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6日,《礼泉县志(1991~2010)》复审会在礼泉县召开,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杜建儒、纪检组长马宁强,礼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潮,副县长魏伯朝,县政协副主席葛莹出席,《礼泉县志(1991~2010)》评审组成员、编纂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编纂人员50多人参加。杜建儒代表评审组和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宣布《礼泉县志(1991~2010)》原则通过复审。会议由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德科主持。
《礼泉县志(1991~2010)》是1999年3月出版的新编《礼泉县志》的续志,记事时间范围为1991年至2010年。整部志稿设28编127章494节,采用志书的述、记、志、传、图、表、录等7种体裁,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礼泉县2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礼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会上,许军致词,礼泉县志办主任刘爱国介绍《礼泉县志(1991~2010)》编纂工作开展情况,特邀审稿、长武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尚小彬和市地方志办公室5名审稿人员采取通审与分审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政治观点、篇目结构、资料内容、体例运用、行文规范等方面充分肯定志稿编纂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志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和建议。杜建儒综合评审意见,宣布《礼泉县志(1991~2010)》原则通过复审,并就志稿修改和当前全市地方志重点工作进行强调。魏伯朝表态发言。
杜建儒要求,礼泉要以出精品佳志为目标,按照“调、删、增、突、核、磨、精、美”的八字要求,进一步做好志稿修改完善工作。调,就是进一步调整修订篇目,做到横分门类科学合理,编章节层次清楚,且符合逻辑关系;“删”,就是要制定好入志资料的时空标准,删除志稿中一些过碎、过冗或越境的背景资料;增,就是要按照志书横分门类不缺项,纵述史实不断线的要求,增补缺漏事项和资料;突,就是要突出重点,在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上再做文章;核,就是要核实资料,使志书反映的事物更加真实准确;磨,不只是表现为打磨文字,做到表意确切,确保志书行文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总纂,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要素,做到“一把尺子拉到底”;“精”就是志书各种体裁运用要精当、记述内容要精准、语言表达要精确;“美”就是要力求图文并茂。杜建儒就礼泉县下一步地方志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不断提高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扭住“双全目标”不放松。三要推进地方志工作由“一本书”向“十业并举”转型发展,不断拓展方志工作新领域。四要认真做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