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前,汉阴手工业有很多行话和谚语,它反映了手工业的历史状况和工人的生活情景,其中有揭露旧社会黑暗的,有学艺传技的,有关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等等。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行话和谚语中,有的带有“宿命论”,有的带有封建意识和迷信色彩。大部分属于技艺方面的,今天尚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摘录、整理、借此以见一斑。
(一)学艺传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行行有利,利利有弊。
养儿不学艺,提断鸳鸯系。
积财千万,不如薄艺在身。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一艺顶三工。
行见行,没处藏。
手艺胜过一切珠宝。
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薄艺随身。
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名师出高徒。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师武艺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艺高人胆大。
艺多不压身。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
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投师不明,学艺不高。
艺精靠磨练。
艺在情中练。
细工出巧匠,细泥烧好瓦。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薄技在身,胜过金银。
与其多攒金银,不如薄艺在身。
艺不压人。
艺到用时方恨少。
不怕人不请,只怕艺不精。
慢工出细活,笨工出巧匠。
巧匠手中无弃材。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样样都通,样样稀松。
艺多不养家。
一行服一行,豆腐服米汤。
初入行业,三年事生。
隔行不吃利。
隔行如隔山。
隔行千里远。
同行是冤家。(旧社会的弊病)
同行嫉妒。
要知隔行事,还得问行家。
人不亲,行道亲。
三句话不离本行。
秀才说书,屠夫说猪。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教好徒弟,饿死师傅。(指旧社会互相竞争)
师不谈师,匠不谈匠。
卖灰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言同行嫉妒)
一般易学,一窍难通。
一窍通,百窍通。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二)木器
弯木头,直木匠。弯木直用。
是匠不是匠,手头拿三样。
一尺围园三寸三。(指木料的圆周换算)
辟三天,创三年,学会杀锯大半年。
木匠不倒号,手艺未学到。
大木留墨是朵花,小木留墨是冤家。
平线陡槽。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木匠叉实不叉虚,石匠叉虚不叉实。
木匠当门莫要站,不喊拿到就喊按。
横平竖直,一平二端。
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光亮。
出家人逢单不逢双,在俗人逢双不逢单。(言做床的忌讳)
二九一尺八(高),四九三尺六(宽),五九六尺三(长)。(旧时做木床的规矩)
棺材五尺二寸半,装完天下长短汉。
木匠怕打望天槽。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长木匠,短铁匠。
少年裁缝,中年木匠。
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就走。
直木宜作梁,弯木易做犁。
(三)建筑
分把分不要争,寸把寸不要问,丈大丈,太不像。
平屋、陡庙、爬碾子。前七后八。(指屋顶木輘安装)
要想六方匀,九五墨上寻。
九五顶九五,八五两边分。(指设计换算)
裁缝的布缝,泥水匠的砖缝。
陡草房,平瓦房,不平不陡石板房(指屋顶的水面斜度)
泥水匠的脚跟,木匠的村。
泥水匠怕抹仓角角,木匠怕打望天凿。
泥瓦匠,住草房。(指旧社会泥工生活的贫穷)
立木顶千斤。
细泥做好瓦。
(四)五金
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推豆腐。
敲丁丁,吃丁丁,身上穿的烂巾巾。
打点,吃点,身上烧得光眼眼。
十个铁匠九个痨。
有儿不学打铁匠,十个指头像和尚。(指劳动辛苦)
生打铜,熟打铁。
冷打锡,热打铁。
铁无对本不打。
瘟冬疲腊月,神仙难过正二月。(指淡季)
铁匠认牌子,木匠认师傅。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裁缝。
铁匠短了朝前辗,木匠短了帮一片,石匠短了扣屁眼。
铁锤一响,有铁有粮。
打铁离不得蛅墩硬。
(五)漆匠
漆匠没巧,越薄越好。
漆半天。(指漆工的工作时间)
上漆先去锈。
肥漆瘦油。
漆匠怕光亮。
好漆匠一锅油。
做一辈子漆匠,熬油充不得老行。
(六)纺织
要想富,去织布。
家里会纺线,跟得上外头一把镰。
要想穿得暖,种花织布又纺棉。
纺车就是摇钱树,天天摇着自然富。
快织无好布,快纺无好纱。
(七)缝纫
为人不学烂三行:剃头、唱戏、缝衣服。(言旧社会这三行地位低)
七次量衣一次裁。
裁缝害怕正二三,剃头害怕三九天。
裁缝难过正二三,为了度日当衣衫。
裁缝不偷布,娃儿没有裤。(指旧社会的经营作风)
裁缝不偷,五谷不收。
裁缝偷布,秀才偷书——不算偷。
少年裁缝,中年木匠,老年郎中。
(八)其他
开车行船三分险。
滩上富贵,滩下穷。
刀快头皮光(剃头)。
三十六行,打石吃香。
慢船踪死马。
行船无六月。
十个厨师九个淡。
好厨师一勺汤。
煮酒熬糖,充不得老行。
厨师无巧,烂淡就好。
蒸咸煮淡。
头锅饺子二锅面。
不经厨师手,总有酱黄味。
船上不漏针,漏针一船人。
货卖堆山(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