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起三弦打起板,各位观众都静安,
今日不把别事谈,单把陕北夸一番。
陕北好,好陕北,陕北风光无限美,
滚滚黄河气势雄,养育代代黄土人,
桥山郁郁松柏丛,黄土宝地黄帝陵,
万里长城东西接,雄伟壮观留遗迹,
神延铁路南北连,呼天吼地永不息,
巍巍宝塔延水清,杨家岭连王家坪,
党中央居十三春,窑洞灯火放光明,
红石峡连镇北台,外地游客常往来,
黑龙潭上有庙会,信男诚女都崇拜。
陕北好,好陕北,陕北英模代代现,
民族英雄韩世忠,抗金杀敌立奇勋,
号称闯王李自成,带领义军进北京,
神木出的杨家将,忠心爱国人歌颂,
爱国人士李鼎铭,为国一片赤胆心,
民主斗士杜斌丞,不畏强暴浩气盛,
谢子长、刘志丹,领导工农打江山,
文坛巨星是路遥,篇篇名著血汗操,
爱乡赤子胡星元,不忘故土奉情意,
牛玉琴、石光银,沙漠植树变绿荫,
张林森,曹德全,杰出人才有贡献,
陈必亭、张候华,名优企业世前跨,
高乃则、石掌雄、济困帮贫献爱心,
刘彪、黄瑜、田维宽,助人为乐都称赞。
陕北好,陕北好,陕北遍地都是宝,
资源丰富矿产广,老外见了也赞扬。
地下优煤采不尽,地上矿产遍地涌,
油河气海在翻滚,管道输送到北京,
精典石盐全国销,绒皮毛毯质量好,
优质苹果出大名,天赐红枣世界惊。
陕北好,好陕北,陕北民艺实在美。
民歌道情信天游,男女老少都会吼,
随口流唱不断头,尽情欢歌不知愁,
腰鼓打响天涯角,秧歌扭红全世界,
唢呐说书和剪纸,老外见了都入迷,
跑毛驴、放竹马,又把狮子龙舞耍,
黄土风情特文化,世界稀罕众人夸。
陕北好,好陕北,陕北旧颜换新貌,
山坡沟洼穿绿袍,羊肥马壮遍地跑。
四通八达公路连,通信电力设施全,
城市繁华又美丽,赛过北京王府街。
西部开发号角起,陕北人民有志气,
与时俱进齐心协,定叫陕北更变颜。
革命圣地延安城,近年变化突猛进,
高楼如林道路平,经济繁荣又富民。
美水出在甘泉县,能酿酒来能疗疾,
名胜古迹白鹿寺,腌肉豆干有名气。
山秀景美宜川县,壶口瀑布水势险,
核桃柿子居第一,胸鼓打的震世界。
苹果要数洛川原,品好味甜甲人间,
刺绣油茶有名气,蹩鼓打的红各地。
桥山宝地葬黄帝,黄陵名字得祖先,
七搂八拃有古柏,轩辕特曲香万里。
延长原把高奴叫,全国石油开发早,
烤烟红葱都畅销,斤梨脆甜含糖高。
延川盛产狗头枣,亚运会上点名要,
布堆绣花海外飘,爱死那些外国佬。
黄龙山上森林茂,八大林区重点保,
山楂板栗外地销,瓦子战役歼敌妙。
富县城里换新貌,留有古塔敬德造,
中草药材品不少,白松家具成色好。
安塞腰鼓打的凶,世界各地都吃惊,
年画剪纸手艺精,大江南北都有名。
子长石炭挖不尽,瓦窑堡会指航行,
栽桑洋芋出了名,绿豆凉粉带煎饼。
红色古都吴旗县,今日又把绿色变,
特产米醋香万里,羊肉臊子剁荞麦。
志丹原名叫保安,纪念志丹把名换,
山杏山桃不一般,羊肉地椒都喜欢。
榆林近年大变化,能源丰富摘开发,
皮革毛毯众人夸,桃花水豆腐绝天下。
定边盛产精食盐,羊肉乳品甘草甜,
付翔食品香各地,洋芋皮毛天下绝。
靖边石油天然气,管道输到北京去,
植树造林搞牧业,芦河美酒香各地。
神木煤田大无边,世界储量数第一,
地毯玻璃细锅器,红碱淖游客都惊羡。
府谷矿产资源丰,地下蕴藏大煤层,
矿石细土铝硫磺,硅铁电石出国门。
唱横山来夸横山,横山花炮是特产,
电厂扩建能高产,绿豆出口外汇换。
佳县古迹白云山,道教圣地白云观,
毛主席登山把戏看,《东方红》歌声遍地传。
绥德汉子技术超,心灵手巧搞石雕,
千层油旋质量高,绿豆稀饭味道好。
米脂婆姨长的妙,聪明伶俐手又巧,
小米养人不显老,防寒服装抢着要。
子洲月饼和果馅,名盛味美塞北决,
说书唢呐听不厌,出口蚕丝和柳编。
吴堡坐落黄河沿,秦晋两地一“龙”连,
小吃个个有特色,发展“三园”为主体。
清涧石板都知道,漂洋过海大红枣,
洋芋精淀细粉条,世界各地都畅销。
陕北是个好地方,山秀水清森林旺,
牛壮马欢五谷香,人民生活奔小康。
黄河之水流不干,陕北美好说不完,
大家还想听几段,休息—会再宣传。
