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探索中进行创新的优秀县志
——读《吴起县志(1990~2013)》

作者:杨明劳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近几年在南京工作,只要说到我来自陕西,大家都会言“陕西不错,西安不错,有兵马俑、大雁塔……有羊肉泡馍……”。这些,都使我自豪,但同时,也有淡淡的遗憾。因为每每交流完西安的美好之后,我都要言到家乡陕西其它地方的美好,比如,咸阳的乾陵、宝鸡的法门寺、渭南的华山,还有圣地延安的宝塔山与黄帝陵……“知道这些都特别好,但延安不是是陕北吗,陕北不就是黄土高坡吗?风沙大。”遗憾就来源于交流者对延安甚至除西安之外陕西其它地方的印象还停留在2000年之前的情形。“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号召发出,到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还有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陕北乃至陕西的生态环境早就不是原来那样的了。现在是山清水秀,天蓝草绿。”对家乡的推介与宣传我总是不遗余力,并且还时常举例到:“譬如,延安市的吴起县,可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啊。吴起,还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的延安的吴起镇,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在是人美景美生态美。十分值得一看。”“哦,哦,原来如此。一定去看看。”交流此时,我们彼此会心一笑,大悦。

  陕西有107个县区(市),延安有13个县区,而我为什么独独举例到吴起县呢?一是在早年跟着父亲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就从父亲的讲述中知道了中央红军到达了吴起,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父亲还讲,这吴起县的得名还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有关,吴起曾经在此屯兵戍边23年。从此,我就牢牢记住了吴起。二是我曾经两到吴起。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曾经在铜川的宜君县进行扶贫时去的。那个时候,对吴起这个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我记住了境内的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河流,也记住了县上的同志对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乱石头川、宁赛川、脚扎川、颗颗川、杨青川,周湾涧、长城涧白于山区、子午岭山区这些组合的地形主体结构概括的“八川二涧两大山区”,也见识了裸露的山梁与沟壑,以及干旱下村民们盼雨时渴望的眼神。第二次是在2019年,参加一项活动,到吴起县采风。这次,我不仅仅看到了一个山川秀美的吴起,而且品尝了成为“非遗”的吴起“年饭十三花”,参观了同样是“非遗”的“擀毡”和“油漆画”等的制作过程,深深为吴起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文化的深厚而感慨与欣喜。三就是拜读学习了新中国建立后吴起编纂出版的两轮《吴起(旗)县志》,对吴起县前世今生的了解相对于陕西的其它县区要多一点,介绍起来,更有素材,可以上溯远古,下到今天,侃侃而谈。

  也许因为有这样的吴起渊源与情怀,今年年初,吴起县档案局的乔明约我为《吴起县志(1990~2013)》写评论,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也有其它县区评述其志书的约请,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抽出专门时间,认认真真阅读起了《吴起县志(1990~2013)》,而且一读就是三遍。这种阅读,不仅仅给予了我许多心灵的慰藉,而且我进一步感觉到《吴起县志(1990~2013)》是一部优秀的县志,编纂者在修志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记述、资料及行文等方面,在严格遵循《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同时,进行了许多艰苦探索,并由此做了卓有意义的创新。

  一、在“断限”上进行探索与创新,摒弃了自然“断限”的编纂方式

  我国方志的定型是从宋代开始的,但后人在遵循这种“定型”体例与方式的同时,根据所纂方志的内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吴起县志(1990~2013)》是《吴旗县志》(1991年三秦出版社版,一般称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轮志书”或“第一轮志书”)的续志,通过30编、116章、110多万字300多幅图照,全面系统地记述1990~2013年吴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基本事物叙事的完整和历史的纵深,此志在坚持上限1990年衔接前志的同时,摒弃了自然断限的编纂方式(所有叙事机械地均衔接首轮志书下限时间记述),选择性的对国计民生、社会事业、历史人文在编、章导言和部分章节中进行历史勾连;对彰显吴起地方特点的事物,包括建置区划、地名所源的吴起大将军、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三边分区在吴起、退耕还林、石油工业、秦长城与明长城、北京知青在吴起、传统文化及民俗、国土资源,除利用述体无题导言外,还运用专记、补遗等进行了集中的浓墨重彩的记述,以起到突出地域特色的效果。

