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系唐太宗昭陵(今陕西礼泉县)前的6块浮雕石刻。它置于陵园北面祭坛的东西两庑(廊房),是中世纪罕见的石雕珍品,鲁迅称其“前无古人”。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后,诏令大画家阎立本绘样,把伴随自己驰骋疆场、屡建战功的6匹骏马,让名匠分别雕在高约1.7米、宽约2米的6块石屏上面,并亲撰赞语,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
昭陵六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高肉雕刻方法,把6匹战马雕刻得英姿勃勃。表现手法上一洗北朝沿袭佛教雕刻的风气。六骏中的“什伐赤”,头小颈粗,臀圆腿细,似典型的西域波斯马。其他5匹(即特勒骠、青骓(zhui)、飒露紫、拳毛骗(gua)、白蹄鸟)似隋唐初期北方突厥马。
六骏石雕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骗”两块,于1914年被美国文化盗窃分子盗走,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18年,将另外四骏打碎企图盗走,被群众发现阻拦。未盗的四骏,今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