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户县文物管理处获悉,文物工作者在户县甘亭镇东羊村一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刻在青砖上的清代“买地券”,为研究清代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户县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亚舟介绍,文物工作者在东羊村四组村民刘李园家见到一块刻有字的砖,经现场查看确认后,发现该刻字砖为清代一件“买地券”。“买地券”也别称为冥契、幽契、墓莂,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之后传播于大江南北。“买地券”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是冥世土地买卖契约或合同,通常附有道教的制鬼符篆,券文刻写或笔写于砖、铁、铅板、石板等硬化的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是当时人“视死如生”观念的体现,视为死者买阴间宅地一处。
该“买地券”为青砖质地,呈方形,边长28厘米,厚6厘米。两面均阴刻有文字,正面竖刻“合同”二字,字体行书。背面刻有文字10行,满行19字,字体行书,字径大小不一。文物管理处人员发现,文中称墓主人为“西安府户县杨村某某某”。村民刘李园讲,该“买地券”是其父刘生才40年前,在该村平整土地时捡到的,一直在家中用做放水桶的桶石。
户县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经查《陕西省户县地名志》,户县没有“杨村”,只有羊村(即“买地券”出土之地),位于原光明乡政府以北约二公里的西户公路东西两侧。包括东羊村、南羊村、西羊村三堡。考古人员分析,因昔有羊姓人居此,故以姓氏得名羊村。相传此地原为“运漆河”畔,人们常在此牧羊,居人后因名羊村。户县苍游乡胜光寺内铸造于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大铁钟上刻有“羊村”钟文,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前,羊村以方位分东南西三堡,清乾隆《户县新志》有载。
该“买地券”的发现,证明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羊村村名叫杨村,对该村村名的演进、发展起到文物考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此类文物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