如农村社教、新农村建设、农村奔小康等);政府侧重农村经济(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等);同样是改革,党委叫宏观决策,政府叫重要政策;重要阶段性工作,党委叫中心工作,政府称施政举要等;同样是大事,党委侧重政治,政府侧重业务。这些调整适应了基层的实际,突出了党委、政府的作用与地位,有利于发挥志书功能,是较前志的一大创新。

  第三、不失时机地抢救资料,记录变革。

  1988~2010年,汉滨区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变迁最快的是农民,发展最快的是农业。汉滨区百万人口,过去80%是农民,汉滨区地域辽阔,80%地域在农村,城镇化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乡镇体制改革湮没了多少人文乡愁。汉滨区最突出的创新,是突破二轮修志时限创修陕西省首部《乡镇志》,全面记载100万人口、46个乡镇办事处的历史沿革、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特色经济等,使上世纪80年代的“地名志”调查资料得到应用,为开拓修志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

  第四、二轮修志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现  

  二轮修志,时隔20多年,时代发生了巨变。科学发展观代替了“白猫黑猫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全民致富奔小康取代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城市经济取代了农耕经济,由于种种原因前志中被遗漏、搁置、回避甚至是谬误的问题必须在续志中予以解决。汉滨区在续志中一方面在正文中通过结构调整和内容表述予以补充修正,客观记述时代进步的巨大变化。这在几乎所有篇章正文中都有合乎逻辑的记载,留下可信、可鉴的历史发展轨迹。

  三、时代性的广泛意义

  首先是对地方志发展具有的学术创新意义

  处在中国历史长河源头的“班马史学”,以其通史与断代史的卓越贡献各领风骚,历史学者都给与很高的评价。同时“班马史学”也孕育了中国地方志的基本体例。

  安康市现存的清以来8部旧志,都是按照通志来修的,尚未发现断代旧志。也就是说,在没有可资参考的情况下,安康的二轮修志亦同创修,在未来漫长的断代续修中,从“史志同源”的角度看,“班马史学”同样会焕发新的学术价值。

  清代方志集大成者章学诚强调“天下政事,以州县为基础,而史官也必须以州县典籍为主要的纪载来源。”他认为朝廷修史,必将于方志取其裁。而方志之中,则统部取于诸府,诸府取于州县,亦自下而上之道也。然则州县志书,下为谱牒传志持平,上为部府征信,实朝史之要删也。强调朝廷修史的基础在州县,这与当代中国强调三级志书是基本一致的。处在修志一线的基层(县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他们的探索与实践、磨砺与收获应该予以关注、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指导,从而形成普遍的规律。在地方志继承和发展中,前人留下的一系列条条框框、规范体例、清律要素都将在一代接一代时代大潮中接受检验,经历扬弃,使之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地方志一大幸事,值得期待。

  其次,科学准确的时代性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使断代志发挥更充分的资治功能。

  事物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长藤结瓜”是历史长河中的阶段性历程。并非每一页都写满赞美颂歌,值得每一届领导干部汲取思考。本文所强调的断代志时代性,并非汉滨区所独有,它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意义。20世纪80年代末的县改市,就是国家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农业县先行改市,从行政体制上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提供管理、政策支持。20 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消除了人们“姓社姓资”的疑虑,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在全国激起巨大波澜,曾短时间兴起全民经商(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热潮。如此等等在汉滨区无一例外地写下真实记录。《区志》工业篇“国有企业改革”一节,在“承包经营”中,有成就、也有教训;在“破三铁”一段结尾,写下至今令人心寒的“彻底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最后留下一句“破三铁涉及全市(汉滨区)7000多名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0%”,我们该作何感想?!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流转、脱贫攻坚、大型基础建设、国有企业改革、非公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乡村振兴、和谐社会创建等等,有的跨越几个界别,有的见头不见尾,有的需要付出必要代价,这些都是断代志时代性的重点。一方面,是我们修志者把怎样一个“瓜”交给下一个“瓜”,这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职业操守问题;一方面,是历任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能从断代志中得到怎样的启迪与借鉴。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调整、哪些需要修正、哪些需要反思,这些都是我们方志人应当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问题。

  让一座接一座断代志丰碑,连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我们就要从起跑开始。让时代性照亮现实、照亮未来。一部符合政治标准、专业标准的断代志,不但要能够承上启下,而且要有科学远见的前瞻性、预见性。在这方面,《安康市汉滨区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长藤结瓜”发端之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几代修志人的恢弘篇章,传递给未来去检验、去评说。

  (作者: 方琛 汉滨区档案史志馆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