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方言文化

时间:2014-10-21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米脂方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米脂属魏之西北。西汉杨雄《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将中国当时的方言分为13类,其中第5类为“赵•魏之西北”方言。米脂方言属古之“赵•魏之西北”方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米脂方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方语言,蕴藏着这一方土地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记载着汉语古老久远的历史。“尧页”nao33即头。《说文•页部》:“尧页,高长头,从页尧声”。(按:“页”即“首”、“头”;“尧”音náo,“尧页”为形声字,古已有之,只是普通话已不用。)“睟”zui42婴儿满百日或过生日之称:百睟儿|过睟儿。《说文•日部》:“睟,周年也,子内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睟;至来岁生日,谓之周睟。”“新舍窠xinɡ21321shenɡ42ɡu213”乃米脂县桃花峁镇一村名。“窠”《说文•穴部》:“窠,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从穴果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座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窠,即居室)今陕西仍有移窝的习俗。延川方言把窑前窑后的小片地仍称作舍窠地。以舍窠命村庄名就好像以“窑”,“窑子”命名一样(米脂极多)。米脂地名中保留着古老久远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斗争实践中,积累创造了生动形象而丰富多彩的方言词语,仅列举部分代表性的俚语,以见一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