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康海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时间:2018-02-24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武功县是全国建县最早的41个县份之一,从秦孝公十二年至今已有2367年的悠久历史了。武功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明代弘治状元康海便是其中之一。

  康海是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字德涵,号对山,别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出生,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去世,享年66岁。康海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机敏,童年时拜本县冯寅为蒙师,学习文化礼仪知识,“凡洒扫应对之属”,都能完成的很好。冯寅上任为官以后,又随关中理学名家学习毛诗,也就是《诗经》。明成化二十二年,康海的父亲康镛从平阳府知事位上卸任归田,曾经为康海讲授古今圣贤的故事,希望他能效仿其做法。每当父亲不在时,康海爱玩耍嬉戏,但父亲问及所学,康海都能从容应对,足见其聪明才智。孝宗弘治七年,康海进入县学,时任提学副使杨一清督学陕西,他见到康海写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并说将来必定能中状元。康海24岁时与三原的马理一同通过地方考试,次年赴京会试落榜。弘治十五年,28岁的康海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个第四名。康海的心里憋屈啊,他不服气啊,并扬言到:“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能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沉着应战,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次日送给皇上审阅时,孝宗皇帝也赞不绝口,说:“我大明150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呀!遂朱批康海为状元。通过这次殿试,康海的智慧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殿试,第二名的孙清便也不服康海,到处对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文章强多了。但当他眼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对策》,从内心感到惊叹,于是跑到康海家里,甘拜下风。皇上、主考官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大家争相一睹他的风采。凡是与康海家沾亲带故的,都前来祝贺。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因此南京人也附声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遂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得到皇上的重用。嗣后他参与修纂宪宗、孝宗两朝实录。因为文学理念相近,同时尊崇复古文风,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被称为“七才子”,也就是明代文学史上的 “前七子”。

  明正德三年,好友李梦阳入狱,为救文友,康海不得不违心的求救于宦官刘瑾,不几天李梦阳就被释放了。到了正德五年八月,刘瑾东窗事发,被脔割3357刀,凌迟处死。康海因与其为同乡,并为李梦阳求情和刘瑾交往过而受到株连,被削职为民。李梦阳不念其恩,不曾在皇上面前说一句话来救助康海。康海也心灰意冷,不进言辞。也曾有人劝他向朝廷申辩其冤,以图起复,康海断然拒绝。正色道:“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泉石间矣!”从此以后,他寄情于山水,放行于物外。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创建家乐班子。与户县王九思共创“康王腔”,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组建张家班。创作《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等杂剧,被之管弦,自比俳优。康海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被称为“琵琶圣手”。清初大诗人吴梅村评价说:“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同时渼陂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诗中的渼陂,就是康海的好友王九思。有一次,康海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优美的旋律倾倒观众,后人遂将焦山易名为“康山”,以表示对康海的纪念。康海被革职后,放歌泉林30多年,去世前,遗言家人要以平民百姓的服饰为他成殓。去世后,家人检查他的遗物发现“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这足以说明康海对戏剧艺术的热爱。

  提及康海,首当推崇的是其编纂的《武功县志》,无论是文学艺术价值,还是史料保存价值都相当高,被列于明代陕西八大名志之首。也被《四库全书》全文收录。全志共3卷7篇,明清以来备受推崇,被称为“言简意赅、训词尔雅”“志乘标则”“海内第一”“乡国之史、莫良于此”。所以至今仍盛传不衰。计其各种刻本有二十五六种之多,流传甚广、影响甚深啊!武功被誉为修志大县和修志名县,也主要得力于康海《武功县志》的影响和提携,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海的《武功县志》为楷模。

  康海一生诗文创作也极为丰富,为后世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学资料。明代就有《对山集》两种版本,一种是王世懋辑录的46卷本,一种是张太微、孟独辑录的19卷本。乾隆年间出版的《四库全书》将《对山集》列入《存目》之中。清代辑录对山诗文集的共有二人,一个是江宁布政使、武功人马逸姿,他刻印的《对山全集》,《四库全书》也将其列入《存目》之中,当时刻数较多,所以至今还能见到。另一个是文学大家、武功人孙景烈,他辑录的10卷本《对山集》,入编《四库全书》,现今流传的就是此版本。康海的《对山集》中有许多记录出游的诗章,其中《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这首诗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因为康海遭贬后曾在扬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清代武功知县张树勋主编的《续武功县志》中有康海的《纳凉余兴》之作。

  康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也很高,杂剧《中山狼》就是他的代表作。此剧是根据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共四折。马中锡是明代文学家,官至右都御史。曾是康海、王九思等人的老师。《中山狼》影射对当政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对李梦阳忘恩负义之徒的痛贬。明代沈德符的《顾曲杂言》说到:“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李崆峒就是李梦阳。此剧情节曲致,曲文自然质朴。剧中的狼、老牛、老杏都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中山狼》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学创作上是主张复古的,这也反映到杂剧作品上,其曲词也追摹元曲的风味。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在《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中道:“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表现了康海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着重表现了康海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豪放爽健。所写的260首词曲,其堂弟赣州知府康洁辑成《沜东乐府》一书,也在国内广为流传。

  康海的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8岁高中状元,得到皇上的重用,步入人生的辉煌时代。随后遭贬,家道中落,寄情泉林,著书立说。去世时贫穷如洗,“借金百余”。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也有其两面性。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康海一生顺风顺水,安享俸禄。我们今天恐怕难以见到海内第一的《武功县志》,难以见到杂剧《中山狼》,也难以见到散曲《沜东乐府》和他的诗词歌赋。康海的名字也恐怕难以铭刻在我们今人的心中。正如唐代诗人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如果张继当年中了状元,我们今天也许就见不到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了。

  康海博学多才,诗词文章、曲艺律韵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是明代陕西两状元之一。但身遭诬陷、官场失意,这不仅是康海的人生悲剧,更是明王朝的一大悲剧。我们不光从“官场不幸秦腔幸”来赞誉康海的奇才妙情,更应从官场不幸文学幸,官场不幸史志幸,官场不幸时代幸来赞美一代文学大师康海对文学艺术、史诗方志、秦腔曲艺的巨大贡献。

顶部