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遗址

时间:2006-11-10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甘泉宫遗址位于淳化县南25公里的铁王乡梁武帝村、董村和卜家乡前头村一带。地处好花圪达山
(古称甘泉山) 南麓,西至卜家乡米家村,东至武家山沟,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
600万平方米。
    甘泉宫是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一处重要离宫,是汉代在秦林光宫的基础上加以扩建而成,扩建年
代大约在汉武帝年间。
    现存遗迹主要有城墙、大型建筑夯土台基、陶窑等。南城墙长1948、西城墙长890、北城墙长1950
米、东城墙长880米。城墙周长约为5668米,与《括地志》“周十余里”的记载相近。在城墙的西南
角、西北角墙外转角处,各有略呈圆形的夯土台基一处,顶端残径约7米,残高分别是2米和4米,为
角楼遗迹。在东北角小沟道断崖地表下3米深处,暴露有夯土和大量砖瓦残块,亦是角楼建筑遗存。
    城西、南、北墙皆有门,其中西门宽9.5米,南、北门宽度不详,东墙门尚未发现。在南墙有两
个砖券小门洞。在南城墙东段南100米处有东西排列的两个夯土台基,相距约50米,高4米,底周长80
一90米。两台形状大小略同,可能是门阙遗迹。
    北城墙东段墙南,有两个圆锥形夯土台基,东西相距约70米。西台基高约15、底周约200、顶周
约40米,底部东侧向外突出。东台基高约16、底周长220、顶周长30余米。根据史书记载和现在地面
遗存分析,这两个台基,可能是通天台遗迹。在西台基西南侧5米处,有一圆锥形小夯土台基,高6、
底周约60米,内有大量烧渣和残砖瓦,其南侧西36米处,有一略呈长方形的夯土台基,高5、底周64
米,台中部和底部夯土中出土有石块和铺地砖,这两座较小台基,可能是通天台的附属建筑。
    在两座大型台基南240米处,发现东西走向的白灰面墙壁,残高0.5,长4.25米,附近有东西对
峙的白灰面墙两道,残高0.35米,距地表0.7米,东西两墙间距2.70米,墙下发现柱洞痕迹。两道
东西对峙的墙壁,可能是一处回廊式建筑遗迹。
    在回廊式建筑遗迹南约10米,有方形棕色门枢石一块,在梁武帝村东也曾发现三块,四石东西一
字排列,两石间距约0.3米。由此向北约10米,原有一排方石四块,现已被打碎散失。
    在梁武帝村、城前头村先后发现陶窑遗址十余处,大部分已被破坏,现存二处:一处在城前头村
东北的田埂中;另一处在城墙西南角向东约150米处,窑室内残存有板瓦、筒瓦、瓦当等。
    在遗址中心区梁武帝村、城前头村和董家村以及遗址外的英烈山、营坊坡、萍家山、焦家山、辛
店村、大店村等地都发现有五角形陶水管道。
    在遗址内发现有大量的建筑材料,主要的陶质建筑材料有铺地砖、空心砖、条砖、子母砖、画像
砖、板瓦、筒瓦、瓦当、半瓦当。生活用具有铜熨斗、戳印、弩机、矢镞、构件等,铁器有铲、镢和
夯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