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格陕北各地的集市很多,基本乡乡镇镇都有,路程最远的不过才十来华里路,人们的一切日用所需和所产山货的出售都要通过集市贸易而解决,特别方便,市场也十分红样,再不像以前那样靠游商或到几十里以外的古老传统集市和县城交易,人们为了赶集市,起早贪黑,翻山越河,受了不少洋罪。
集日有五天一集的;也有三天一集的;也有一星期一集的;有的已成长街市(无固定日子),一个县内各集与各集的日子大都差开,这样更有利于货物的流通。乡下人对赶集是非常重视的,每逢集日的这一天,人们便收拾行李,带足干粮,提前吃过早饭就上路了,你看在那通往集市的大路上人接人,畜连畜,有做生意买卖的;有拉骡斗马的;有吆猪赶羊的;有担篓提筐的;有背包挎袋的;有的甚至开上三轮车、骑上摩托车、拉上架子车等带上自己所出售的土产品到集市上交易,更有逛集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特别多,大叔们拿着自己所卖的山货,老嫂子们提着自己平日里积攒下的鸡蛋,小媳妇、大姑娘那梳洗打扮穿戴一新,猴娃娃们跳跳蹦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边走边说从四面八方向集市赶来。集市的交易形式大约有两种,一是店铺(门市)交易;二是市场交易。店铺中人们购些日常生活中的所需用品,而在市场上交易的范围比较广。有粮油食品,日用百货,山货特产,家禽家畜,瓜果蔬菜等,并各有摊位,如骡马市、猪羊市、疏菜市、瓜果市、粮食市、熟食市等等。 集市一般十二点左右就圆了(人多),此时人流滚滚,前拥后挤,擦肩挨背,水泄不通。粮食市上堆满了大袋小包的各种粮食,招来了四面八方的粮贩。旧时粮食通用斗、升、各量器来计算,盛满后用平尺刮平为准,有个别黑心粮贩,采用“大斗进、小斗出”的方法剥削人。瓜果市场,杏、李、桃、西瓜、苹果、红枣等以次按季上市,过去大部分以颗计算价格,比如一毛钱买十个、八个,后来统一采用十六两秤,如今普遍用市斤秤和公斤秤计算。当你走进五颜六色的百货商场,那针织锦布,成衣鞋帽,日用百货,油盐酱醋等,任你挑选,人们添置些家中的必需品,当然也忘不了给老人孩子买些时兴食品。再看那疏菜市场,那长长的几行,样样太多了,看的人眼花缭乱。以前人们的主要副食是洋芋、白菜,现在各地都建起日光菜棚,人们一年四季长能吃上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到了小吃摊跟前,顿时会使你垂涎三尺,那香气扑鼻的羊杂碎、羊肉饸饹、油旋、凉粉、剁荞面、油干炉、白面馍、猪头肉、麻辣肝子等多的说也说不完,那贪嘴的坐在摊前饱享口福,吃的津津有味,特别是有那些晃脑则(不稳重)年轻人他们并不富裕但拥进饭馆里来上几盘子菜,甚至要上些酒及饮料,来扎一扎自己的那穷“势”,到了这个年代有些老年人还是看不惯这些人的做法,有时还会说:“看!真是出了败家子了”。
集市上最红样的、成交额最大的要数牲畜市场。一心想买牲畜的人首先来到市场上,把所有的牲畜都过目几遍,然后选择好自己比较合适的牲畜后,掰开口看看牙预侧岁数的大小;被上鞍、骑上人试一试看腰腿是否有毛病,摸摸身看有没有伤痛之处。另外特别注重的是看在前蹄、肩胛、尾盖等之处是否有毛旋没有,如有民间认为是“跪丧旋”、“拉丧旋”和“滴泪旋”,饲养上家中会伤人的。所以,一般需买牲口的人都会请一名懂行识货的人来做高参。
买主瞅准某头牲畜后就请市场上最红样的人牙行,俗称“牙子”(是市场的中间人和经纪人,起协商和调节作用,促使双方买卖成交)出面议价,这时他就解下头上的毛巾或撩起衣襟,一会儿拉住买主的手,一会儿拉住卖主的手,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这个总、这个零”,别人看不出其什么秘密,说合双方生意成交,俗称“捏码子”(捏食指代表1即代表1元、10元、100元……以下同类,捏食指、中指代表2,捏食指、中指、无名指代表3,捏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代表4,五指全捏代表5,捏拇、拇指和食指并拢尖为6,捏拇、食、中指并拢尖为7,拇、食指叉开为8,食指弯勾为9),有时码子(价格)差的还比较大,牙子三番五次给双方各“秘密”地幽默几句,逐节调协气氛,缓和情绪,最终慢慢达到成交,民间有“卖买能沤烂生铁”之谚,这证明不能急于求成,等双方价格说合的悬数差不多的情况下,牙行则当场拍板定局,公布价格(在这之前,双方的价格是不能公布出去的,这是牙子的责任,俗话说,“天下牙子不捎书”),买卖双方不管那方有稍头稍尾的为难,也只好服从牙子的裁决,最后由牙行从卖主手里夺过牲畜的缰绳递到买主手里,俗有“牛抹笼头驴解缰”之说,以后笼头或缰绳需归卖主。生意成交后,买卖双方适当地给牙行些钱,因为这些人就靠这张“嘴巴子”吃哩!买主有时在钱不足的情况下,但人确实可靠,牙行还可出面作中保,若三方都生疏,卖主可另寻和买主、牙子熟悉的人出面作中保也可,如果买主是相信不好的“二道毛”(不务正业)那价格掏的再高,没现钱是别想拉走任何牲畜的。所以警告大家,人活一世一定要注意相信的。另外,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那就是物对物相互兑换并在价格上进行补偿,如猪换羊,驴换牛等。
不管那种经营方式,一般都是讨价还价,当场决定,但价格忌用二百五十元,否则人们叫此人“二百五”(二杆子)。成交后生意行道上特别讲究称平斗满,民间有“戥称上不亏人”之说,意即亏了人将来不得好死。算帐时要细心,以前人们不用任何计算工具,普遍用口算脑记,俗称“口踏口”计算。付款、收钱时要“先小人,后君子”,即是熟人也要当面点清核实,辩别真假,并不要不好意思,否则,以后出了差错无人负责。更会引起是非。
整个集市吵吵嚷嚷,你叫我喊,热火朝天,不到个半后晌时辰是难以收场的,人们在回家的时候,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钱,买回自己所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