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起兵到66岁于洛阳去世,一生奋战了30余年,参加了大小50多次战役。他先后消灭了陶谦、吕布、袁术、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部中国。像这样一个帝王,按中国古代常理,他的葬礼一定很隆重。可是,曹操的葬礼却非常简朴。
曹操临死之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唤到身边,对他们交待后事:“现在天下还未安定,不要按照古代丧葬的制度办。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不要忘了穿戴和活着时一样。文武官员来殿中吊唁,只要哭几声就算了;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岗位,官吏们都要各守职责。我死后就埋葬在邺城(今河北大名东北)西面的山岗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曹操死后,其长子曹丕遵照父亲的遗嘱,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曹操是明智的,他嘱臣薄葬的用意,一是为了节约国家开支,安定军民之心,免人怨恨,为自己留下个好名声;二是为后代及其他大臣树立一个榜样;第三也免得叫那些盗墓者大发横财。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从治国方面着想的,因为丧葬从简,就不惊师动众,各地驻军可以坚守岗位,严防吴、蜀两国趁机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