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时间:2006-11-12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张骞墓 墓在城固县团结乡饶家营北约200米处。张骞(?一前114),据《汉书·张骞传》:“张骞
汉中人也”。注引:“骞,汉中城固人也。”《城固县志》:“博望侯张骞故里,在县西南二里。”
张骞死后,埋葬在家乡。骞封博望侯,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元朔三年(前126)、元狩二年(前121),三
次出使西域,历时近30年,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进一步
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
    张骞墓座北向南,墓地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略呈长方形,面积700多平方米。墓冢南北长
13米,东西宽8米,高5米,略呈椭圆形。墓周有大小柏树15株,橡子树一株。墓前石碑三通,正中一
通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右侧一碑题为“增修汉博
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系1939年当时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胡庶华、徐诵明、李蒸建立,
教授黎熙书,吴世昌撰文。墓前有汉代石刻石虎二尊,雄奇古朴,但剥蚀严重,原貌略失。

    西安交通大学汉代壁画墓  墓葬位于西安市东郊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东部,基建时发现。1987年5
月一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进行了发掘。
    墓坐北朝南,平面近“A”形,由斜坡墓道、东、西耳室和主室三部分组成。斜坡墓道位于主室
南面正中,长12.5米,仅发掘了5米,墓道平面呈长方形。墓道北段北距主室1米处有东西耳室,耳室
平面为长方形,长2米余,宽1.1米左右,用长方形条砖券砌而成。主室位于墓道北端,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进深4.55米、东西宽1.84米、高3.25米,系用长条砖、楔形砖、子母砖砌筑而成。主室封门原有
两道,最里一道是木质门,发掘时发现有木门坎、框的朽灰痕迹。最外一道是用长条砖横卧砌成的。
    由于墓室早年被盗,遗留文物不多,有铜器、铁器、陶器、玉器、蚌器及建筑材料等、陶器有釉
陶壶、奁、仓及彩绘罐、球等。铜器有“昭明”铜镜一枚,大、小五铢钱百余枚,还有漆器饰件、车
马饰件及兵器等。玉器主要是塞堵死者七窍所用的玉器,铁器有斧、棺钉等。
    此墓发现的主要收获,是在主室内发现了保存较为完好、色彩斑斓的壁画。壁画内容可分为两大
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室顶部及后壁上部,第二部分是在墓室四壁下部,主要界隔是以绘制在四壁的红
色菱花形纹带为界。上部主要是表示天空,下部主要是表示山川的。墓室顶部有两个同心圆圈,两圆
圈之间的空间中,绘有二十八宿星辰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像。星辰大多数是白色,外边
有黑色轮廓线,仅一颗星为红色。星与星之间用直线联系,各自成组。另外,每组星又同时配一人物、
动物或飞禽,用以说明各星的名称和意义。在星辰圈中,墓室顶部南边绘太阳(金乌),北边绘月亮(蟾
蜍、玉兔)。整个墓顶部绘满了云气,云气间填绘着很多只各具姿态的仙鹤,后壁上部是一幅导引图。
第二部分是在云气间填绘很多虎、鹿、天鹅、山鸡、鹤等走兽飞禽。壁画用色丰富,计有朱红、石青、
石绿、青蓝、白、黑等色。经分析全是矿物质颜料。绘法主要是采用先平涂、后勾勒的“没骨”绘画
技法。颜料配制方面是采用飘浮、研磨、取头青、二青等的传统国画做法。
    由出土文物、壁画风格和表现内容等方面分析,此墓的时间为西汉晚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