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述天地 志成鉴古今
——读新编《冯雷村志》

作者:马冬梅 时间:2024年07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记述形式,对记录阐释、保护挖掘、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村志作为方志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全面系统记述某一个行政或自然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留住乡村记忆、记录乡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留存文化根脉的功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村志编纂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第二十三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指出,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一部涵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家风家训、历史典故、乡贤名人为内容的村志,浓缩一的过往,记录一村的现在,寄托一村的未来,编纂村志就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守护乡村文化根脉;彰显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建设高地;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受到修编村史村志,推动地方志事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修志者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所以,村志编纂必须注重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以群众视角深度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用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乡村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村志的存史、资政和育人功能。另外,也是发展文旅产业的优质资源,通过翔实的资料、丰富内容为地方文旅产业增色、为地区发展添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扎实推进镇村史志编纂,打造一批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的有效载体,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自然村是农村社会的缩影,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村志可以带着村民见证家乡的大变迁,让子孙后代铭记先辈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并弘扬奋斗之精神。县志以县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受篇幅限制只能概括记载行政村,列表反应自然村;而村史村志可以详细地记述自然村的历史与现状,展示自然的源流与特征,反映自然村的聚落历史与现状全貌,不仅为人们了解社会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素材,而且为所隶属的县级志书补充反映农村经济的社会资料,具有“记县志之无,详县志之略”之效果。

  众多方志专家认为村志的篇目设计要做到横不缺大项,突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卷首要有本村位置图、区划图,专题彩图;凡例要明确全志的指导思想、编纂体裁、时间断限门类设置文体文风、基本内容概述以简练的文字概括全志(篇、章)内容,包括地理概貌总体面貌、产业发展状况科教文卫历史人物当今名人基本村情要有地理区位沿革、自然环境人口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状况;大事记要选择重大有影响的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记述要具体、完整。对于文物古迹产业结构特色文化的记述要全面翔实、丰富生动。风土人情体现出一地土特名产美食小吃方言土语风俗习惯等地方特色。人物传坚持“生不立传”原则,收录知名人士外本籍知名人士。诗文著作要选择歌咏本地的有代表性的诗文、书写本地风物的民间故事传说故事故事性强、流传度高、有代表性的;民谚俚语要地方特色明显。图片除卷首专题还要随文插图图片与文字比例不低于1:4表格数据准确,文表相适,以文为主,先文后表。一部质量上乘的村志具有的这些基本要求,是不容置疑的。

  《冯雷村志》这部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精神财富被送置于书案,我心怀敬仰悉心研读,见微知著,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冯雷人情世事的沧桑,感知到冯雷人文风貌的变迁,特别是冯雷村今日的繁华盛景。令我吃惊的是眼前的这本装订精美、沉稳素雅的《冯雷村志》与之前看到的样稿改动很大,编者忍痛割爱,几乎删减四分之一,萃取精华入志。全志体例章法灵活宽松,不完全拘泥于志书规范的要求而去生搬硬套,有别于其他市县志篇目设置根据地情特色设置,不整齐划一,不牵强附会刻意而为之,且以人文为全志主体,突出民情;内容选择除记述主业、主体外鸿篇记述当代和微观,大胆录入反映社会新风尚的内容,通过“小资料、大彰显”填补县志之阙,凸显志书个性全志刊有序、凡例、大事记,设置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人口、经营体制、农业、果业、工企商业、教育、医疗卫生·计生·体育、村级组织、文化、文学艺术、人物共13个篇章,卷末有附录、编后记、后记。图、述、记、传、表、录等多种体裁的运用,详细展示了冯雷村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文化教育、乡贤名人、民风民俗等内容。书中大篇幅记录了辛亥革命以来,历次战斗中涌现出的革命英烈、仁人志士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先进模范、先进人物、贤达人士。体例规范、裁剪得当、详略得宜、文字简约,彰显出古镇冯雷文化绵长、景致独特、百姓勤劳、民风淳朴。既是冯雷村历史的志书、也是描绘乡土画卷的艺文,必将激励冯雷人恋土爱村,知村爱县、明县爱国的志向与情怀。

