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革命根据地史迹

时间:2014-05-13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的了希望。1922年王尚德在渭南赤水一带开展活动,1924年,建立了陕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赤水支部,翌年转为中共特别支部。支部活动的旧址保存至今。1923年,北京大学学生李子洲加入中共,后回到陕北,在榆林、绥德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于1925年创建了中共榆林中学支部。如今保存下来的斌丞图书馆便是当年的活动旧址之一。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的合作推动下,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在陕西,农民协会遍布60余县,会员达到37万多人。在关中户县、临潼等地,还保留着一批农民协会的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至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此期间,中共陕西省的党组织先后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以及渭北淳化、礼泉、三原、澄城等地的农民暴动。1928年4月下旬,许权中率领的西北军新编第三旅由潼关迁住华县,在刘志丹、唐澍的领导下,在高塘宣布起义。5月初,渭南3万余农民加入起义。渭南起义打出了红旗,点燃了中国北方的革命烈火。如今,在华县、渭南、商洛地区,保存有当年策划、指挥起义的旧址及起义军活动的史迹。 

  1929年1月,代理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子洲,因叛徒出卖被捕,6月病死在狱中,其墓在绥德。 

  1930年以后,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陕西的中共组织建立了工农红军,并开辟了农村根据地。1931年10月,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与阎红彦领导的晋西游击队会合,合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1932年底,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刘志丹在旬邑、淳化、耀县一带开辟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经过艰苦转战,于1933年11月扩展为以南梁为中心的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其领导机关在耀县照金的旧址仍存。 

  1933年5月,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陕北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1934年3月,先后在延川、神木、府谷、佳县、清涧、绥德等地建立了几个小块根据地。1935年1月,以谢子长为首的陕北游击队改变为红二十七军八十二师。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事委员会建立,统一了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领导。7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集团军,陕北根据地也扩展到20多个县,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如今,在延安、志丹、子长、延川、延长、甘泉、富县、黄陵、定边、子洲等地,仍保留有当年红军活动的遗迹及工农政权机关的旧址,以烈士墓、烈士故居、旧居等。 

  1934年8月,陕北红军领导人谢子长在河口战斗中负伤,翌年2月21日逝世,位于子长县的墓保存完好。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进抵川北、陕南。翌年2月,成立了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在此期间,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三军一度转战陕南,在丹凤一代活动。中共陕南特委在红四方面军的配合下,创建了红二十九军,开辟了以西乡马儿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红二十五军也进入陕南,在一些地方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如今,丹凤的红三军军部、西乡的红共二十九军军部、蓝田和洋县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南郑的各级苏维埃政府旧机关旧址,以及当时的会议会址、起义指挥部旧址和部分作战工事等仍然保存。 

  在红四方面军及各路红军的征途和驻地,留下了一大批宣传标语,有的刻于崖壁和巨石,有的墨书在房墙上。内容多为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号召人民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有些标语也留下了中共党内“左”倾路线的痕迹。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旗镇,11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保留至今的有吴旗镇战役和直罗镇战役的遗址,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等。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进驻瓦窑堡(今子长)。1936年2月,红军渡黄河东征;5月,回师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西征红军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形成丁陕甘宁边区的区域范围。在东征、西征途中,留有部分军事领导机关的旧址、会议会址及领导人的旧居。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西北工农红军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在东征作战中牺牲。其陵园在志丹县,内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题词碑。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原肤施)。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共中央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至今,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七大”等会址保存完好。在子长、志丹和延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还妥善保存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的旧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旧居。 

  陕甘宁边区是培养各类干部的重要基地,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旧址保存至今;部分文艺团体、新闻机构、医院、福利设施、宗教场所的旧址也保留了下来。一些纺织厂、兵工厂、印刷厂、合作社的旧址,仍然向人们显示着陕甘宁边区发展经济的艰辛和成就。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4月收复延安。如今保存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瓦子街等战役遗址,枣林沟、小河、杨家沟等重要会议的会址,转战期间中共中央、西北野战军机关的旧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人的旧居。 

  本图共收录中共建党初期至上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及其他革命活动史迹441处(共506个文物点),其中,陕北261处、关中82处、陕南98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