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有革,趋时适治
——读《西安市志(1991~2010)》有感

作者:贾俊侠 时间:2022年08月02日

            

  方志是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修志不仅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更可起到以志为鉴、启迪后人的作用。摆在我案头上这套《西安市志(1991~2010)》(以下简称二轮市志)就是这样的一部重要地情文库。

  二轮市志是《西安市志》(以下简称首轮市志)的续修志书,它启动于2008年12月,历经上千人十二载的“四苦”(艰苦、辛苦、清苦、痛苦)努力,2020年11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全志分为《总类》《基础设施》《经济》(上下)《政治军事》《教科文卫》(上下)《社会人物》八卷,每卷包括若干分志,共34分志,每个分志又包括若干分篇,共计800万字。内容涵盖1991~2010年间西安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过程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突出时代性和地域性。读罢该志,笔者觉得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精品良志。

  宋代学者徐禧有言:“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二轮市志的修撰亦是如此,它吸收了旧志和首轮市志的经验和传统,采取条目体结构的同时,但在框架体系、体例模式、内容及理念上与首轮市志有很大不同,在继承中有创新、有发展,更具独创性。

  一、框架篇目继承中有创新

  从整体框架上看,与首轮市志比较,二轮市志视野更宏阔,分类更系统、科学,体系更严谨,弥补和纠正了首轮志书的不足与缺陷,推动了方志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篇目框架体系与篇目设置上。

  1.框架体系更加完整

  其一,设置总目录,提纲挈领。二轮市志在全志前增设了总目录,八大卷的卷目,34个分志的篇目结构一目了然,编纂者的设计思路、编纂思想、编纂理念尽显其中,不仅使结构更加完整,而且起到了纲举目张、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二,设置索引,方便检索。各卷末增设索引,以词条、英文字母、页码等多种形式,方便检索,弥补首轮市志的不足。另外,各卷末增设“本卷编纂单位及人员”,简明介绍了承编单位及个人的分工和任务,细节处显视野,既是对方志人劳动付出的肯定与尊重,又让读者更深体会到“一部地方志,仰赖众手成”和“这是一部‘凝聚着全体西安方志人集体智慧’的成果”之深意。

  其三,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二轮市志对装帧形式和版面设计也十分重视,从构思、设计到印刷质量,都能从全局出发,使之装帧的形式端庄大方,内涵深刻;深灰绸面设计,既精美简洁,又寓意深邃,与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结构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2.篇目设置更加科学

  二轮市志在承继首轮市志的同时,通过新增、升格、拆并、更名、删减等宏观与微观方式,使篇目更呼应时代和特色,分类也更加合理、科学。由于篇幅限制,例证仅限于分志层面,分篇类似情况文中有涉及,此处不在赘述。

  新增:总卷目由原来的七卷本增加到八卷本;《总类》新增“开发区分志”;卷三《经济上》新增“房地产分志”,卷二《基础设施》改《城市建设》为《城乡建设》,凸显西安改革开放史、经济文化开发史。前置:《自然地理》升格至《建置人口》之前;卷二《水务》由原来《经济卷》前置《城乡建设》之后;《农业》《林业》合并且升格为卷三首志;《旅游分志》前置于《房地产》之后。合并:卷一《总类》中,将“行政建置分志”与“人口分志”合并,置于“自然地理分志”之后,“环境保护分志”之前;卷二《邮政》《通信》合为《邮政 通信》;卷五《审判》《检察》合并;卷六《教科文卫上》将《卫生志》《体育志》合并。更名:将部分卷目更名,如卷三《经济》将“农业”改为“农林业分志”;卷四将“商业”改为“商务分志”等,如此更符合经济规律与时代发展。拆分:将原“农业志”中的“水利”一目的基础上增加调水、饮水、供水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和水务管理分目,专设“水务分志”,突出由传统农业水利向现代都市水利的转型变化。《教科文卫》将“文化”拆分为“文化艺术”“传媒”“文物分志”,以体现西安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过优化调整,二轮市志篇目结构更科学,其理念和格局与国家的战略发展决策、政治体制改革和科教文卫改革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更加呼应。

