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农村生产习俗因自然、气候、资源、民族、客主家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高山区以种植玉米、洋芋、蔬菜、香菇、天麻、猪苓为主;中山区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蔬菜、香菇为主;低山区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大豆、油菜为主。农事季节有“高一丈不一样”的说话。
农谚 宁陕农村在安排生产时,尊重“农谚”习惯。如某年十龙治水、七牛耕地、预兆旱年;三人共七柄、预兆丰年;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春争日夏争时;雨下二十九,伞把不离手;七晴八不晴,九里放光明;云向南,水漂船,云向北,晒大麦。从正月初一至初十观气象,断年成: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等。农村有“穷人莫听富人董,梨子开花正下种”、“麦子种在寒露口,种一升收一斗;麦子种在霜降边,一亩少收担二三”等。
开种 开始种植玉米,叫“开种”。这天要选择《通书》上十二建星中的“建、满、定、执、成、收”等六日为开种吉日,预示苗全、少害、丰收。“开种”要办“开种酒”。这天,主人要筹备酒席款待四邻帮工,以庆贺新的一年生产开始。
栽秧 农谚说“立夏栽秧家吧家、小满栽秧普天下、芒种栽秧扫尾吧”。在一个地方,若有第一家栽秧,叫“开秧门”,这天要办隆重的“栽秧酒”,周围村民都来帮忙,男的栽秧,女的帮忙打杂,半天栽秧,半天喝酒,有“秧”半天之说。
种籽儿 过去,宁陕高山乡村多以开荒种地(也叫烧火地)为习俗,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主家请来十八九个帮工种地,人排成“一”字型赛口,手把锄头腰挂篓,挖一锄丢一籽,一赛一赛种完,晚上坐席喝酒。有“三年不开荒,就喝稀汤汤”之说。
打谷子 农村打谷子要办“打谷酒”。农村打谷子沿用传统木制半桶,挡遮,谷撒子等,男女割好谷穗,两人一组,按照“三点水”、“牛擦痒”、“凤凰展翅”、“老鼠磨呀”等节奏,相互配合,相互劳作,发出“嗵...唦,嗵..嗵..唦..唦..唦..唦......”。乏了,交换位置,再次......。
犁田 宁陕农耕一般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在秋收后,村民早早地犁田越冬,来年地酥、虫害少。有“八月犁田一碗油、九月犁田半碗油、十月犁田吃狗求”的说法。次年,栽秧前半个月犁田叫“打老荒”。犁后的田灌水后,用躁靶、鎯靶(又叫打浑水)鎯平,然后栽秧。
看水 一堰灌千亩。旱年农忙时,等水栽秧,村民得轮流到堰头看水到自家田里灌。农忙争水骂仗闹事是常事,排班轮流灌秧田成规矩。
忌戊 在新年伊始的农业生产,从“立春”之日顺数的十天干中,第一个“戊日”至第五个“戊日”,不能泼水或动土叫“ 忌戊”,农业生产要停止一天,否则,耕地要被洪水冲毁,庄家受损减收。第五个“戊”又叫“五戊大社”,人、畜均要休息一天,否则多病。
惊蛰爆米花 “惊蛰”这天各种昆虫冬眠被春雷惊醒,蠢蠢欲动寻食,农民要将谷种,玉米种等放在铁锅里“炒米花”,叫“炒虫”。以此象征吉利,期盼一年农作物无虫害,喜获丰收。
祭神 宁陕农村修房造屋、进山伐木、割漆挖药、烧砖开矿、出车外行等,都要看日子挑吉日,杀一只大公鸡,焚香烧纸,鞭炮祭“山神”、“土地爷”,祈祷神灵保佑家人顺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