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白河方言(一)

时间:2014-10-20
来源:艾文仲著《古鍚漫话》合集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词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有发展,自然就有淘汰,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化现象。作为将来语言研究之用,还有记述的必要。

  白河县过去居民是“五方杂处”,其语言有丰富的多元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兴产业的兴起,人们观念、信仰变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旧行业的消失,词语也明显发生着变化。

  襄渝铁路通车后,白河汉江航运逐渐衰微,以至断航。因之,“水木匠”(制造木船的木匠)以及帆船上的构件名称、船型名称、名词、动词几乎全部消失。如船型名词:秋子、摆江、鸭梢、梭子、老鸹船消失不用。同时,帆船上的构件、航行术语也随之消失。如名词跳板、望板、将军柱、桅杆、抱桅竿、帆篷、桅夹、金刚脚、棹、舵、插舵、舵篓、舵牙、舵页、浪舱、中舱、后舱、伙舱、戽桶、篙钻、篙卦、橹手、橹页、橹床,纤担还有纤夫用的搭抱、抬挽、湾茧(jng)子等词语,现在已听不到了。手工作坊大量消失,作坊生产、管理、产品品牌的一些名词、动词已大量消失。如白河县过去的构皮纸(湖南雨伞定点供应产品)百余家皮纸生产作坊消失,生产工具、工艺流程词语及25个品牌名称,如龙门、雁塔、鼎文、云锦、珠联、璧合、日升、月恒、雉鸣、鹤鸣等随之消失。

  农村生活的变化:作物换种,家具器皿的淘汰更新、迷信观念淡化、有些词汇也在消失,如扁豆、吊罐、蜡台、打杵、纤担、叉口、升、斗、灯盏、灯草、拨灯棒、神龛、驱邪、打蘸、发马、收魂、收吓、上布施等词语早已消失;狩猎活动消失,随之撵仗、坐点、照坡、码子、火绳等术语也消失了。

  随着儿童入学率的提高,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广播、电视的普及,老一辈人常说的方言词语如懋囊(形容人的动作慢)、臭腻(骄傲、摆谱)、四趁(均称)、渣子(垃圾)、心焦瞀乱(心烦)、翛(xio)神骨头(轻薄、不庄重)、噘人(骂人)等词语,现在的学生,年轻人已不再使用了,都以普通话或课本教材中的词语替代了。

  (作者系原档案局馆长,1996年版《白河县志》主编。)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