  二、在篇目设置上进行探索与创新,既紧扣时代的脉搏,又较好地解决了衔接首轮志的问题

  此志是1990年出版的首轮《吴旗县志》的续志,在谋篇布局并没有与之一一对应,而是根据所记时代的变化,新增了经济综述、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保险、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篇目,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吴起县24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在纵述史实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续志的接续性与记事的相对完整性关系。为全面反映基本县情,对首轮志的建置区划、自然环境、文化艺术、民俗等内容中变化比较小的,此志只是适当进行了简记,而对发生较大变化的,则进行有重点的选择性记述。为承接历史、补遗首轮志,此志还适当扩充了总述、章下序记述的外延,丰富了记述的内容,加强了与首轮志的贯通;为保持记事的连续性和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在各类事物的源头上,通过各编章的概述或记述实体中进行适当追溯。

  三、在事件的记述中进行探索与创新,通过特殊事件的记述以提升其志的价值

  吴起地貌特殊,编纂者通过自然环境及城乡建设等篇目在突出了地貌特征的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1998年吴起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舍饲养羊”发展战略,在农林牧渔相关编目中,对退耕还林及成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记述;经济综述与工业编则突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相应地升格记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发展,突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同时,志书还采用专记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三大特色性事件,“长征胜利到达吴起专记”既是对首轮志进行补遗,也进一步突出了吴起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出发点的史实。专门记述的“三边”政府、“三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知青在吴旗“上山下乡”等重大历史事件,既增强了志书的存史性,又强化资政性和育人性;通过附录的形式特载了石油开采业、退耕还林、十二年免费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不仅仅凸显各个时段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志书的价值。

  四、在资料的收集与编纂的手段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并进行志书的编纂

  一般说来,传统志书的内容都得来源于纸质资料,但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了补纸质资料之不足,在二轮修志中,有的地方在坚守“信史”理念,对其资料来源严格审核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于修志之中。吴起县的史志工作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通过部门参加,按照县志框架搜集纸质资料编写部门志稿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料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补充大量全国、陕西省、延安市,包括吴起县的背景资料,订正了纸质资料中不正确或不规范的表述,尤其是对不规范的缩略语进行了规范或注释,查补了部门提供的纸质资料中发文单位不准和一些含糊的表述。为了吴起历史材料的更加完整,他们充分利用了陕西省地方志的地情资料数据库有关资料。如吴起立县较迟,原分属保安(今志丹)、定边、靖边和甘肃安化(今华池)四县,对吴起古道,首轮志书并没有记载。此志为了溯源吴起交通历史,勾连起了吴起古道,包括直道、驮道的内容,而这些资料,就是从陕西省或甘肃省地方志的地情资料数据库中志丹、定边、华池等周边县志和陕西省交通志中搜集得到的。同时,此志还采用了无纸化编纂、电子文稿网络传输文稿的办法,既节约了经济成本,又节约了时间等成本。

  当然,《吴起县志(1990~2013)》的探索与创新还有许多;当然,这些探索与创新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正因为有了这些探索与创新,才使此志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而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县志。志书,历来就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当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先导,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扎扎实实的“四史”学习教育,吴起县也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富强吴起、美丽吴起、活力吴起、幸福吴起、文明吴起、平安吴起”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实现着高质量发展。我期盼着,也祝愿着,伟大的吴起人民能够继承和弘扬以志为鉴、以志明理、以志增信、以志崇德、以志力行的传统,汲取历史的力量,扎实工作,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新时代吴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作者:杨明劳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