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遗址 位于耀县北村东边的原地上,东西长约500、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分布有仰韶、龙山、商、东周等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1980年发现,1984年北
京大学考古系和陕西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清理了商代灰坑、窑址、
墓葬等遗迹。商代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相当于二里岗下层;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或
稍晚;第三期相当于殷墟二期或偏早,即盘庚至祖甲时期。
第一期遗迹较少,主要是灰坑和窑址,未见墓葬。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未见卜骨。陶器
陶质以泥质灰陶为大宗,夹砂灰陶和夹沙褐陶稍次,黑、红陶极少。纹饰以细绳纹为主,还有旋纹、
附加堆纹、方格纹、云雷纹、素面等。陶胎较薄,常见器类有鬲、盆、花边罐、小口瓮等,豆、簋较
少。石器有石铲、石刀;骨器有匕等。
第二期遗存丰富,有灰坑、墓葬等。灰坑多为圆形,或呈不规则形。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南北向,填土为灰土,墓底中部有长方形腰坑,其中埋狗一只。墓主仰身直肢,头向朝北,随葬陶鬲
两件,置于头端。
陶器陶质仍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细绳纹减少,绳纹变粗,新出现了戳印圆圈纹,模印兽面纹,
仿铜器纹和刻划符号。陶胎变厚,器形较一期增加红陶缸、釉陶尊、三足鼎、大口尊等。石器中增加
了石镰、石刀、石斧等,骨器中有骨铲、骨锥、骨镞、骨钉等,此外还有牙器和铜镞。
第三期的灰坑、墓葬形制与第二期相同,陶质也与二期相同,纹饰仍以绳纹为主,比较
有特征的是似麦粒状的乱绳纹。器类变化不大。
北村发现的商文化遗迹和遗物,与典型的商文化相比,总体面貌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仍有不少自
身的特征,因而将其命名为“北村类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