  二、体例模式严谨又灵活

  志书的编纂需要一种共同遵循的规范,即大致的范围和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及索引等一些固定的范式,这些让史志有了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但史志始终是变化的,比如时代、观念、思想、叙述的方法,对材料的解读以及据以评说利弊得失的立场,尤其是多种体例模式的互用,使史志结构更严谨和灵活多变,这也是史志保持特色的重要基础。表现在二轮市志中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方法灵活。二轮市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原则为门类划分标准,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多种体裁,以志为主;并将图表和照片分别穿插于各大卷目之中,既优化了结构,又补充完善了内容,使志书体系更加完备。

  2.纵贯横剖。二轮市志分设八卷、34个分志,且各有特色、浑然一体,其重要的特色之处在于:编纂者站在历史、宏观、政策等高度,居高俯瞰,充分贯彻“纵贯横剖”的宗旨,采取纵述历史,横陈现状,突出主线,勾勒概貌的笔法,以提供历史的借鉴。在志首设总述以统揽之,分志之首设“综述”简略概括内容大要,涉及23个分志,重民生、经济、环境、文化而新设开发区、建筑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物、传媒等类,显示了编纂者对西安历史、建设的远见卓识和对于新方志学的精辟见解;分篇设无题序以衔接。总述、综述与无题序科学分工,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强了志书整体的统一性、有序性和类比性,同时也加深了阅读者对这部煌煌巨著的编纂格局的了解。这种模式大大丰富了方志理论和编纂实践,对后世修志多有启迪。

  3.图文并举。每卷首都有数量不等的彩色照片,都是与各大分志内容的相关各类地图、示意图或实例照片;类型划分依据分志而设,每类都设有标题,标题准确、简洁,统摄作用强,更加符合志体。据笔者统计,二轮市志八卷共有彩色图类35种,图片522幅,共计250页,数量相当可观。不少地图双折页,图面内容清晰;图片色彩逼真,画面求善求美,内容求真求特,达到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统一。每张图片都配有文字说明,简明扼要,主题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鲜明。如果将八卷本的彩图另行装册,会是一本精美绝伦的20年(1991~2010)西安发展彩色图册简史。如《总类》卷首彩图有西安政区图、西安地势图、西安城区图、开发区分布图、生态西安、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区县新貌等几大类,与自然地理、建置人口、环境保护、区县概况、开发区等分志主题紧密相关。其中有些地图,如卷一《总类》中的《1993年西安市城区图》和《西安开发区分布图》,卷六《教科文卫(上)》中的《西安市普通高校分布图》《西安市医院分布图》,卷七《教科文卫(下)》《西安市“大遗址”分布图》等等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三、 篇目内容注重时代性与地域性

  地方志中的篇目设置对修志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199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对志书篇目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如前所述,二轮市志每卷之中都出现了别具风格、推陈出新的分志和分篇。有的注重时代性,有的注重地域性,有的则表达编纂者对新修志书的独到见解。

  1.注重时代性,把握改革发展的主线与主题。二轮市志所囊括的时间段1991~2010年,这个时期正是一个转型变革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对西安来讲也是社会急剧变化的20 年,更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20年。所以编纂者将改革主线和发展主题贯穿全志,尽可能完整记录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全面记述西安在重大改革中的率先举措和特殊贡献,系统展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态,尤其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转型,突出时代主旋律。将关联全局、影响社会、拉动经济、推动发展、引领时尚、事涉民生的内容以卷目、分志形式设在一二层次,体现宏观性。如设开发区、城乡建设、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改制、乡镇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社会生活、商贸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结构调整、市场建设管理、社会保障与救助、教育改革与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决策、施政纪要、知识产权、传媒、社会保险等几十个分志分篇。对随时代发展新出现的或处于改革潮流的,以专设或前置篇目的方式予以突出记述。如在《总类》中增设《开发区分志》,专门记述20年间西安相继建成的8个开发区在西安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文化、航空航天、高科技术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起的开拓创新和带动引领作用;在《城乡建设分志》中不仅关注西安城市大规模改造建设,而且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及村镇建设给予重点记述,用数据实例展示西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在《农林业分志》中突出农村改革、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以体现西安对“三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在《工业分志》中设“企业改制”分篇,并置于“机械工业”之前,以反映改革开放后西安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状况;《建筑业分志》通过大学城、博物馆、美术馆、文体中心以及风起云涌的各类建筑,凸显西安建筑业由80年代的施工单位到各种建筑企业的发展变化,从侧面也反映了20年间西安在高等教育、文博事业、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改制与迅猛发展;在《经济卷(上)》增设了“房地产分志”,以展示房地产作为第三产业,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卷七《教科文卫(下)》将“新闻出版”改为“传媒分志”等等,如此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记述,突出改革发展的主线,注重时代特征,讴歌时代精神。

