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编撰十二年 《西安市志(1991~2010)》精品成

作者:李令福 时间:2022年08月14日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优秀传统,国家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州县也各有志。自宋代《太平寰宇记》在一统志中增加了历史人文地理要素,比如艺文、风俗、古迹、人物等以后,地方志书的体例基本定型,基本成为所述区域的百科全书,发挥着存史、资政与育人的社会功能。

  盛世修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初期于省市县政府成立地方志办公室,专门负责新型方志的编修工作。1989年7月《西安市志》编纂工作全面展开,2006年由西安出版社公开出版。《西安市志》是西安建市以来的第一部城市志,也是西安市第一代的社会主义新方志。记述时间上起自事物发端,下至1990年底,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史实。

  2007年11月发布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市县开展第二轮地方志的编纂。2008年12月,西安市启动了第二轮方志的的编纂工作,经过12年的艰苦努力,凝聚西安方志人集体智慧的《西安市志(1990~2010)》在2020年11月公开出版。新志承接前志,全面系统记述了西安市1991至2010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轨迹与现实状况。

  《西安市志(1990~2010)》记述的时间虽然只有20年,看上去很短,但是这20年正处于世纪之交,是古都西安现代化、实现凤凰涅磐的关键时期,在其城市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开始走向新世纪的复兴之路。2005年2月18日,西安市在全国率先以白皮书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发展报告,提出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成为指导西安新的发展理念。这为西安市在新时代当好“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决定了新志编修的难度与高度。

  笔者有幸阅读《西安市志(1990~2010)》,认为该志体例完备系统、内容丰富创新、图像精美典型,圆满地完成了志书的学术任务,将会成为一部颇具新时代特征的著名志书。

  一、本志的第一大特点是体例完备系统

  综合运用了传统志书的各种体裁,有(大事)记、(人物)传,还有志、述、图、表、录及索引等,根据记述的主题做出了合理选择,以志为主。编纂体例采取横分门类,纵述始末,纵横结合,达到了“横不缺要项,纵不缺主线”的要求。为了保持与首轮市志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本志沿用了首轮志书的条目体结构,同时为了弥补条目体容易零散的不足,志首设总述统揽,各分志设综述概括,各篇也设无题序衔接,以加强述体串联导引的方式补齐短板,既确保了志书资料性与实用性的工具书性质,又满足了志书综合型与系统性的规范要求。

  二、本志的第二大特点是内容丰富创新

  这是本志的最大特点。首先,本志分为《总类》《城市基础设施》《经济(上、下)》《政治·军事》《科教文卫(上、下)》《社会·人物》8卷,包含34个分志,洋洋800万字。记政治之革故鼎新,载经济之蓬勃发展,录文化之欣欣向荣,稽社会之重雍袭熙,述生态之方兴未艾。

  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本志增加了开发区分志与房地产业分志。前者记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等。

  第三,在政治门类中,本志除“公安 司法”分志继承了首轮志书的名称外,析“政党社团志”“政权志”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审判 检察”等六个分志,更加明晰完整,颇有新意。

  第四,将“文化”分志析分为“文化艺术”“传媒”“文物”三个分志,以彰显西安文化积淀深厚与挖掘传承并重的城市特色。同时放宽对文化部类包括科技、教育等分志的篇幅限制,以昭示西安科教大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定位。这就是《科教文卫》上、下两卷的形成原因。

  第五,关注细节,描述内容有所深入。比如关于西安市主要河流的描述除了环绕长安的八水以外还有黑河、皂河、石川河、戏河与零河,尤其具有开创意义的是专门从干支流河道变迁两个方面叙说了渭河变迁。在地貌一节中,不仅记述了白鹿原等8个原的性状,而且还根据科研成果专列城市微地貌一目,记述了影响隋唐长安城建设的六条坡梁。

  三、本志的第三大特点是图像精美典型

  图像类型多样,照片包括彩色、黑白,特别精美。还有根据资料编绘的总结性成果图,比如西安市1990~2010年经济发展柱状图8幅,包括人口及构成、生产总值及增幅、工业总产值及增幅、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及增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基本在每卷之前有大量的彩图及照片,有些线图及照片随文列入。

  图像均经过精心选择,编辑有序,图的命名讲究,比如第一卷的生态西安、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开发区、一港两基地风采、区县新貌。一看就知道内文对应的内容。

  选图有代表性,编排合理,读之已有观点在也。比如社会变迁类下所选电话的三幅照片及命名,直观地表现了电话的发展历史:1991年,手拿“大哥大”(手提电话)的市民在街头打车;1992年,西安市磁卡电话开通纪念;1998~2000年,西安市“126”寻呼台全省用户达100多万。

  本志确属上乘之作,如果从更高的学术要求及下一轮志书编撰的参考来说,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地方可以精益求精的地方。这里提两个具体意见,以供参考。

  一是宏观的总述上,本志对记述阶段的总结与概括分量似嫌不足。从大标题来讲,总述由古都风采、古都沧桑与古都复兴三部分组成,没有专门叙说第二轮志书记述时代的基本特征。总述的目的就是为了统揽全书,让读者对本志书的内容有个基本了解,应该对记述时段有所提要。相对而言,首轮《西安市志》的总述共有11节,其中前五节说历史: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千年古都、“丝绸之路”起点、西北重镇、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后六节就主要概括现代:古城新生、现代加工工业基地、科研与高等教育基地、国际旅游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向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宏伟目标迈进。我认为这个设计更为合理。

  二是具体的内容。在西安高等院校属研究机构中,陕西师范大学入选宗教研究所等4个,但是我所供职的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在改称研究院)却没有列入。这个研究中心为陕西师范大学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是2000年由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改编而成的。

  十年磨一剑,《西安市志(1991~2010)》经过12年的艰苦编纂,完成出版,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很成功,将成为西安市文化事业中的精品工程,永存千秋。

  这真是: 

  世纪之交二十载,西安古都现代化。 

  存史资政育人功,续编市志精品成。

  (作者简介:李令福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