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官为何称“知县”

时间:2006-11-26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知,就是管理、主持的意思。知县就是管县,管理、主持一县的政事。
  知,解为管理、主持,在古诗文中常常遇到。《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韩愈《师说》中“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之句的意思,就是“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知徐州”、“知潮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轼去主持徐州、潮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州、知县、知事(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
  古诗词中,知也解为管。杜甫的诗句“翠襟浑短尽,红嘴谩多知”中,多知即多管,意谓鹦鹉能学人语,多管闲事。王维的诗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中,不知即不管,是说为了看红树而不管路远。
  《辞海》中对“知县”一词的解释是:“官名,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见《云麓漫钞》。宋制,往往派遣中央官员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实际即管理一县的行政;有戍兵驻县的,更兼管兵事。明代始正式用为一县长官的名称。清代相沿不改。”与知县类似的官名还有“知州”、“知府”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