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在明清时期移民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一带,抗日战争初期又有河南、关中人迁入。移民语言交会、融合发展中衍生出一种有趣的“比喻短语”,这种“比喻短语”能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表述背景简化为一个人们熟知的通俗比喻,它替代了冗长的述说、直白。这种比喻短语,在别的地方也有,而在白河县尤为普遍、普及。
白河人说得不偿失是“河里捞块板,屋里丢扇门”。说自己圈内有人吃亏,有人得好处是“肥水不落外人田”或是“肉烂了在锅里”。说长时间的积蓄一下子花光了是“打了一冬的柴,一炉火烤了。”说某夫妇都有外遇,比喻文雅含蓄:“砍柴卖,买柴烧”。说收入大,开支也大是:“蛇大窟窿粗。”说商贾货少却得意忘形地哄抬市价,喻为:“斗米望天干(旱)。”说侵害了大人又祸及孩子喻为:“砍竹子、扳笋子”。形容某人技艺不高却责怪条件差是:“厨子不好怪灶歪”。说某人身大无力或徒有虚名喻为:“山大无柴”。说两头受损是:“一个萝卜两头切”。说人不该迎合一方、得罪一方是“两碗茶不喝喝一碗茶”。说主事人太多喻为“太公多了要翻船”。比喻达不到新要求不损失已有条件是:“求不到官有秀才(在)”。说姐未嫁妹先结婚是:“桃花未开杏花开”。说老人健在,子女先亡是:“黄叶不落青叶落”。说富人、富户(或部门)获得补贴多、经费福利多,穷人、穷单位减少补贴压缩经费是“肥的添膘、瘦的刮油”。比喻同行业之间的嫉妒是“卖石灰见不得卖面的”(“见不得”是白河方言,意思是“讨厌”);说前人付出,后人享受是“前人栽树,后人歇荫”。
此外,还有“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虫没了,笼也没了”、“吹糠见米”、“见不得穷人喝米汤”、“这山望到那山高”、“打肿脸充胖子”、“拆东墙补西墙”、“砍竹子遇结疤”、“无风不起浪”、“锯一截短一截”、“绳子拣的细处断”、“丢了篙子撵船”、“看水流舟”、“大石头还要小石头塞”等。
白河的这类比喻短语,都是人们通过若干年的细心观察、品味、归纳出语言精华,可谓言简意赅,比喻贴切、韵味悠长。
(作者系原档案局馆长,1996年版《白河县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