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硕士、博士的由来

时间:2006-11-26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始于中世纪的欧洲。1130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首次授予一位研究古罗马法的学者以博士学位。不久又出现了硕士的称号。我国直到1935年,才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我国实行学位制的开始。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按世界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制授予学位。据此,有人便以为学士、硕士、博士的名称是舶来品,其实非也。最早发明与使用这些名称的,是我们的祖先。
  学士之称,始于周代,《周礼·春官》中就有“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的记载,当时专指读书的文学之士。《仪礼·丧服》云:“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指在学之士。学士又指学者,《史记·儒林列传序》有:“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至南北朝时,学士变成了官职,为司编纂撰述之官。唐置学士院,掌起草诏命。清内阁、翰林院皆置学士之官。
  硕士这一名称始于五代,《新五代史·宦者列传》中有云:“前后左右者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当时是指品节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博士,其意有三。一为职官名称,我国战国时即有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为太常属官,自汉武帝始,博士专掌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异。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亦有国子博士。二为中国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名,如西晋始置律学博士,北魏始置医学博士,隋唐增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至宋代废止。三为旧时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茶博士、酒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
  由此可见,学位制始于西方,而学位三级名称则源于中国,只是我国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与现在的学位名称含义不同罢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