  总之,《冯雷村志》内容全面翔实,体例编排科学,类目设置合理,资料准确真实,行文规范流畅,略古详今,图文并茂,梳理冯雷历史文化脉络,展示冯雷发展现状与地方精神,还原冯雷村的物情风貌,揭示生命延续、荣枯变迁的历史规律,真实展现冯雷村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变化,全面、客观地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冯雷人在村两委会领导下,不惧风雨、笃定前行,营造美好家园的历史足迹。除了珍贵的村史图片,充满年代感的实物同样引人注目——冯启珍参军信札、烈士王自德的广荣纪念证、田金焕抗美援朝纪念章、田宝荣的起义证明书等见证冯雷人过往岁月的革命生涯;泛黄的票据、账本和奖状描绘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生产关系。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影像,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冯雷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基础设施、富民产业、文化教育呈现出的“小而美、微而精”;特别是民间风俗、人物传略、传闻轶事等章节(附录),古老的故事诉说着村庄的沧桑巨变,老物件记录下悠悠乡愁,对比照片珍藏着百姓艰辛的奋斗历程,无不让人心生敬仰、信心倍增。透过冯雷村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这个“点”,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中国跨越发展的步伐和农村进步的厚重足音这个“面”。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一部具有“政治观点正确、时代特点鲜明、地方特点突出、编纂思路清晰、篇章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轻重详略把握得体,资料丰富翔实,讲究章法技巧,编纂体例完备、内容记述全面完整、文字通顺流畅、文表互相映衬,著述风格统一”标椎的志书绝对是上乘之作,下面笔者从资料占有、篇目设计、特色彰显、图表运用4个方面谈谈对《冯雷村志》的看法意见,和大家商榷鉴之。

  一、资料收集是志书编纂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决定着志书质量高低

  村志资料省志、市志、县志比较要求更加细微,更具有典型性,以便反映社会较小单元的历史与现状,要注重收集贴近普通百姓村民的资料,收集档案中难以找到的资料;在选择上要以细取胜,以深见长;不论事、人都应具体、翔实、典型,积累基层社会的日常工作、生活资料。其中,文字资料是获取村志资料的首选途径。档案资料包括年度总结、简报、专题调研、会议工作报告、规章制度、任免名单、统计报表等图书资料包括地方志书、年鉴及其他专题性工具书著述资料包括工作笔记、回忆录,日记、来往的信件、回忆录手稿、发表的作品等。口述资料通过对村里的人和事特别是重要日期的回忆,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资料会更全面、更准确。年老体弱不便参加座谈会和对某重大事件的外地知情者可通过电话访谈搜集做好座谈会和个人访谈记录整理审阅本村的老干部、老村民,亲身参加或经历本村重要事件或活动撰写回忆录,经印证准确无误入志编修人员还可以通过遗址、遗迹、文物,手工字画、图表实物资料获取到村志编纂所需资料

  《冯雷村志》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主要做法有,其一,查阅文字资料。分工阅读明清以来的所有新旧《白水县志》10余部,《北原村志》《西固村志》《水苏村志》《中原村志》村志4部,《白水文史资料》《白水起义》《抗日战争在白水》《可爱的白水》等地情书6部、历年《白水年鉴,能找到的碑刻和墓志铭,掌握冯雷发生的大事、要事古今杰出人物从《白水教育志》《人造天河跃进渠》等书籍中了解冯雷人办学和教育,以及冯雷人在兴修水利工程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及先进人物。其二,深入民间探求。进村入户,发动群众,从散落民间的传说中求证、获取历史信息,其中的10种图表是靠15个生产组的资料员查对印证获得的田家祠堂存放旧文字账表,祠堂年久失修梁折椽断,箱柜破损,图表、卷宗散落于朽木尘土中编辑人员冒险捡拾、翻阅,获得极为珍贵的资料和数据。其三,采风探访。列好采访提纲,包括诸如乡村的由来和变化姓氏的来历和繁衍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曾经有过的自然灾害风俗习惯民俗传说出现过的有影响的能人名人等话题,电话采访录音整理。利用书信和网络平台,和冯雷籍在外工作人士取得联系,征集到有关“大平大整土地”和“共青团、民兵组织活动”等珍贵资料。其四,实地考察征求。村民王录荣联系拜访国内国外冯雷人和知识青年,走访遗老查碑文,探古墓寻求线索;冯友田、李栓友、冯发孝从塌房中搜寻、搬运文字卷宗档案;冯小岗、赵进才、秦福勤等15个生产组的信息员,采集图表资料10种

