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始末

时间:2006-11-25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满城”,清代西安城中满族人居住的内城。由于八旗驻防兵分屯其内,人们又称其为“八旗驻防城”。位于府城中部至东北隅。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以明秦王府城为基础,将王府外城四面向外拓筑。东墙从今尚德路拓至西安东城墙,北墙从今后宰门街拓至西安北城墙,南墙从今西一路拓至东大街,西墙从今尚朴路拓至北大街。所占地区除原明秦王府城外,还将原咸宁县所属府城东北隅7街94巷全部括占在内。拓筑后的满城,南墙从长乐门(即东门)南侧至钟楼东门南侧,西墙从钟楼至北面安远门(即北门),东、北两墙借西安府城城墙,整个满城形制为长方形。《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云:“满城周二千六百三十丈,为十四里六分零。”其“东西距七百四十丈,为四里二分零;南北距五百七十五丈,为三里一分零。”满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占西安府城四分之一强。满城共五座城门:东为原西安府城长乐门;南门在南墙西段,因该处系明代地方官员进入秦王府前端履正衣之处,故取名端履门,其址在今东大街端履门街北口;西南方向以钟楼东拱门为出入口;西墙偏南处为西华门,门址在今西新街西口;西墙偏北处还有一门,因系拓筑满城时辟建,故名新城门,门址在今后宰门西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在满城南墙东段大差市新辟一门,取名栅栏,门址在今东大街大差市口。满城为满人及其贵族居住区,其间分屯驻防八旗官兵,分驻地东为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中为镶黄旗、正黄旗,西为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设有将军署、左翼署、右翼署等统领衙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旧秦王府内城为八旗教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葺满城。民国元年(1912年),张凤翙督陕,拆除满城西墙、南墙,重新恢复修筑了城内东大街与北大街,这座历史长达260余年的西安城中之城从此消失。1927年国民军联军仿效苏联莫斯科红场,将八旗教场改名为“红城”。1931年,杨虎城将军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陕西省政府主席时,将“红城”改名为“新城”,一直沿称至今。今新城为陕西省人民政府驻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