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拉鼓

时间:2010-12-25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传统民间社火。流行于咸阳城区东南坊一带,为典型的北方民间打击乐舞。因其鼓形硕大,需用牛拉车载而得名。鼓面直径一般都在1.3米以上,鼓身描龙画凤,纹饰古朴,以寓吉祥之意,鼓槌系彩绸,擂起来声震数里之外,鼓手舞姿雄健,气势豪放威武。该鼓是鼓乐与舞蹈的结合,由锣鼓队与梆绞舞队组合表演。锣鼓队由大鼓、小鼓、大锣、小锣、螺号和铙钹组成,铙钹少则几十副,多则二三百副。演奏时前有大锣、马锣、铙钹、京钗开道,中有指挥鼓(即牛拉大鼓,现用大鼓直径最大为185厘米),后有梆绞舞队,中间夹有海螺(俗称牛角号)。敲铙者不论男女,一律是虎豹头白肚子手巾,乐队前有五彩缤纷的彩旗仪队配衬。鼓师披红挂彩,有时一人一鼓,有时双人双敲,左右呼应,乐队多时数百人,行如长龙,静成方阵。众多表演者随鼓声的节奏,时而高举铙钹铜锣在头顶来回翻转,时而在胸前劲敲。鼓师边击边舞,时而猛虎扑食,时而张飞舞鞭、金鸡倒立。鼓师的动作有点击、轮击、滚击、单抛槌、双抛槌、背抛槌,还有童子拜佛、金鸡独立、回头望月、霸王背鞭等名目,今又新增金蛇狂舞、白鹤展翅等几十种舞姿。该鼓鼓谱繁多,多用什样锦或社火鼓,鼓头有三起三落、杀鼓头、单惊鸣和千鼓头四种,任鼓师选取一种作为开场,转入四环花样中的某一环,如单劈、单槌、单过桥、双铃,再进入主调。主调是千鼓番和四季花。千鼓番运用较多,也是全曲的高潮,其特点就是翻铙。四季花的特点是亮大锣,铙钹休息,起伏跌宕,轻重缓急,节奏鲜明,张弛有致。此鼓最早以小车推,后用牛车拉,现用拖拉机或卡车载。一般在盛大节日、庆祝活动时演奏。正月十五元宵节耍社火时要用高跷(柳木腿)开路。人数少则三四十人,多则数百人。现已遍及城乡,尤以秦都区渭滨镇东南坊锣鼓队和原利民村的“什样锦”最负盛名,曾为陕西省首届农民运动会、毛主席纪念堂送青松仪式等作过表演。在1989年国际旅游日和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开幕式上荣获特别奖,被誉为“华夏一绝”,入选中日合拍大型环幕电影《万里长城》和中国与加拿大合拍的《秦王出征》影片,著名鼓师有渭滨镇东南坊农民余凯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