  二、村志篇目框架是否科学合理、领属得当,直接影响志书主体内容的记述

  《冯雷村志》在篇目设计和编纂过程中过程中坚守这一原则,书中反映的内容齐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主要内容有遗漏;资料占有充分恰当,全面系统,没有轻重不分地域特色、产业特色鲜明、时代特色并不是平分秋色与县志宏观记述相比,《冯雷村志》以微观记述为主,记人、记事、记物写得深、写得细、写得丰满,将农村多姿多彩的面貌得以呈现。其中:记民国时期的历史,记下村庄的形成和演变、村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气;新中国成立后,记下村庄环境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从私有制、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走过的道路,村民吃、住、穿、行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记冯雷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读者对冯雷人筚路蓝缕,不竭追寻,艰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路一目了然。上世纪50~80年代中期,冯雷全村老少治理江河、兴修水库、开挖沟渠、农田基建,描绘出一幅“不惧严寒酷暑,大战沟坡坎渠,勇夺粮食丰收”的感人画卷,使冯雷村在全县名噪一时。这些既为县志研究积累丰富的鲜活资料,也能激发村民更加热爱家乡。冯雷村具有地势高、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承载苹果栽培400余年的悠久历史,大力实施优果工程,是这里“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所以,第五章《农业》中将“果业”单列出来,升格为第六章《果业》,详细记述苹果种植及仓储加工,记述其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另外,依靠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种植业、养殖业、煤矿业、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工业发展,在第七章《工、企、商业》展现出来,符合行业分工和社会逻辑。冯雷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优化产业结构、拓宽致富渠道、多措脱贫攻坚的道路,磨砺和打造出一大批时代改革先锋、劳动模范和基层先进工作者。

  三、地方特点与时代特点是否充分反映,关乎志书是否具备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

  地域性是方志在空间方面的显著特征,一部好的村志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情特点鲜明是决定志书地方特点与时代特点的基础,编写方志切莫牵强附会,通过升格移位增加记述篇幅设立专记图文并茂等形式将地方上特有、特多、特好的事物浓墨重彩予以记述,写本村最熟悉的人和事物,例如村庄的建立、先民的生产生活、家族的由来与迁出、村庄名人和他们的故事、趣闻轶事等,这样才能使村志鲜活起来,达到感动读者,启迪后人之效果。冯雷自古就是“彭衙”重镇,“钟流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是冯雷村的文化标签。是否有杰出人物出现,往往是一个地方特点的反映和一项事业、一个行业兴衰起伏的标志,就一项事业、一个行业来说,英模辈出,风云际会,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表征。抗战时期,冯雷进步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一腔报国志,鲜血洒热土,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冯雷圣贤渴望自由,追求民主,涌现出一批投身革命的无畏英雄,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涌现出田锡畴、吕润合、王自德、田百成、田一明、田焕贵、田世俊、王秋花等数位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在第十五章“人物传略”一节中我们可以缅怀其光辉形象。冯雷村具备种植棉花的地理条件,政府通过政策引进、发展需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种植,提高产量。务棉能手张莲莲带领高产实验组,选种播种、掐枝打顶、施肥灌溉、皮棉丰收、传授经验、技术推广,荣评劳模,以致于渭南全市掀起“南学张秋香,北赶张莲莲”的热潮。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到棉花种植,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从解决群众吃饱到穿暖的问题。这里采取“以事系人”手法,“人因事出,事因人兴”,单设一目“务棉劳模”,用400余字重点记述1967—1972年,冯雷村人在张莲莲的带领下发展农棉生产。冯雷村在白水县来说是较有名的文化村,第十五章“人物简介”一节,除了将中华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不同时期的革命军人及立功负伤军人收录入志,还将冯雷村的能工巧匠、创业名人、杏林良医、体育英才、文化界知名人士、科学家、博士、硕士等收录入志,篇幅显得比较长一些。让读者感受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祖国大江南北遍布着大批新一代冯雷俊彦,他们如朝霞般烂熳,在发展经济、教育科研、医药卫生、文化文艺等领域,无私地奉献着他们的光和热。

