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壮丽宏阔的改革发展史卷
——读《凤县志(1990~2010)》

作者:杨丽 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新修《凤县志(1990~2010)》于2018年11月正式印制出版,是1994年《凤县志》的续修志。志书上限始于1990年1月1日,断限于2010年12月3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凤县的第二部县志。续志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扣全县基本特征,全面真实地反映1990年至2010年间凤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社会各项事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部“资政、存史、育人”的生动教材。

  一、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特色鲜明,质量上乘

  《凤县志(1990~2010)》护封设计图片展现了凤县县城全貌,在蓝天白云下,全新的小城座落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新自然,熠熠生辉,满城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志书彩页图片精美,地方特色浓厚。全文共附地图7幅,彩照120幅,文中插图31幅,表格173处。该志书内容丰富凝练,记述生动真切,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研究了解凤县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历史精品文献。

  二、体例完备,结构合理,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编纂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地方志和公开出版物规定,确保了志书政治观点正确,内容全面客观,体例完备,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述了凤县1990年至2010年21年间辖区内物产资源、风土人情、名人古迹,科学反映了自然、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诸方面的历史发展变化与现状情况。志书共33编142章532节,连同序言、概况、大事记、前志补正、附录、索引、编志始末,共计137万字,详略得当,记述公允,充分发挥了志书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不啻为促进凤县文化事业发展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志书内容地域文化特色浓厚

  凤县地处秦岭山区,孕育了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志书在记述中对县域资源禀赋、经济产业调整、生态旅游、人文民俗,进行了客观记述。使我们对秦岭“龙脉”见微知著,全县森林覆盖率79.8%,野生动植物410多种,有绵延百公里“春赏绿、夏看花、秋品果、冬戏雪”的秦岭花谷和通天河、凤凰湖、紫柏山等三个4A景区、三个3A景区,日趋成熟的游客市场圈辐射周边300公里范围并不断向外扩大,是全省七个旅游示范县之一。已探明铅锌、黄金等金属和硅石等非金属矿藏100多种,陕西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确定的14个省级整装勘查区,凤县独占其二,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陕西省黄金吨金县;全县高海拔地区年均风速在7.8米/秒以上,年均总日照时数1708小时,可再生能源蕴藏丰富,年平均气温11.4℃,平均降雨量613.2毫米;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驯养基地、陕西省山地苹果基地县;地域文化独特,以古凤州为核心,以消灾祈福、栈道文化和凤州八景为代表的凤文化底蕴深厚,以唱羌歌、跳羌舞、品羌宴、过羌年和《凤飞羌舞》巡演为代表的羌文化传承风生水起,以“两当起义”“工合运动”“宝成铁路建设”和“航天三线建设”为代表的红色人文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四、志书客观真实记载了工业发展支撑县域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次续志断限内,铅锌黄金资源采掘加工为重点,东岭集团、龙源电力、陕西有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投资凤县。2007年,全县拥有年开采铅锌矿石13万吨、日处理铅锌矿石400吨以上的资源能力,铅锌产量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四大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生产从1997年14500两到2005年四方金矿生产黄金1020公斤,成为吨黄金生产企业。东岭锌品厂通过技改由5万吨扩产至10万吨,三联建材厂由5万吨扩至15万吨。2007年,设立凤州现代工业科技产业园区。2008年,设立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0年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重点园区,建成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有色金属产业园。至2010年底,凤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户,现代工业总产值115.6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4.26亿元,利税总额5.969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铅精粉含铅量20610吨,精粉含锌量79378吨,硫酸2.43万吨,水泥10.9501万吨,锌锭10.43万吨,铅锭3.0万吨,黄金8.4万两。全县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是1990年的75.52倍。全县工业企业484个,职工13439人。凤县成为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步入全国四大黄金资源大县之列。

  五、断限内全县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21年来,凤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实施“工业强县、药椒大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矿产、建材、水电、植化四大产业集群。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凤县成为“长治工程样板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大红袍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建成了国家级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陕西省中药材种植基地,西北地区最大、全国第二的林麝养殖基地。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66472万元,是1989年的23.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5949.63元,是1989年的13.32倍。第三产业产值由1989年的4421万元增加到146200万元,增长32.07倍。1989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凤县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县。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11612人,平均工资29750元,是1990年1990.6元的14.945倍。城镇居民家庭总收20121.54万元,比2007年的10037元增长100.5%。综合实力名列陕西省第8位。 

  在振兴凤县经济的过程中,凤县人敢于创业,勇于探索,成就了多领域带头人和企业家。21年来,全县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24人,获得省部级表彰的先进人物218人。

  六、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旅游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1999年凤县人民政府制订《中国西部生态工程——凤县规划方案》,2000年开始建设和发展旅游业。2006年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至2010年,全县道路绿化1116.5公里,绿化总面积9200公顷(13.8万亩)全县退耕还林10913公顷(16.37万亩)森林覆盖率75.8%,建成嘉陵江源头生态探险区、通天河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区、紫柏山景区生态探险区、古凤州人文历史景区、灵官峡互动娱乐区共五大景区;建成岭南植物园、丰禾山佛教主题公园、月亮湾休闲公园、凤凰山游乐公园、堡子山生态观光公园共五大公园;建成秦岭旅游接待站、黄牛铺故道民居、县城“一江两岸”娱乐服务区、紫柏山综合服务区五大旅游服务区;2007年启动嘉陵江凤县段“一江两岸”建设。2008年建成水力自动翻板闸4座,形成凤凰湖水面30万平方米,建成大型水景灯光表演186米亚洲第一高喷。2009年,开通全省首家西安——凤县旅游专列。“水韵江南、七彩凤县”旅游品牌唱响三秦,名扬全国,步入陕西省旅游名县、中国生态旅游强县。2009年县域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九位,跃入全省十强县之列。

  经过21年的艰苦实践,凤县实现由贫困山区农业小县进入到陕西省综合实力十强县的嬗变,走出了一条资源与产业互相对接、工业与旅游良性互动的路子;凤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活力稳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踏上新台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和谐与时俱进,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共进,发展创新进步奋斗历程日趋突现。

  作者:杨丽,凤县档案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