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楼观道教文化区域落成

时间:2012-03-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西安楼观道教文化区落成
2012-03-02  新华网       
   位于西安市周至县的西安楼观道教文化区1日正式落成。这一景区以“道法圣地、道源之宗”为主题,将从3月2日起向游客开放。

   西安楼观道教文化区是“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终南山古楼观、延生观和化女泉三大主题景区。

   记者1日在现场看到,终南山古楼观景区以说经台为核心,集文物博览、旅游观光、道文化交流等为一体,总体布局为“一条轴线,九进院落,六大殿堂”,形成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化女泉景区,是以老子点化徐甲的故事为基础,融合了以道教女性养生文化为核心的女子养生文化、品泉文化、道茶文化等内容。延生观景区,是以唐代玉真观遗迹为核心,布局为“一条轴线、三大主体建筑区”的养生文化主题景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其中古迹有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以及炼丹炉、吕祖洞、上善池等60余处。

   据悉,2010年以来,西安曲江新区与周至县政府联合开启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建设,旨在打造以道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陈钢 张晨俊)
西安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区3月2日全面开放
2012-03-03  陕西日报       
   三月的秦岭北麓,扑面的春风挥去着残延的寒气,嫩绿初绽。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确定,“文化强”号角全面吹响。3月2日,在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古楼观,由周至县和曲江新区联袂打造的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全面开放,同日,首届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盛大举行。

   自此,一张汇集秦岭山水、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农业观光、城乡统筹于一体的大写意画卷徐徐展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一次近乎完美的文化演绎,让金周至大地奏响了文化旅游的时代强音。

   问道楼观 从曲江到周至的文化自信

   曲江,一个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十年来大作不断: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法门寺文化景区……曲江新区迅速成为西安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在曲江探索的路径与模式中显得无比自信、从容。

   周至,一个以山环水复而得名的汉唐京畿之地,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享“金周至”美誉。境内楼观,更是我国著名的道文化圣地,号称“道源仙都”。自古有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然而,近年来受限于生态与水源地保护,单一发展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
开发,只是彷徨于“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渴望与困惑中,经济发展总量更是居于西安市区县后列。

   曲江,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周至,又如何摆脱“端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

   2010年1月29日,西安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曲江新区联手周至县政府,共同启动实施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开发建设。“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谋篇,对楼观道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必须要建设好楼观这个‘道源仙都',彰显山水人文大优势,发展生态
文化大旅游。”在展示区建设之初,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为楼观描绘了蓝图。

   自此,打造中国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梦想正式启航。展示区规划面积33.04平方公里,以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道教文化景区、化女泉文化景区、延生观文化景区、仙游寺、大秦寺为文化吸引物,以秦岭终南山峪口生态旅游、田峪河滨河休闲旅游、秦岭北麓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配套服务,以楼观新镇为城乡发展示范的立体多元的创意旅游综合区。在弘扬传统中华人文经典、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强力带动作用。

   《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整体规划》秉承“将展示区打造成中国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观光农业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一主旨,欲使周至县楼观地区“两年成景点,终南楼观重焕生机;三年成气候,‘道源仙都'谱写新篇;四年扬名中国,楼观形成‘大旅游'样本。”而所谓“大旅游”,即
“综合性旅游+反哺区域经济”:在整合区域资源,谋求旅游综合展的同时,通过旅游产业反哺区域经济建设,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的双赢。

   美好的建设前景,激发了周至干部群众前所未有的热情,“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支持道文化展示区项目建设!”2010年4月29日,随着财神文化景区的开工奠基,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7月19日,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农业博览园、田峪河水景区华彩绽放。昔日荒滩地上乍现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落,“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黄土地变身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曲江建设团队的“大手笔”操盘,让人们惊叹不已,周至的文化自信更是坚定为当地66万干部群众的发展自信。

   统筹城乡 从探索到示范的楼观实践

   据了解,基于周至举全县之力对道文化展示区项目的支持配合,以及对当地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不断挖掘发现,曲江投资方从起初的30亿元一路追加到1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00亿元。同时,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大投资项目驱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带动,使道文化展示区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叫响全国”的“统筹城乡发展破题之举和城镇化建设扛鼎之作”。

   重任在肩。一条“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反哺区域经济+文化民生城乡统筹”的路子,始由周至县携手曲江新区共同探索。

   提起道文化展示区项目落地实施对周至县带来的发展变化,周至县委书记张印寿称其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深有感触地说,它不仅对周至招商引资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周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且使全县干部有幸领略和真切感受到了曲江团队干事创业的精神、理念和作风,成为一种激励全县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的的精神力量。周至县长王碧辉同样认为,道文化展示区大项目落地实施,如同凤凰落地,引来百鸟朝贺,为周至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周至发展的影响是重大、深远而广泛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两年前,周至县多次组团远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招商,尽管精心准备、全力推介,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就连西洽会也仅仅签约不到2亿元,新型工业发展几近为零,过亿元项目无从谈起。奇迹,正是在2010年道文化展示区项目落地实施后接连发生。当年,周至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增速超过50%。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63.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位居西安市区县首位。并迅速实现了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集贤产业园跻身省级重点工业聚集区,入驻企业达50家,总投资超过50亿元,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农业发展打破传统模式,县域经济发展出现强劲势头。

   富民惠民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与道文化展示区恢弘的古建群落遥相呼应的是一个占地1600亩、可安置3万—5万当地村民的新城镇——楼观新镇的即将拔地而起,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

   当村庄变成了社区后,原本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将被改写,除了住房安置、发放征地款及土地流转费用、同时享受新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外,还负责为每户安排一人到展示区就业,使被征地农民顺利转变为产业工人。

   生活方式变了,展示区更把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化为了现实。在老子文化节上,3000名村民重新拿起了“锣鼓家伙”,耄耋之年的老艺人们再次拨弄起手中的丝弦,七里八乡上万人齐聚广场吼起土生土长的秦腔;牛斗虎、军寨道情、豆村大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景展现……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全面铺展开来。

   “大旅游”如同彩线穿珠,串起的不仅仅是酒店、景区等传统旅游产业,还串起了文化、科技、制造等各相关产业。

   历时两年,建成开放的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正以大文化、大旅游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模式,迎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跃动的脉搏,展现千年楼观的独特魅力,文化兴旅、文化富民的楼观实践也将丰富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