  四、图(表)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关乎在外游子是否留得住乡情、记住得乡愁

  一个人出生在一个村庄,在这里生活久了,即使离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依恋也会疯长。故乡的山水地貌、田野阡陌、老宅庭院、一树一木,连同这片热土上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特别是多年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魂牵梦绕,且愈久愈浓。例如:《冯雷村志》卷首设置冯雷村在白水县之位置、冯雷村鸟瞰图、冯雷村建国前村貌示意图、冯雷村平面图、冯雷村村歌图共5张图。专题彩页设置略古详今,11个栏目。其中“人文冯雷 古镇新姿5张图,无论是旧貌还是新姿,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承载着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独特底蕴。“凝心聚力 兴村富民”9张图,“抗击新冠 两委行动”5张图,“捐赠物资 众志成城”5张图,“一份耕耘 一份荣耀”10张图,“老树新绿 夕阳更红”7张图,“闭编纂村志 凝智聚力”6张图,“村之骄子 无上荣光”2张图,“工企商教 助力发展”24张图,“文艺体育 异彩纷呈”17张图,“包联帮扶 脱贫攻坚”4张图。专题彩页共104张图,彰显出村两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全村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抗击新冠等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勤努力及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村之骄子 无上荣光”专题下的2张图,冯雷村的田克将军、残疾乡医冯朝阳,“一大”“一小”两个人物分别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村志的“时代感”“地域感”跃然纸上。

  又如第四章《经营体制》,配有困难时期国家发的布票粮票、1979年冯雷公社给冯雷大队颁发的人均贡献超过一百斤的奖状、白水县下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集约化设施农业大棚。第五章《农业》,除精炼简洁的文字叙述外,配以1968年冯雷大队毛泽东思想务棉班、2004年冯蕙儒养殖场、1959年跃进渠407洞冯雷连、1966年的林皋水库、1978年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公社干部高书荣手绘平整土地图。耩地、犁地、耱地、耧播、割麦、碾场、磨面、纺棉花、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播种、耕地机翻地等13张图片,生动形象展示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21世纪20年代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历程。第七章《工、企、商业》配有煤井示意图、染布坊、轧油坊、豆腐坊、烧砖窑制作工艺图。手捧村志,阅读欣赏传统农耕农具及用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记述,呈现给读者的是冯雷村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发端、发展历史和现状现貌,给读者一个完整、客观、真实的冯雷村经济结构的脉络。内文190张插图,让冯雷籍在外人士,特别是年长者看到村志记载的那些熟悉的事物,就像回到故乡一样,引起共鸣,唤醒记忆,思乡情绪得以慰藉。编纂村志,也成为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最佳方式。

  总之,村志包罗万象,内容涵盖村中的各个方面,记载一村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姓氏、土地制度、村级组织、社会民生、经济概览、传统农耕、教育文化、人物选介、文化艺术等。在笔者看来,《冯雷村志》的问世能培根基,清本源,克振家声,德传万古;被作为存史、资政、教化的文献保留下来,为白水县社会主义新方志增添一抹亮色。但该志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全志十三章,章下都设有无题序,语言极为精炼简洁,有的是“浓缩”,有的是“提要”,作用各有特色。但没有统摄全志的概述,卷首的三篇序在沟通各业、彰明因果、揭示规律上不太明显,倘若能有一篇分期叙述,或提炼概括,或特点串联,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概述,将能更加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更能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岂不更好!

  作者简介:马冬梅,武功县志办副高职称,《武功年鉴》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