铮、铮、铮的琵琶、三弦曲;吧、吧、吧的甩板音;多么自豪优美的说书声,这一段深受人们喜欢《夸陕北》的说书,永远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陕北说书是古老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传说在三皇留世时就留下叫盲人说书,尔格人们称三皇为说书人的祖师爷。现在绥德九直观的三皇庙,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日的这两天,南来北往的说书艺人都汇集在这里举行说书义演会,义务为群众说书三天,一来纪念说书创始人三皇祖师爷,二来也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技艺。以前盲人说书似乎为天职,睁眼人不能说书,如果要说会受到社会的指责,也有人认为是怕受苦及不务正业的二流子,而盲人也认为是掺了他们的行,据理相争,直至收没三弦,停止说书为止。
说书,属曲艺一种形式,说书人,民间又称“书匠”,人员一般一至五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也有部分视力正常人,他们不装不扮,坐着说唱,主角手弹琵琶或三弦,左膝系“甩板”,右手系“蚂蚱板”,按节奏拍打,曲调有固定曲调,有时还插些当地民间小曲,配角拉胡琴、吹笛子、敲锣、拍钗等,有时还配合主角说唱。另外有的书匠还兼学了一套《易经》上的一些东西,通过生辰八字推算人生凶吉(算命),择日子和保锁孩子。
其实,说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盲人看不见文字,全凭脑子的记忆,所以要付出很大的脑力劳动才能取得成绩。说起也怪,有的盲人不到一年下来能单独地说好几本大书,并语句流利,口音也好,受到人们的赞扬;而有的盲人脑呆手笨,三五年下来还说不了个稍头落尾,受到人们的讥笑,只好退出书场,另求它职。
民间说书一般有安乐书和还口愿书两大类。安乐书其意大约是求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人口兴旺,四季发财,消灾免难,吉祥如意;还口愿书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幸之事,但没发生特大祸灾,其意是神灵保佑的结果,所以给某神灵许下一两场(一场约四至五万星,三炉香为一万星)书文给予回报。
无论说哪种形式的书,说前先要请神。请神将写好的神灵牌位和剪好的长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插在盛满米的斗上,俗称“插香的”,牌位前供上面卷、红枣、花生等各种献食,事主家主人跪于之前进行点香、烧裱、供献食、祭奠酒后,书匠弹起三弦用说书文的形式进行邀请神灵来偿书文,当书文说到中间书匠又用说书文的形式提示事主家进行重新换香、焚裱、供食、奠酒,当书文说完后,书匠同样又用说书文的形式,促使神灵离此归位,民俗称“送神”。意即保佑这家人今后能消灾灭难,四季平安。最后这一斗插香米便归说书的所有,有时书匠不拿米,主人家会给书匠适当地折合些钱。
陕北说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喜欢的一种文化活动,同时它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激发感。民间有“说书唱戏劝人哩!”之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毛主席也很喜欢陕北说书,在延安期间曾听过著名说书艺人韩起祥的说书。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说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明眼人也开始学说书,更有部分女青年也纳入说书的行列,它不仅是盲人的一种谋生手段了,更成了真正的并且很有价值的陕北特色的民间艺术。说书的形式不光是坐场说唱,还可以站着、走动等,并带有一定的表演艺术。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书匠的整顿、培训,有组织地进行下乡轮流宣传,不少地区还组织了专业曲艺团,他们走乡入城,甚至出国演出。确实书匠艺人们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那些迷信活动逐渐被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