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博物馆所在的西安市临潼区,拥有久远厚重的历史。记者近日在这里了解到,临潼区一些村庄兴起了编写“村史”的热潮,鲜活的"村史"既记录乡村发展变迁,也通过崇德向善助推了乡风文明。
在很多农村,经常有年长的村民有意把村庄的历史整理记录下来,流传后人。在临潼区栎阳街道办栎阳村高巷自然村,村民田焕新耗费数年心血完成了这样的心愿,他于2003年写出了10万字的《高巷史话》,2007年写出了20余万字的《栎阳史话》。田焕新老人2008年去世,目前尚未正式印刷的两部“村史”成了全体村民的宝贵财富。
记者翻阅《高巷史话》看到,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名称由来、户籍人口变迁、在外职工、参军人员、大学生、伏法人员、历史人物、铁闻故事、高巷的第一等20个章节,全面系统、有血有肉地反映了这个自然村的历史。
近年来,临潼区骊山街道办胡王村、代王街道办崖王村、北田街道办尖角村等村庄,都有热心村民撰写“村史”,目前初稿都已完成。临潼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裴靖瑜说,通过整理村史,不仅可以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种史料,也容易触动村民的情感之弦,从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为此,临潼区委最近以“留下珍贵记忆、倡导崇德向善、助推乡风文明”为宗旨,成立了乡村史志顾问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争取经费支持,引导村民参与编写、评议村史,计划首批完成4个《村史》的成书付印,为每户村民发放一本。
崖王村《村史》正在进一步补充完善中,村民王均地说:“村史会记录很多好人好事,这就为大家树立了价值观。”尖角村支部书记王经文说:"村史记载了村里的革命先烈,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牺牲,如今这么好的条件,做不好工作,实在是愧对革命先烈。"(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