  2.注重地域性,彰显西安地方文化特色。地域性是方志的重要特性之一,研究地域地情,展示地方特色,也是志书编修的基本要求。二轮市志十分注重地方性,不论是篇目设置还是内容记述都突显西安的地域特色。

  众所周知,西安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志首“总述”以“古都风采”“古都沧桑”“古都复兴”三个分篇,对西安的形胜、历史兴衰、思想制度、文化遗产、近代变革、现代发展、古城保护以及未来规划等专门记述,一开篇就显示出满满的地方情怀,使西安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跃入读者眼前。西安位于关中腹地,南依秦岭,北据陕甘黄土高原丘壑山系,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东西贯穿,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所以,编纂者将《自然地理分志》移至《建置人口分志》之前,展示西安自然特色,尤其是秦岭山水、矿产资源等。《旅游分志》下设自然景观、人文胜迹、精品线路、乡村旅游等分篇,以宫殿遗址、宗教寺塔、帝王陵墓、红色历史遗迹等类目,展现西安国家旅游城市、旅游时尚之都的风貌。西安是科教文化大省,各级各类的科技机构、学术团体数不胜数,教育文化成就斐然,《教科文卫》卷由一卷扩展成上下两卷,并“将‘文化’分志拆分为‘文化艺术’‘传媒’‘文物’三个分志,以丰满西安文化积淀深厚和挖掘传承并重的城市特色。同时放宽对文化部类包括科技、教育等分志篇幅限制,以昭示西安科技大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定位。”除以上专设分志、分篇外,《社会生活分志》中的“民俗文化”“宗教活动场所”、《区县概况分志》中的“区域特色”以及《附录》中所记的地方法规、名胜、楹联与名人等等,都极具西安文化元素。二轮市志通过不同层次的篇目设置,充分展示了西安的地情及特色,为志书彰显西安特色的地域元素抹上了浓重笔墨。

  四、新思想、新理念的引入

  二轮市志编纂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宏观的高度、政策的高度等,在许多方面融入了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尤其是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明显的体现和贯彻。

  1.突出党的领导,如实记录顶层设计者的作用。二轮市志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分志中将首轮市志的“历次(历届)会议”改为“党的会议”,增加了“党史研究”;在《人大》分志里重点记述了重大决议和代表议案;在《政府》分志里设了“重大施政活动”;在《政协、民主党派》分志里专门记述了政治协商以及各党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重大活动。尤其是通过重大政策决议以反映西安市委在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作用,以突出党的领导。

  2.创新、协调发展理念的引入。创新发展是二轮市志始终坚持的原则之一,设计思想、体例、篇目设置、实体典型选例等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变化。如《环境保护》分志除了传统的重点水资源保护及治理,还加入了从大气治理、噪音治理、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酸沉降和辐射环境监测等都是首次出现在市志中。记录的范围也从城市发展到了农村,也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还有增设《开发区》分志,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也是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与礼敬,更是方志体例的创新实践。

  3.绿色生态理念的引入。习近平提倡“绿色发展方式”,而“绿色发展方式”立足于中国国情,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环境,建设绿色西安,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也是二轮市志的一大亮点。“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资源”“水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秦岭保护”等等,是打造山水西安的体现。尤其《自然地理》分志前置于《建置人口》分志,既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又突破了旧志以建置沿革做为首篇的传统,这是方志修撰思想的极大进步。

  此外,二轮市志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卷三《旅游分志》子目“寺庙宫观”与卷八《社会生活》分志分篇中“宗教活动场所”内容有重复,可以合并,《建置 人口》《区县概况》《开发区》《邮政 通信》《财政 税务》《经济综合管理》《政治协商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公安 司法行政分布》《审判检察》《卫生 体育》等11分志缺少“综述”;“索引”还可增设图、表之索引。

  综上所述,二轮市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志书。它在继承传统志书和前轮市志优秀传统的同时,又针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是一部认识西安的必读之作、发展西安的资政史鉴、研究西安的珍贵文献,对推动西安市文化强市建设,传承和彰显县地域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贾俊侠 西安文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