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时间:2011-12-16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节日虽不那么隆重,但节日的名目即不少,除中元节(鬼节)”外,还有五谷节(麻谷节)”马獒节  

中元节原为宗教节日,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此日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地官要定人间善恶,故道教观作斋醮荐福,求地官免罪;二说始于佛教,僧家以此日为法岁周园之日盂兰盆经》说释加牟尼弟子目连其母死后悲痛万分,为救母倒悬,求佛救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亲解脱,于是在此大兴盂兰盆会(佛教仪式,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旧时街巷还搭起高棚,设鬼王台座,诵念经文,做水陆道场施放焰口,俗称济孤魂,还演《目连救母》(目连母因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连为寻母游遍了地狱,并经历了地狱的恐怖景象,终于依仗佛力母子重逢,同升仙界)。今天人们祭祀祖先的活动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另外,这一天还有五谷节的传说:很久以前,人们不耕不种,吃的米面全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根本不知米面的珍贵,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院内、路旁随时都可以看到米饭面食。后来此事被能钻天入地,腾云驾雾的好事者土行孙知道了,一天他上了天官。把这事原原本本地告诉给太上老君(因当时张贵还没当上玉皇大帝,天地三界由道教祖师太上老君总理大事)。太上老君一听,又恼又怒,打开南天门一看,果然是真,便命管米面的天神张仓停止给凡间降米面,叫人们食草为生。人们没有米面只好乞野草,但野草确实不能食,人们又把此事反映给土行孙,叫土行孙给太上老君汇报,太上老君听后半信半疑便亲自下凡把芦叶咬了一口,感到确实不能食用(现在人们在芦叶上看到像牙迹的样于,据说是当年太上老君的牙迹),所以又派神童把庄禾种籽撒在产阔肥沃的土地上,让人们耕耘自劳自食,人们通过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开始食用粮食。那时的庄稼浑身长穗,所以产量很高,打下的粮食根本吃不完,时长日久人们又不珍惜粮食又开始糟蹋食物,这事被土行孙知道了,回到天宫又反映给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害听后半信半疑,便化作讨吃的亲自下到凡间向人们求食,当他来到一庄户人家讨吃时,一农妇便说:“哪里来的哪里去,我们剩下的面食长的要顶门用,短的也要擦屁股用,那有你吃的”,太上老君回到天宫,一气之下率领天兵天将来到凡间要把所有的庄稼穗全部捋完,让造孽的人们吃瓜茄葫芦,当捋完芦草时,一只狗跪在上上苦苦哀求:“太上老君开恩请留下一点给我吃吧!”太上老君仁慈了一下,说道:可以吧!”所以在每个庄稼的头头上留下一点叫狗食用。现在我们看到每根芦草只长叶叶没有果实,其它庄稼都在头上有一点果实。而黄豆现在照样浑身长籽,据说老君捋了一把刺得痛,没有捋完,瓜茄葫芦仍浑身长果。

    太上老君言明给狗留下的粮食,为何现在人们食用呢?后来人们在生活中驯服了狗让它看门照家,人们精心劳作,换回粮食和副食糊口。现在人们打起狗来它总会汪、汪地咬你,意即"冤枉。这样造成粮食困难,人们才真正体会到粮食的珍贵,再也不敢挥霍糟蹋它了。

    所以到了汉代,人们在七月中旬做许多写上五谷丰登干粮万石穗大籽饱等吉语的五色纸幡挂在某一地里,然后设祭摆供,请求神灵保佑庄稼,雀不啄,虫不吃,雨不浸,雹不打,风不折,霜不杀,保丰收,多打粮。到了光武帝时,祭祀五谷节的活动更为盛行,便把每年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五谷节”,又有人也称“麻谷节”。有的地方在这天搭台唱戏,鸣锣吹奏,人们到庙上挂幡旗,还口愿,上香火,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收,人畜平安。

   另据传说:东汉末年千家庄出现了个像狗非狗,似狼非狼的怪物,魔力很大,经常在夜间出来作恶乡里,伤害人畜,人称马獒,闹得人心惶惶,不得安生。一天,此地来了一个神通广大的老道,他听到当地人们的反映后,设下酒食把马獒食醉,除掉了恶兽,从此再没有马獒出现,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这天恰巧也是七月十五日晚。后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捏些面鸟、面兽等,祭祀这个老道以除掉人们的灾祸,有人也称“马獒节”。现在有些妇女每当孩子哭闹时,总会装作紧张的样子说:“看马獒来了,快不敢哭了”,孩子们不知马獒是何物,见大人变眉失色的样子,也就怕得不敢哭了。究竟马獒是何物,恐怕谁也说不清。

   现在的中元节祭祀祖宗,打台唱戏,捏面食、吃好饭食的习惯仍在有些地方流行,但其它一切迷信之类的活动逐渐被破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